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胜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废水
  • 4篇电池
  • 4篇榨菜废水
  • 4篇热再生
  • 4篇反应器
  • 4篇ASBBR
  • 3篇环境工程
  • 3篇环境工程学
  • 2篇电器
  • 2篇阳极
  • 2篇阴极
  • 2篇榨菜腌制废水
  • 2篇生活污水
  • 2篇镍网
  • 2篇中试
  • 2篇微生物种群
  • 2篇污水
  • 2篇集电器
  • 2篇SBBR
  • 1篇电极

机构

  • 13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3篇张永胜
  • 8篇周健
  • 3篇李晓品
  • 3篇廖强
  • 3篇付乾
  • 3篇张亮
  • 3篇朱恂
  • 3篇李俊
  • 2篇陈浬
  • 2篇杨志
  • 2篇韩懿
  • 1篇陈博
  • 1篇张建兵
  • 1篇王佳乐
  • 1篇覃光旭
  • 1篇刘轶
  • 1篇胡斌
  • 1篇赖文蔚
  • 1篇刘杰
  • 1篇王志国

传媒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及制备方法;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阳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阴极腔室,阴极腔室和阳极腔室分别设置有电解液进出口在阴极腔室和阳极腔室内分别设置有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张亮张永胜朱恂李俊付乾廖强夏奡
文献传递
管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
2012年
研发了一种基于射流曝气的管式反应设备,考察了负荷和DO对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DO 6.0 mg/L、有机负荷为1.0 kg COD/(m3.d)、氮负荷为0.30 kg TN/(m3.d)、HRT为8 h的条件下,管式反应器可使生活污水的COD、NH4+-N及TN分别从335 mg/L、105 mg/L及110 mg/L降至43 mg/L、14 mg/L及18 mg/L,去除率分别为87%、86%和83%。DO对反应器脱氮效能影响显著,DO为6 mg/L时,能构建出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6%和86.7%。
赖文蔚李晓品周健张永胜刘杰
关键词:管式反应器溶解氧脱氮
铁炭微电解处理制药废水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2011年
针对麻醉原料制药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毒性大等特点,采用铁炭微电解法作为处理该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考察了填料粒度、pH值、铁炭比、气水比和负荷等因素对铁炭微电解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为3,Fe/C体积比为1:2,铁屑、活性炭粒径为1 mm,负荷为175.5 kgCOD/(m^3铁炭·d),气水比为10:1,反应时间为2 h时,可使进水COD、色度分别为19 000 mg/L及600的制药废水,出水降至8 490mg/L及20,去除率分别为55.29%和96.67%,同时可使废水可生化性得到增大,BOD_5/COD由进水0.14提高至出水0.56。
周健史孟彬王志国张永胜覃光旭胡斌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制药废水铁炭微电解可生化性
三维电极流动式热再生氨电池传输调控及性能强化
目前工业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这些能源损失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排放,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废热进行综合回收与利用是解决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中高温余热利用技术已...
张永胜
关键词:三维电极
间歇曝气、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的除磷效能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连续流生物膜法除磷效能低的问题,开发了基于间歇曝气、回流富磷污水的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CIBFR),并考察了溶解氧、负荷、间歇曝气工况对其除磷效能的影响。在温度为20℃、溶解氧为5.5 mg/L、负荷为2.2 kg/(m3·d)、间歇曝气工况为厌氧3 h/好氧6 h以及进水COD和PO34--P平均浓度分别为280和3.1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和PO34--P平均浓度分别为76和0.67 mg/L,去除率分别为72.9%和78.5%。
张永胜陈浬周健贾斌曹伟蒋玥
关键词:间歇曝气生物除磷
流化床电极热再生氨电池性能特性
2022年
物质传输对热再生氨电池性能至关重要,本文构建流化床电极来强化物质传输和提升电池性能,研究了搅拌速率、铜颗粒含量、混合电极、氨浓度和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关键参数对流化床电极热再生氨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搅拌速率可以强化物质传输同时增加铜颗粒与集流器的碰撞,促进了电池性能(最大功率8.2 mW)的提升;增加铜颗粒含量和构建混合电极均有效提升电化学反应面积,电池性能明显提升;随着氨浓度的增加,阳极氨传输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氨浓度为2 mol/L时,得到最大功率13.4 mW,但在高浓度(3 mol/L)时严重的氨渗透现象致使电池性能(12.4 mW)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支持电解质浓度降低了电池内阻使得电池性能逐渐增加。
