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常州市卫生局重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隐血管束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一种以大鼠隐血管束为预制血管蒂的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设计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只SD大鼠按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2、4、6周分为三组。Ⅰ期手术制备大鼠后肢隐血管束预制血管蒂,Ⅱ期手术切开皮瓣四边,形成以预制隐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Ⅰ期、Ⅱ期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记录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检测Ⅱ期皮瓣血管蒂旁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取成活皮瓣制作病例切片,HE染色,计算血管密度(血管数/mm2)。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Ⅰ期术后各组大鼠腹部皮瓣全部成活;Ⅱ期术后1周,Ⅰ组皮瓣全部坏死,Ⅱ组、Ⅲ组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4.68±1.02)%,(16.19±1.71)%(P<0.05);Ⅱ期皮瓣局部组织VEGF平均含量:Ⅰ组243.95±4.37,Ⅱ组240.89±3.11,Ⅲ组239.19±2.61(P>0.05);大鼠平均血管密度6周组较4周组略有增多,但差别不大(P>0.05)。结论:大鼠隐血管束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可以作为研究提高预制皮瓣成活率的基础,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需4周。
- 周虹王颖倩王德伟许家军李玲巧
- 关键词:预制皮瓣动物模型
- 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
- 目的:探讨一种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乳头内陷36例64侧,轻度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设计双菱形去表皮真皮瓣,于乳头基底部交叉填充支撑乳头,并固定。术后乳头悬吊一周,术后10天拆...
- 周虹谭谦吴杰郑东风周宏礽许澎王淑琴葛华强
- 关键词:乳头内陷
- 文献传递
- 鱼尾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内眦赘皮是内眦角前方覆盖内眦部的一片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它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在东方蒙古人种中最常见,在单睑人群中的出现率达到70%以上[1]。内眦赘皮的存在使睑裂缩短,内眦间距增宽,从而影响眼睛的美观。对于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患者,如在术中未作内眦赘皮的矫正,将影响重睑的术后效果[2]。以往所报道的一些内眦赘皮矫正方法大多较繁琐,不易掌握,且术后局部瘢痕明显,同时伴有矫正不足或易复发等缺点。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对8l例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患者行鱼尾形切口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颖倩王德伟李玲巧周虹
-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术切口鱼尾术后效果重睑成形术
- Poland综合征及其临床常见合并症
- 2010年
- 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损并指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英国的医学生Alflred Poland在尸体解刮中发现,并在论文中进行了描述,因而得名[1].文献报道该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50000~1/20 000.男女比例约为3:1.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个别家族性发病的病例在临床上亦有报道[2],其中我国学者初钊莲(1993年)报道了一个家族三代人中出现了5例患者,并在患者的染色体上发现了突变的等位基因,从而反映了该综合征的潜在遗传倾向.
- 周虹谭谦
- 关键词:POLAND综合征
- 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CT血管造影,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应用解剖:2具防腐尸体解剖旋股外侧血管分支及穿支,测量并记录穿支部位.②CT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测量穿支数量、分出点位置、管径、走行、类型、起源、长度、皮肤穿出点位置、相邻穿支分出点间距、相邻穿支穿出点间距.结果 ①尸体应用解剖:2具标本(4侧)共解剖出9根皮肤穿支.其中,7根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2根肌间隙穿支,7根肌肉穿支;9根穿支平均管径(0.65±0.19)mm;平均血管蒂长(16.59±5.98)cm;平均相邻穿支间距离(5.66±1.73)cm.②CT血管造影:20例患者(40侧)检出100根穿支,平均每侧(2.50±1.06)根穿支;98根穿支起源旋股外侧动脉降支;36根为肌间隙穿支,64根为肌肉穿支;平均穿支直径为(0.65±0.32)mm;平均穿支长度为(42.52±19.35)mm;平均相邻穿支分出点距离(43.66±28.44)mm;平均相邻穿支穿出点距离(49.52±25.01)mm.结论 通过尸体应用解剖及CT血管造影对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测量,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刘闪周虹谭谦李罗珠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
-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运用多普勒声波血流探测仪在股前外侧皮瓣(ALT)术前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改进,检测ABC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方法 参考ABC法对50例(100侧)健康成年志愿者双侧股前外侧区进行多普勒体表探测,记录探及的所有体表声波点坐标,运用统计学及数学方法分别分析声波点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穿支分布规律之间的相关性.将总结的规律运用于5例临床接受ALT皮瓣手术患者,验证其临床价值,同时了解多普勒探测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穿支点的总体分布接近于y轴(即髂-髌线)附近,以外侧1.0cm范围内分布最多,平均位于外侧约0.5cm处,穿支B与A、C之间的垂直距离平均在4.0cm左右(4.2cm);在髂-髌线中点水平及中点下方约4.0cm水平上穿支分布最为密集.本组临床患者探测准确率40%(6/15),错误率20%(3/15),探测误差平均1.34cm,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穿支B与A、C之间的垂直距离接近上述多普勒探测研究结果.本组患者BMI与穿支体表分布规律及探测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差.结论 ABC法用于我国人群时应修改为:以髂-髌线中点外侧0.5cm处为B点,B点远、近端各4.0cm处分别为A点和C点;设计皮瓣时,无论多普勒探测结果如何,都应保证B点周围3.0cm范围及B点至其下方4.0cm之间区域被包括在皮瓣切取范围内.
- 周虹谭谦刘闪吴杰郑东风周宏礽王德伟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ABC法
-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上横韧带悬吊术在上睑下垂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矫治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1月,运用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轻度患者,上睑提肌折叠联合上横韧带悬吊治疗中度患者,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患者。结果:治疗41例(46眼),随访2月~1年,术后外观满意,闭合自如。结论:联合应用这两种术式是治疗轻、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 周虹王德伟李玲巧
- 关键词:上睑下垂上睑提肌缩短术
-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周虹谭谦刘闪吴杰郑东风周宏礽许澎王淑琴葛华强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
- 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
- 目的:探讨一种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乳头内陷36例64侧,轻度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设计双菱形去表皮真皮瓣,于乳头基底部交叉填充支撑乳头,并固定。术后乳头悬吊一周,术后10天拆...
- 周虹谭谦吴杰郑东风周宏礽许澎王淑琴葛华强
- 关键词:乳头内陷
- 文献传递
-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和AECs组。一期手术后第7、14 d取皮瓣组织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ELISA检测。二期手术后第7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皮瓣存活率,取存活部位组织行HE染色、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 AECs复合体上清液中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分泌逐渐增多;组织内各因子含量以AECs组最高,AECs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软骨细胞组。AECs组皮肤微血管面积比、vWF因子阳性区面积比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植入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可促进预构皮瓣的存活,与其分泌的一些促血管形成因子促进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有关。
- 王颖倩王德伟许家军李玲巧周虹卫振邦王天昊
-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预构皮瓣再血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