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晓晖

作品数:64 被引量:1,12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篇气候
  • 18篇夏季
  • 16篇季风
  • 16篇降水
  • 11篇年代际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水汽
  • 9篇青藏
  • 8篇气溶胶
  • 8篇城市
  • 7篇亚洲季风
  • 7篇城市群
  • 7篇城市群落
  • 6篇对流层
  • 6篇亚洲季风区
  • 6篇水汽输送
  • 6篇年代际变化
  • 6篇气候变化
  • 6篇气候效应
  • 6篇流层

机构

  • 5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北卡罗莱纳州...
  • 4篇云南省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作者

  • 64篇施晓晖
  • 41篇徐祥德
  • 9篇陈斌
  • 8篇谢立安
  • 6篇张胜军
  • 6篇丁国安
  • 5篇苗秋菊
  • 4篇周秀骥
  • 4篇温敏
  • 3篇何金海
  • 3篇丁裕国
  • 2篇施小英
  • 2篇周丽
  • 2篇顾本文
  • 2篇王明
  • 2篇祁莉
  • 2篇赵天良
  • 2篇于淑秋
  • 2篇卞建春
  • 2篇屠其璞

传媒

  • 8篇气象学报
  • 7篇高原气象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气象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新能源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季地气温差分布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关系
本文利用全国1957-2006年50a的地温、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春季地气温差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线性相关、EOF和SVD方法对春季地气温差与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春季地气温差分布与地势...
刘颖徐祥德施晓晖
关键词:地气温差降水长江流域
文献传递
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网格数据集的建立及精度评价被引量:20
2008年
对气象要素网格化是气候变化研究中避免空间抽样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采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法(ANUS-PLIN),在考虑站点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基础上,对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站点资料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了中国陆地水汽压年和月平均值1°×1°网格数据集。精度检验表明:中国年水汽压插值误差普遍小于0.3hPa;而月水汽压的插值误差由于受水汽压周期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较大,最大误差在0.5hPa左右,冬季较小,约为0.2hPa。在考虑站点海拔与对应网格DEM差值大小的基础上,建立实测水汽压值与对应网格水汽压值年序列,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表明:(1)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0.96;(2)能很好地模拟地形影响,得到的网格水汽压可以较好地代表实测水汽压的变化趋势。由此建立了中国近55年来地面水汽压的年序列。其趋势表明:近55年来中国年平均水汽压呈增加趋势,其线性趋势为0.52hPa/(100a),其中西部增加趋势大于东部,且以夏季的增大趋势最为显著。结合近50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说明:在中国,气温每增加1℃,大气中年平均水汽含量约增加3.15%。
沈艳熊安元施晓晖刘小宁
关键词:地面水汽压气候变化
城市群落气溶胶影响域与区域气候效应
对于北京及周边城市群落污染物及其气溶胶远距离输送、迁移及扩散影响域问题,本文选取BECAPEX(北京城市大气污染试验)2003年冬季1~2月的观测资料,采用变分订正技术处理方案,根据卫星遥感反演数据与地面PM粒子浓度实测...
徐祥德施晓晖周秀骥丁国安张胜军苗秋菊周丽
关键词:城市群落气溶胶气候效应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特征被引量:53
2014年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冰川、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亚洲与全球大气水分循环,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青藏高原在亚洲夏季风系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的重要地位,从青藏高原对全球大气水分循环重要作用的视角,综述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中青藏高原局地热力对流、高原的"阶梯式"水汽流爬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物理模型、青藏高原视热源结构影响及多尺度水汽汇流通道、海洋-青藏高原"水汽源-汇"结构、青藏高原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等的相关研究进展,剖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的研究背景,探讨了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热力驱动机制及其云水效应,描述出与青藏高原热力驱动的亚洲区域和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与海洋-大气-陆地水文过程特殊的相互反馈作用。青藏高原发源的亚洲河流水系是为人口众多的亚洲区域供给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因此,认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水分循环及其对水资源变化影响至关重要,仍需深入地探讨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机制及其全球影响效应。
徐祥德赵天良Lu Chungu施晓晖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分循环亚洲季风水汽输送全球变暖