肖振翀张永胜张亮张亮李俊李俊付乾
关键词:流化床传质最大功率
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高浓度生活污水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磷平衡和磷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负荷为1.0kgCOD/(m^3·d)、DO浓度为6mg/L、温度为30℃、不外排污泥、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运行25d期间对TP的去除率稳定在85%~93%;生物膜污泥中的聚合磷酸盐含量仅为0.274mgP/gDS,而结合态磷化氢含量高达3.51×10^6ngP/kgWS;系统每天对外源磷的去除量为44.2mg,共损失0.77g的磷,成功构建了磷酸盐生物还原除磷系统。与接种污泥相比,运行25d后生物膜污泥中的有机磷(Org-P)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减少了3.0和1.43mgP/gDS;在各种无机形态磷中,水溶性活性磷(H2O-P)、金属结合态磷(NaOH-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难溶性的无机和有机态聚合磷(NaOH85-P)含量分别减少了84.1%、13.7%、6.24%、27.3%,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增加了68.9%,据此推断磷形态的转化途径可能是Org-P→H2O-P→NaOH-P→BD-P→NaOH85-P→HCl-P.
刘轶周健李晓品张永胜肖龙
关键词:生活污水磷酸盐还原磷平衡磷形态
ASBBR-SBBR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效能中试研究
2013年
通过中试考察了ASBBR-SBBR(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度(70 g/L,Cl-计)高有机浓度的榨菜腌制废水的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冬季(5-10℃)、春秋季(10-20℃)、夏季(20-30℃),ASBBR反应器负荷分别为1.5kgCOD/(m^3·d)、3.0 kgCOD/(m^3·d)及5.0 kgCOD/(m^3·d),对应组合SBBR反应器负荷分别为3 kgCOD/(m^3·d)、1.5 kgCOD/(m^3·d)及1.0kgCOD/(m^3·d)条件下运行,出水COD为390-470 mg/L,SS为275-334mg/L,均能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ASBBR和SBBR反应器冬季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79%和89.10%,COD分担率分别为59.7%和40.3%;夏季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26%和74.44%,COD分担率分别为92.6%和7.4%。
张永胜周健韩懿杨志陈浬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ASBBRSBBR
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及制备方法;一种流化床式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阳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阴极腔室,阴极腔室和阳极腔室分别设置有电解液进出口在阴极腔室和阳极腔室内分别设置有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张亮张永胜朱恂李俊付乾廖强夏奡
文献传递
高盐高浓度有机榨菜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构建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高盐高浓度有机榨菜废水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系统启动时间长的问题,探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HAR(Hybrid Anaerobic Reactor)微生物系统的快速构建。结果表明,反应器在温度20~25℃,接种厌氧污泥质量浓度为30 g/L,废水盐度为1.8%(Cl^-计),负荷为1.5kgCOD/(m^3·d)的条件下,启动运行62 d后,可使进水COD为4 500mg/L的高盐榨菜废水出水COD为440 mg/L,去除率达到90.11%。反应器pH值为7.3~7.6,VFA小于300 mg/L,碱度为1 300~1 500 mg/L,氧化还原电位ORP小于-330 mV,反应器运行稳定,启动完成,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构建的时间大幅缩短。从中心区到第6反应区的COD降解速率依次降低,COD分担负荷分别为5.01 kgCOD/(m^3·d)、2.26 kgCOD/(m^3·d)、1.16 kgCOD/(m^3·d)、0.70 kgCOD/(m^3·d)、0.75kgCOD/(m^3·d)、0.29 kgCOD/(m^3·d)、0.20 kgCOD/(m^3·d),COD去除分担率分别为37.50%、22.16%、11.36%、6.82%、7.39%、2.84%、1.93%。SME监测表明,HAR反应器从中心区到第6反应区存在不同的优势微生物,中心区以甲烷八叠球菌、瘤胃甲烷短杆菌为主,外环第1至第6反应区以索氏甲烷菌为主。
周健杜国军张永胜李晓品陈博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高盐废水厌氧污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