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洪斌
- 作品数:37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制造企业微创新实现路径研究
- 2021年
- 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创新方法,微创新在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制造企业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制造企业实现微创新的三条路径,即产品微创新、商业模式微创新和管理微创新。 研究丰富了微创新的相关理论,同时,对制造企业微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应洪斌张政李明伟
- 网络效应与新产品创新扩散系统仿真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文章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基于无标度网络结构研究了网络效应和口碑效应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并分析了网络效应与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扩散的交互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规模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速度具有微弱的交互作用。
- 郭琳应洪斌
- 关键词:网络效应复杂网络系统仿真
-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23
- 2009年
- 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 应洪斌沈瑶
- 关键词:非正式网络隐性知识知识传递
- 集群边界、知识溢出与集群竞争能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文章借助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在持续竞争优势与资源、知识之间关系中引入价值链概念,进而将资源、知识概念与持续竞争能力概念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有效、实用的持续竞争能力解释框架。研究表明,集群边界与集群内企业知识溢出的程度及获取成本密切相关,而集群竞争能力与集群规模及集群内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集群竞争能力的建议。
- 应洪斌邵慰
- 关键词:知识溢出产业集群
- 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将竞争优势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在价值链上的攀升。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研发能力上的积累非常有限,这使...
- 应洪斌
- 关键词:关系嵌入性技术创新绩效
- 文献传递
- IT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2007年
- IT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倍受理论界与实践界的青睐。本文从IT外包的特点、理论基础、战略目标、模式选择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IT外包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建立理论研究框架。
- 应洪斌王春
- 关键词:IT外包
- 动态环境下双重CSR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一个多案例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通过国内五家案例企业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动态环境下酌情性CSR和发展性CSR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酌情性CSR和发展性CSR都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环境动态性起着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强化了酌情性CSR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发展性CSR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则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论深化了对CSR作用的理解,并对企业CSR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 谢庆勇应洪斌王其雄
- 关键词:环境动态性
-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被引量:38
- 2005年
-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企业绩效考核实践中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并对每一个误区点进行分析。
- 应洪斌陈壁辉
-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基于Fuzzy-AHP的动态联盟潜在合作伙伴能力的识别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叶林良应洪斌张东志
- 关键词:合作伙伴动态联盟美国制造业资源利用率
- 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激励问题与政策建议
- 2022年
- 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是后发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该文首先对高层次人才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基本的激励思想,尤其是层次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激励中存在的实践社区缺乏、教育医疗投入不足、激励政策零散等诸多问题。最后,该文从软硬环境建设角度出发,对后发区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张永胜应洪斌
- 关键词:后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