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涓

作品数:62 被引量:745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降解
  • 11篇生物降解
  • 9篇蓝藻
  • 7篇藻毒素
  • 7篇生物表面活性...
  • 6篇微囊藻
  • 6篇微囊藻毒素
  • 6篇白腐真菌
  • 6篇巢湖
  • 5篇生物吸附
  • 4篇絮凝
  • 4篇絮凝活性
  • 4篇絮凝剂
  • 4篇生物絮凝
  • 4篇生物絮凝剂
  • 4篇水处理
  • 4篇脱色
  • 4篇聚磷
  • 4篇聚磷菌
  • 4篇降解率

机构

  • 58篇安徽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1篇吴涓
  • 22篇李玉成
  • 14篇王宁
  • 7篇肖亚中
  • 5篇李清彪
  • 5篇王怡平
  • 5篇左珊珊
  • 4篇王光云
  • 4篇窦月芹
  • 3篇钟升
  • 3篇邓旭
  • 3篇毕潇
  • 3篇荚荣
  • 3篇费文砚
  • 3篇邵啸
  • 2篇曹勇
  • 2篇李永慧
  • 2篇芮传芳
  • 2篇倪晓宇
  • 2篇刘文汇

传媒

  • 9篇生物学杂志
  • 7篇微生物学报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物技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科技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胞内粗酶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并初步研究其胞内粗酶液降解藻毒素-LR(MC-LR)的特性,为水体中藻毒素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MC-LR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MC-LR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考察其胞内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特性。【结果】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MC-LR的菌株M6。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其降解MC-LR的活性物质为胞内酶,而且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MC-LR的降解,它们是菌体本身的组织酶而非诱导酶。当反应体系pH值为8.0,胞内粗酶液浓度为404.9 mg/L,MC-LR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降解率最高,16 h可达98.7%。【结论】分离出的MC-LR降解菌为蜡状芽胞杆菌,该菌株对MC-LR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并且酶促反应受到反应体系的pH值、胞内粗酶液浓度以及藻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王光云吴涓谢维李玉成荚荣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降解率
铜绿假单胞菌株及其应用
铜绿假单胞菌株,其保藏号为CCTCC M 2015272。本发明还提供铜绿假单胞菌株CCTCCM2015272在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株CCTCCM2015272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
吴涓左珊珊
文献传递
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氨氮转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从巢湖湖底泥床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氨氮转化活性的异养型硝化菌株X5。经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比较,菌株X5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X5对氨氮的转化能力受温度、pH值以及接种量等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5的最适氨氮转化条件为:25~35℃,16 h,pH值7.0~8.0以及6%的接种量。将菌株X5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含蓝藻的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测定总氮(TN)、氨氮(NH4+-N)及硝态氮(NO3--N)的含量。结果显示,菌株X5对蓝藻中的氮素具有一定的转化作用。
芮传芳吴涓李玉成
关键词:氨氮蓝藻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结果: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C5,其最适产絮条件为:初始pH值7.5,温度36℃,培养时间48h;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g,KH2PO42g,K2HPO45g,(NH4)2SO40.2g,尿素0.5g,酵母膏0.5g,NaCl0.1g,MgSO4.7H2O0.2g,絮凝率可达92.0%;最适絮凝条件为:2.5mL发酵液,pH6.0,5mL CaCl2溶液;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多分布于胞外上清液中;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时达最大;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优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2min内脱色率可达97%。结论:菌株C5可产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费文砚吴涓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絮凝率脱色
一种固体有机物立式发酵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有机物立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主体、支架、旋转电机、搅拌轴、撇沫刷、传感器组和控制面板,所述发酵罐主体包括上罐体以及与上罐体插接配合安装的下罐体,所述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设置有防水环,且上罐体与下罐体共同...
刘俊吴涓陈婕
文献传递
探究小班化教学在“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4年
为提高“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达到了深化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以小班化教学模式为依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环境化学”课程的小班化教学经验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吴涓潘晓雪黄涛
关键词:环境化学小班化教学互动教学效果
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蓝色凝胶平板筛选法,从华北某油田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考察影响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的因素。稳定性实验显示,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90℃的高温,对p H有较广泛的适应性(p H 6.5~11.0),Na Cl浓度对其生物活性影响不大。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初始p H 6.5~7.0,30℃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0.742 g/L。该研究成果可为原油的驱油降黏提供有效的菌源和理论依据。
黄杨吴涓李玉成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稳定性
挂膜生长的白腐真菌处理草浆造纸黑液废水被引量:10
2004年
比较了几株白腐真菌在造纸黑液废水中的挂膜生长状况及其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在 pH 6 .0的废水中添加葡萄糖 1.0 g/L ,酒石酸铵 0 .2 g/L及适量无机盐时 ,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和侧耳菌 (Pleurotusostieatus)以及本实验室自选的白腐真菌S2 2的挂膜状况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废水中添加的葡萄糖和酒石酸铵的浓度分别为 1.0g/L和 0 .2 g/L时 ,侧耳菌的挂膜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S2 2菌在 pH10 .0时其木质素降解率和COD去除率最高 ,分别可达 84 %和 6 9% .黄孢原毛平革菌、侧耳菌和S2 2菌能够在碱性较强的废水中生长挂膜并显著降解木质素 ,表现出对废水很强的适应能力 .生物膜对黑液废水的半连续化处理结果表明了生物膜法的优越性 .图 8表 1参
吴涓肖亚中王怡平
关键词:白腐真菌木质素COD
一株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MCs)的菌株M9,通过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和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16S rDNA的全序列与吉氏库特菌kurthia gibsonii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外加碳源、氮源以及金属离子对菌株M9降解MCs活性的效应,发现菌株M9降解MCs的最适pH值为7.0.乙醇可显著提高MCs的降解活性,在48h内对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0.0%和81.4%.以硫酸铵为氮源时该菌株对MC-RR和MC-LR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0.4%和80.9%.金属离子Cu2+、Zn2+和Mn2+对菌株M9降解MC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8h时MC-RR和MC-L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5%和93%以上;而Fe3+和Mg2+对降解过程的促进作用不如Cu2+、Zn2+和Mn2+.
吴涓钟升王光云李玉成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活性
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从蓝藻爆发期间的巢湖底泥中筛选微囊藻毒素降解菌,为水体中藻毒素-LR(MC-LR)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以MC-LR为唯一碳氮源,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分离筛选MC-LR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从巢湖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藻毒素-LR降解菌株M6,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鉴定结果均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分离出的MC-LR降解菌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对MC-LR有较高的降解能力。
谢维吴涓李玉成何席伟杜洋王光云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RRNA微生物降解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