史晓洁 作品数:7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及含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选取了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等共11种碳源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对小球藻进行培养。研究小球藻的生长及油脂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作为唯一碳源,小球藻的最大细胞浓度分别为4.495×108cell/L和2.725×108cell/L,含油率分别为53.27%和38.54%。 刘茜 王辉 阮榕生 刘玉环 巫小丹 史晓洁 简恩光 徐畅 陈香元 刘伟关键词:小球藻 碳源 含油量 生物量 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 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螺旋藻、由真菌和螺旋藻组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旨在为啤酒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由螺旋藻和真菌形成的菌丝球组成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与螺旋藻单独处理废水作对比,比较两者的废水净化效果以及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2组实验对比情况来看,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 70.59%和77.81%,TN 70.17%和84.28%,TP37.99%和50.88%。螺旋藻在废水中生长积累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9.71%,明显高于在Zarrouk培养基中的螺旋藻蛋白含量(38.57%)。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及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得螺旋藻生物质可用于加工饲料、饵料、色素的提取等。 刘玉环 史晓洁 巫小丹 阮榕生 王辉 胡蓓娟 王允圃 万益琴关键词:螺旋藻 真菌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2016年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是有机物中最易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支持异养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评价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北京市3座再生水厂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AOC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AOC升高了12%~233%,导致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经微滤(MF)后出水AOC变化率为-7%~5%,对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不大;曝气生物滤池和反渗透出水AOC分别降低了18%-86%和54%。83%,可有效提高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林文琪 李国强 于童 史晓洁 胡洪营 于彩虹关键词:再生水 生物稳定性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螺旋藻与微生物联用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随着啤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高浓度啤酒有机废水随之产生。啤酒废水处理的传统工艺中用到的好氧或厌氧反应器耗费昂贵,操作复杂,能耗非常高。微藻处理啤酒废水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 史晓洁关键词:啤酒工业废水 螺旋藻 真菌 活性污泥 二氧化碳减排 文献传递 炎性食品及其食品化学基础研究进展 2012年 食品热加工过度,会产生一系列有毒物质——食品热加工新生污染物(neoformed contaminants,NFCs),受NFCs严重污染的食品可称为炎性食品。本文总结近10年来关于炎性食品中的几种主要NFCs及其对人体危害情况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何控制NFCs的产生的建议,探讨包括采用膳食多酚等对抗NFCs发生危害的主要措施。 史晓洁 刘玉环 阮榕生 张锦胜 彭红 万益琴 巫小丹再生水臭氧氧化处理工艺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再生水在储存、输配和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对再生水臭氧氧化处理工艺水质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臭氧氧化对再生水厂二级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效果有限,对UV254和荧光强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可导致水样AOC水平升高,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分析臭氧氧化后不同有机物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臭氧氧化对分子量为0.5~20 k Da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分子量小于0.5 k Da有机物没有明显变化。 林文琪 于彩虹 李国强 于童 史晓洁 胡洪营关键词:再生水 臭氧氧化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 混凝处理工艺对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再生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再生长现象给再生水的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再生水的生物稳定性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可同化有机碳(AOC)表征再生水生物稳定性,考察了混凝处理对北京市再生水厂二级出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二级出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l)剂量为20~120 mg·L^(-1)混凝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不饱和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用UV254表征)的去除率分别为3%~30%和10%~36%,水样中荧光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分子量为3000~20000 Da的有机物容易被混凝过程去除,但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有机物在混凝过程中几乎不能被去除.二级出水经混凝处理后,AOC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在PACl投加量为60 mg·L^(-1)时,混凝前后二级出水的AOC水平分别为48~485μg·L^(-1)和121~910μg·L^(-1),变化率为-4%~124%,说明混凝处理导致了水样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 林文琪 于童 李国强 史晓洁 于彩虹 胡洪营关键词:再生水 混凝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