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元
- 作品数:133 被引量:5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
- 目的探讨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三年来收治的6例FMD患者,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结果 6例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6例病人中,一例入院时病情危重治疗无效死亡,一例无法治...
- 张新元杨铭潘力王在贵黄成马廉亭
- 关键词: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病
- 文献传递
-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87例颅内动脉瘤均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夹闭,30例在出血后3d内手术,其余在2周内手术。结果术后DSA造影复查70例,动脉瘤完全消失66例,瘤颈部分残留4例。出院时优74例,良6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Hunt0~Ⅲ级72例中优70例,良2例。Ⅳ~Ⅴ级15例中优4例,良4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CT、MRI可为颅内动脉瘤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确诊主要靠DSA检查,但DSA造影阴性,不能否定动脉瘤存在,应结合CTA三维重建作出正确诊断。翼点入路是前循环动脉瘤最佳入路,显微手术夹闭仍是颅内动脉瘤最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 秦尚振龚杰徐国政马廉亭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李爱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入路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例分析及文献总结
-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脑科医院收治的3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总结其诊疗经验及文献复习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
- 张新元高宝成秦海林徐国政
-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 本文介绍了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措施,在全身抗感染同时均加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Continuous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并定...
- 张新元秦尚振徐国政龚杰胡军民姚国杰马廉亭
-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 文献传递
- 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级别(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Ⅳ~V级颅内动脉瘤304例,其中显微手术夹闭216例,血管内栓塞88例。结果按GOS评分,显微手术夹闭组Ⅳ级192例中5分和4分94例,良好率49%;2分和1分38例,极差率19.8%。V级24例中2分和1分19例,极差率79.2%。栓塞组中Ⅳ级78例中良好40例,良好率51.3%;2分和1分14例,极差率17.9%。V级lO例,1分9例,极差率90%。结论Ⅳ级在3d内要积极治疗(手术或栓塞),3d后血管痉挛严重者应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治疗。V级动脉瘤除非发病时间不长(2h内)或有明显血肿,否则不宜选择手术干预治疗,如要手术则宜选择显微手术夹闭。
- 秦尚振马廉亭杨铭李俊姚国杰张新元徐国政龚杰潘力陈刚胡军民杜浩张戈秦海林
- 关键词: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
- 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附六例报告)
- <正>纤维肌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动脉血管病。既可导致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又可引起动脉瘤或血管夹层。病变呈节段性,可单发或多发,主要累及全身中等大小的...
- 张新元杨铭潘力王在贵黄成马廉亭
- 文献传递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3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ARDS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23例患者诊断治疗正确,15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并发ARDS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是其抢救成功的关键。
- 张新元秦尚振龚杰徐国政余泽马廉亭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手术治疗
- 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
- 1997年
-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插入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MDS-N送入动脉瘤将其闭塞。结果:临床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31例,后循环动脉瘤4例,34例行1次治疗治愈;仅1例急诊出血后属HuntV级病人虽栓塞成功,仍死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脑疝。结论:本法是当今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马廉亭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杨铭熊用春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
-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肿瘤神经外科
- 颅内真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影像及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其形成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①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②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③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以上3种病变在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形成期及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真性动脉瘤尽早行病因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 马廉亭莫雪红余泽杨铭王启宏张新元李俊潘力张小征
- 关键词:破裂出血假性动脉瘤
- 颅面创伤伴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研究
- 徐国政吕键李宇奇胡军民张新元姚国杰潘力李俊虞希祥
- 该课题从海绵窦区的解剖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入手根据临床病例资料系统的析和研究了颅面部创伤后并发CCF的损伤机制,研究了CCF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建立了颈动静脉瘘的实验模型,探讨了动静脉瘘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