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宗均
- 作品数:217 被引量:1,76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外源古菌(Methanosaeta thermophila NBRC101360)添加对复合菌系MC1生态效应影响
- MC1是通过"外淘汰法"筛选到的一组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类的高温复合菌系.外源古菌(Methanosaeta thermophila NBRC 101360)是一株乙酸代谢类型的产甲烷古菌,将其添加到复...
- 华彬彬刘晋欢任济伟曹燕篆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FISH纤维素降解
- 常温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的筛选与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为获得一组常温条件下加速木质纤维素腐解的菌群,利用限制性培养法,筛选到一组在室温(28℃)条件下,5 d可分解天然稻秆总重39.6%的菌群.仅用质谱仪的一个CP-Chirasil-Dex CB毛细管柱就能够检测到丙酸、乙醇、异丙酸、4-氨基-1-丁醇、丁酸、硅烷-二乙基、乳酸、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甘油等10种以上有机物.定量分析挥发性产物,发现其种类和浓度随时间变化很大.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菌群的动态变化,发现在培养不同时期菌种组成差异很大,通过对各条带近缘种网上比对结果可见,该菌群具有丰富的菌种组成多样性,菌群内微生物分别归属Clostridiumsp.、Brevibacillussp.、Rhizobiumsp.、Bacteriumsp.等4个属.
- 刘长莉朱万斌郭鹏王小娟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稻秆挥发性产物
- 常温秸秆还田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稻秆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对一组人工构建的常温(28℃)菌群的分解能力及分解性质进行研究,以获得常温下能够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群及人工加速秸秆还田的分解技术。【方法】以多年堆积的稻草腐烂物为菌源,用改良的Mandels培养基经长期富集培养和定向驯化获得一组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群。以标准的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分解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行评定,利用气质联机测定分解后的挥发性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分解过程中菌种动态变化。【结果】5d后稻秆总减重量达到39.6%,在培养基占总体积1/5、pH=6、培养第5天时纤维素内切酶(CMC)活性表现最高,达到14IU·ml-1;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有10余种挥发性产物,且不同时期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很大,从DGGE图谱发现在培养不同时期菌种组成有很大差异,通过各条带近缘种16s rDNA扩增信息构建系统树可见,各条带近缘种分别归属Clostridium、Brevibacillus、Bartonella、Bacteroidetes4个属。【结论】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够加速稻秆分解。
- 刘长莉王小芬郭鹏李培陪沈海龙崔宗均
- 关键词:常温木质纤维素酶活性
- 添加不同青贮菌剂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对所筛选的三种青贮菌剂和一种国外青贮菌剂分别添加于苜蓿青贮中,从苜蓿青贮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率多方面对这4种青贮菌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选青贮菌剂和商品青贮菌剂苜蓿青贮效果相近,各青贮菌剂添加处理的pH值、丁酸含量,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提高了苜蓿青贮品质。添加三种自选青贮菌剂的苜蓿NH3/TN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有效地抑制了蛋白质水解。添加自选青贮菌剂的青贮苜蓿在有氧的条件下,CO2产生量显著小于对照处理和商品青贮菌剂处理(p<0.05),可以提高青贮苜蓿的有氧稳定性。添加自选青贮菌剂和商品青贮菌剂对苜蓿青贮NDF、A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青贮苜蓿DM和NDF的瘤胃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
- 张涛张涛李蕾崔宗均李胜利
- 关键词:苜蓿青贮
- 延边水稻田固氮蓝藻资源研究
- 2007年
- 用液体培养和平板培养分离收集固氮蓝藻,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它们的固氮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4属9种,说明延边地区水稻田分布着丰富的固氮蓝藻资源,其固氮活性为8.20~180.41μmoiC2H4/hr·g.
