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思远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脑炎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乙型脑...
  • 5篇脑炎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病毒
  • 2篇脑炎病毒
  • 2篇抗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疫情
  • 1篇蚊虫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性乙型脑...
  • 1篇螺旋体

机构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河南省卫生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篇尚思远
  • 4篇唐晓燕
  • 3篇康锴
  • 3篇李幸乐
  • 3篇马红霞
  • 2篇陈豪敏
  • 2篇许汴利
  • 2篇夏占国
  • 2篇张彦平
  • 2篇李林村
  • 2篇郭万申
  • 1篇梁国栋
  • 1篇王环宇
  • 1篇付士红
  • 1篇余福勋
  • 1篇吴振溢
  • 1篇尹遵栋
  • 1篇黄学勇
  • 1篇郑雅匀
  • 1篇胡卫霞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95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安县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1994年
我们于1991-1992年,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新安县266份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阳性36例,人群感染率13.53%,不同年龄组差异明显;蜱中肠带菌检查阳性率26.00%,初步认为长用血蜱和微小牛蜱为传播媒介;鼠血清中也检测出了莱姆病抗体。
郭万申李林村夏占国张彦平郭凤照尚思远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血清
201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病毒抗体水平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方法提取2010年河南省监测的433例乙脑患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于2010年选取洛阳市和信阳市为调查点,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两市各选择1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选择〈1、1~2、3~4、5~6、7~14、15~19、20~59和≥6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519名。分别于2010年的5月和11月调查和采集同一人群血液标本,共1008份,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抗体。结果2010年河南省乙脑发病率为0.46/10万(433/94130434)。97.69%(423/433)的患者集中在7-9月;81.06%(351/433)的患者分布在南阳、信阳、洛阳、驻马店和周口市。河南省0~14岁人群乙脑发病占82.22%(356/433),≥15岁人群发病占17.78%(77/433)。洛阳市≥15岁人群乙脑发病占65.79%(50/76),明显高于河南省的17.78%(χ2=79.57,P〈0.05)。河南省乙脑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8.89%(255/433),洛阳市以农民为主,占44.74%(34/76)。洛阳市≥15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48.94%(46/94),低于信阳市的97.78%(8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2,P〈0.05)。洛阳市健康人群中有免疫史者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0.41%(61/121),高于无免疫史者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P〈0.05)。信阳市健康人群中有免疫史者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7.11%(51/76),高于无免疫史者的46.39%(4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5)。结论河南省乙脑发病呈季节性、地域性,不同年龄、职业人群发病有差异。河南省与洛阳市乙脑发病年龄和职业的差异与二者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的差异相一致。
唐晓燕康锴尚思远徐超李幸乐马红霞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脑炎病毒流行病学病毒抗体
新安县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对新安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情况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安县的主要蚊种为骚扰阿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的密度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一致,约比乙脑发病高峰早3~4周,并从淡色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其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0,自然带毒率为3.48‰±0.00347。初步证实了淡色库蚊为当地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骚扰阿蚊不具备成为当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在乙脑流行年,大多数的猪受到乙脑病毒的感染,猪的50%阳转日约比人间发病高峰早3周。各年龄组人群普遍受到感染,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流行前有明显增高。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8.85%,同时有4.8%的人体内抗体下降或转阴。显隐感染之比为1:1945。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有所增加,但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仍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提示乙脑的预防重点仍应以此年龄段儿童为主。
张彦平李林村吴振溢郭万申胡卫霞余福勋夏占国尚思远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
河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监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信阳市和洛阳市选择<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 ~59岁、≥6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分别于2010年5月和11月两次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两市共调查519人,两次共采集和检测有效血液标本1008份,其中男性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9.52%,女性为67.39%,男女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P>0.05).5月,两市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8.66%,11月为61.20%,乙脑流行前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P>0.05).信阳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19%,洛阳市为45.03%,两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信阳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两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2,P<0.05).两市有乙脑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6.85%,无乙脑免疫史者为38.35%,有无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P <0.05).结论 信阳市和洛阳市≥15岁人群间、有无乙脑免疫史人群间乙脑病毒中和抗体均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信阳市和洛阳市加强0~14岁人群免疫接种,同时关注和探讨洛阳市≥15岁人群免疫策略.
唐晓燕马红霞徐超尚思远康锴黄学勇尹遵栋王环宇
关键词:脑炎抗体病毒免疫学
信阳市和洛阳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和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用SPSS 12.0、Excel2003软件分析2004-2010年信阳市、洛阳市乙脑病例资料和2010年两市监测的媒介蚊虫和健康人群抗体资料。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2004-2010年,信阳市乙脑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年均病死率为2.92%;洛阳市年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年均病死率为9.73%。信阳市发病高峰为7~8月,占91.47%;洛阳市则为8~9月,占84.29%。信阳市0~14岁发病占97.52%,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7.08%,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557.71,P<0.05)。信阳市以散居儿童为多(68.36%),洛阳市以农民为多(46.46%)。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为6~7月,分别为25.09只/人.h和27.31只/人.h;洛阳市为7-8月,分别为13.94只/人.h和14.12只/人.h。信阳市≥15岁乙脑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55.42,P<0.05)。结论信阳市乙脑发病高峰较洛阳市提早1个月,与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早于洛阳市1个月相一致;信阳市发病以0~14岁为主,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与信阳市≥15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高于洛阳市一致。针对性防控是降低两市乙脑发病的关键。
唐晓燕康锴徐超尚思远李幸乐马红霞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媒介蚊虫
河南省新安县和息县2012年蚊传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的种类分布及基因型别。方法于2012年5-8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和信阳市息县的居民住房、猪圈、牛棚及树林中采集蚊虫。使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种属特异扩增鉴定,并用Clustal X2.1、Meg Align、Genedoc 3.2和Mega v5.1生物信息学软件完成病毒核酸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采集蚊虫4属5种7149只,其中新安县以骚扰阿蚊居多(2055只,51.36%),息县以淡色库蚊(2964只,94.16%)为主。共分离获得5株病毒,直接接种BHK-21细胞无病变、C6/36细胞培养仅导致轻微病变,其C6/36细胞传代培养物转接BHK-21细胞后3 d可致细胞明显病变;序列分析表明这5株病毒均属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其中3株分离自淡色库蚊,2株来自三带喙库蚊。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依然存在JEV及其传播媒介,且目前当地自然界中循环的JEV仍以基因Ⅰ型为主。
郑雅匀付士红唐晓燕李幸乐尚思远徐超梁国栋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