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娟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多项式
  • 3篇有界
  • 3篇CHEBYS...
  • 2篇分岔
  • 2篇VAN_DE...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正交多项式
  • 1篇神经动力学
  • 1篇神经元网络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随机共振
  • 1篇网络
  • 1篇纹状体
  • 1篇相干
  • 1篇相干共振
  • 1篇小世界
  • 1篇小世界网络
  • 1篇小鼠
  • 1篇小鼠大脑

机构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孙晓娟
  • 3篇徐伟
  • 2篇马少娟
  • 1篇张勃
  • 1篇张曦
  • 1篇方同
  • 1篇汪世溶
  • 1篇谢文贤
  • 1篇陆启韶
  • 1篇周专
  • 1篇张莹
  • 1篇廉和
  • 1篇左盼莉
  • 1篇姚伟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随机Bonhoeffer-Van der Pol系统的随机混沌控制被引量:6
2007年
讨论了具有有界随机参数的随机Bonhoeffer-Van der Pol系统的随机混沌现象,并利用噪声对其进行控制.首先运用Chebyshev多项式逼近的方法,将随机Bonhoeffer-Van der Pol系统转化为等价的确定性系统,使原系统的随机混沌控制问题转换为等价的确定性系统的确定性混沌控制问题,继而可用Lyapunov指数指标来研究等价确定性系统的确定性混沌现象和控制问题.数值结果表明,随机Bonhoeffer-Van der Pol系统的随机混沌现象与相应的确定性Bonhoeffer-Van der Pol系统极为相似.利用噪声控制法可将混沌控制到周期轨道,但是在随机参数及其强度的影响下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张莹徐伟孙晓娟方同
关键词:CHEBYSHEV多项式混沌控制
基于Chebyshev正交多项式逼近法分析含有界随机参数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本文主要研究了含有界随机参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现象。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的介绍了随机动力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简单的介绍了研究随机参数结构的几种主要数值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
孙晓娟
关键词:正交多项式数值模拟非线性动力学
文献传递
含有界随机参数的双势井Duffing-Van der pol系统的对称破裂分岔被引量:1
2007年
讨论谐和激励作用下含有界随机参数的双势井Duffing-Van der pol系统的对称破裂分岔现象。首先用Chebyshev多项式逼近法将随机系统化成与其等价的确定性系统,然后通过等价确定性系统来探索随机Duffing-Van der pol系统的对称破裂分岔现象。数值模拟显示随机Duffing-Van der pol系统与确定性均值参数系统有着类似的对称破裂分岔行为,文中的主要数值结果表明Chebyshev多项式逼近法是研究非线性随机参数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孙晓娟徐伟马少娟谢文贤
关键词:CHEBYSHEV多项式
噪声激励下耦合神经元网络的随机时空动力学研究
孙晓娟
关键词:神经动力学神经元网络斑图小世界网络随机共振相干共振
含有界随机参数的双势阱Duffing-van der Pol系统的倍周期分岔被引量:19
2006年
讨论简谐激励作用下含有界随机参数的双势阱Duffing-van der Pol系统的倍周期分岔现象.首先用Chebyshev多项式逼近法将随机Duffing-van der Pol系统化成与其等价的确定性系统,然后通过等价确定性系统来探索该系统的倍周期分岔现象.数值模拟显示随机Duffing-van der Pol系统与均值参数系统有着类似的倍周期分岔行为,同时指出,随机参数系统的倍周期分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文中的主要数值结果表明Chebyshev多项式逼近法是研究非线性随机参数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孙晓娟徐伟马少娟
关键词:CHEBYSHEV多项式倍周期分岔
小鼠大脑纹状体诱发多巴胺信号分析——Monte Carlo模拟
2010年
突触前释放的多巴胺以容积式释放(volume transmission)来传递多巴胺信号,而碳纤电极(carbon fiber electrode,CFE)所记录的胞外电化学信号是大量多巴胺分子氧化电流的平均统计结果。这些特征为使用Monte Carlo方法来直观而细致地描述多巴胺在胞外"自由行走"的行为提供了可能。作者尝试使用Monte Carlo建模的方法来研究动作电位(AP)刺激的频率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浓度([DA])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实验记录多巴胺信号相比,在生理强度(低频≤20Hz,或≤12个APs高频80Hz)刺激模式下,基于单一囊泡库的突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验结果。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研究说明,Monte Carlo模拟为研究大脑内多巴胺信号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研究方法。
廉和张勃左盼莉汪世溶姚伟孙晓娟陆启韶张曦周专
关键词:多巴胺MONTECARLO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