- 石铁源全雪丽苏宝林崔宗均
- 关键词:固氮蓝藻固氮活性
- 4组常温分解小麦秸秆复合菌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筛选常温高效产酶复合菌系,分别以枯叶土壤、牛粪、堆肥和自然腐烂的小麦秸秆为微生物源,通过"外淘汰法"筛选了4组常温分解小麦秸秆并产胞外酶的复合菌系WSD-5、N、M和D。培养15d后,WSD-5分解小麦秸秆75.6%,而N、M和D的分解率分别为65.0%、69.4%和67.5%。通过各复合菌系对小麦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的分解比较,可知WSD-5复合菌系具有明显的分解优势:相对于初始秸秆,WSD-5复合菌系使麦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减少了94.2%、81.9%和21.3%。4组复合菌系虽然均检测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滤纸酶的酶活性,但以WSD-5复合菌系的酶活性为最高。其中滤纸酶活性最高为1.30U/mL,纤维素内切酶活性达4.35U/mL,外切酶活性达到0.60U/mL,β葡萄糖甘酶活性达到0.43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15.16U/mL。特异引物PCR结果显示,WSD-5复合菌系由真菌和细菌共同组成。
- 王小娟李培培袁旭峰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微生物酶活性
- 沼液堆肥和牛粪堆肥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及理化指标变化的差异被引量:13
- 2013年
- 为评价沼液作为堆肥含氮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开发沼液的处理应用技术,本研究以牛粪树叶堆肥为对照,沼液和树叶混合堆制发酵,探讨其发酵进程中主要酶活性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沼液堆肥和牛粪堆肥在50℃以上的高温持续35d以上,且沼液堆肥持续50℃以上的高温期比牛粪堆肥缩短了8d。沼液堆肥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都是随堆肥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30天(为25.9U/mL)和第45天(为0.15U/mL),脲酶活性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第6天时NH3-N达到最高值4.2mg/(g.24h),第45天时NH3-N达到最低值1.02mg/(g.24h);而牛粪堆肥的β-葡萄糖苷酶、脲酶、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随堆肥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第6天分别是44.2U/mL、2.93mg/(g.24h)和0.72U/mL。沼液堆肥有机质降解旺盛腐熟时间缩短。
- 赵洪颜李杰刘晶晶赵野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沼液堆肥酶活性
- 三种不同厌氧反应器处理糖蜜废水的启动运行过程
- 厌氧反应器的结构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至关重要,UASB反应器普遍被认为是高效的厌氧反应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实验设计了固定载体卧式厌氧反应器V(以活性炭纤维作为生物膜固定载体)、折流板反应器(ABR,作为厌氧...
- 李杰袁旭峰任济伟赵野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固定床反应器性能分析
- 文献传递
- 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及培养条件对分解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4年
-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堆肥为材料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 ,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 ,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滤纸、棉花、稻草、CMC Na和葡萄糖为碳源时 ,复合系在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 (如滤纸、棉花 )存在时表现出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 ;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氮源时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氮源 ;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碳、氮源时 ,最适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 2 5和10 0 g·L-1,其分解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 5天。最适纤维素分解的 pH为 8 0。最适纤维素分解温度为 6 0℃ ,大于 6 0℃的高温抑制复合系对纤维素分解 ;复合系的适宜溶氧量 (DO)为 0 0 7~ 0 16mg·L-1,过高过低的溶氧量均抑制纤维素分解。复合系的微好氧特点对堆肥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王伟东崔宗均牛俊玲朴哲刘建斌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纤维素分解
- 一组纤维素-林丹分解菌复合系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本试验通过对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林丹的复合微生物菌系的性质、功能和菌种组成进行研究,以确定该菌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复合系能在较大的pH范围内保持高的纤维素林丹分解活性,不同培养代在培养过程中的pH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不同代次的复合系在培养第3d时对滤纸的分解率均达到了90%以上,在第7d时对林丹的降解率均达到50%以上,且差异很小,说明该复合菌系产酶及分解纤维素和林丹的能力也已经非常稳定;平板培养基培养证明该复合菌系全部由细菌组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比较来源于不同培养代的16SrDNA条带,分析菌种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培养代的菌种组成的主要条带没有变化,在DGGE图上出现的菌种能够稳定存在。
- 牛俊玲崔宗均李国学
- 关键词:纤维素复合菌系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