“世界屋脊”大地形坡面探测同化信息对下游天气的预警效应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WRF模式多时间层三维变分同化技术(3DVAR),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AWS自动气象站观测网多要素资料同化进数值模式的初始场,对发生于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及长江中下游特大雪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由于青藏高原具有极其陡峭的大地形坡面,且高耸于对流层中部,故分布于高原大地形"坡面"不同高度的自动站网观测要素,将与无线电探空探测获取的大气"廓线"信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其不仅在观测点高度、梯度特征,而且在观测时间频数、"定点"、"定高"及其同步性等方面均具有不同于平原自动站、常规探空的特殊功能优势.高原大地形坡面自动站网信息同化场亦可提供高原东部下游天气系统高敏感区前兆性"强信号",并实现模式高原及周边区域初始场大气动力、热力三维结构客观化调整,从而提升下游区域灾害天气系统模拟与预报能力.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自动站的水汽、温度、气压等资料同化信息对于预报下游区域的降水预报至关重要.
彭世球徐祥德施晓晖王东晓朱玉祥浦静姣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资料暴风雪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不可逆质量交换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基于2005年NCEP/GFS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的"Domain Filling"技术,以气块穿越对流层顶后的滞留时间为标准,诊断分析了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重点讨论了对平流层大气成分收支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可逆双向质量交换过程,并利用前向(后向)轨迹追踪方法,分析了其4天的"源(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Troposphere-Stratosphere mass Exchange,STE)的计算对滞留时间阈值的选择具有较强敏感性,大多数的气块在1~2天内可频繁地往返对流层顶.这些瞬时交换事件的考虑与否对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交换计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中纬度的风暴轴区域.(2)从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质量净交换纬向平均上看,45°N以南的区域为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质量输送(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massTransport,TST),副热带地区为最强的上升支,而在45°N~55°N的中纬度地区是平流层向对流层质量输送(Stratosphere to Troposphere mass Transport,STT).地理分布上,STT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北的东亚地区,与亚洲季风区夏季大尺度的槽区相对应.夏季整个亚洲季风区都是TST发生的区域,最大值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占亚洲季风区不可逆TST夏季平均总量的46%.(3)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的"源汇"特征分析表明,STT主要源于100°E以西、50°N以北的高纬地区,向下可以输送到中国东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等中纬度区域.而TST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的大气输送,向上穿越对流层顶高度以后,可分别向高纬的极地和热带地区输送,这意味着亚洲季风区夏季的TST水汽输送可能进入"热带管"中,进而可能对全球平流层水汽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陈斌徐祥德卞建春施晓晖
关键词:亚洲季风区
青藏高原-孟加拉湾大气热力差异与夏季暴雨被引量:6
2022年
利用1979—2019年多年平均5—8月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EOF,MV-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夏季青藏高原-孟加拉湾的大气热源与中国东部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MV-EOF能够很好地表现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演变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在气候平均状态下,强降水事件分别发生在华南地区、华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青藏高原东部和孟加拉湾的大气加热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青藏高原东部和孟加拉湾之间的海陆热力对比很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强降水事件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合成分析结果揭示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和孟加拉湾的热力对比变化通过调制大气垂直环流,影响南亚高压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改变水汽输送,最终对中国东部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金秋施晓晖
关键词: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暴雨
EOF模型分析北京周边气溶胶影响域气候变化显著性特征
利用1979~2000年TOMS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华北地区气象站日照时数、雾日数、低云量等资料以及EOF模型综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冬季北京及周边城市群落的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效应问题,重点探讨了北京周边区域气...
施晓晖徐祥德张胜军丁国安
关键词:城市群落气溶胶气候效应
文献传递
近40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时空变化趋势
施晓晖徐祥德谢立安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高原春季热力因子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2 474个站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春季高原大气视热源之间的可能相关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前春高原大气加热对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机制。降水EOF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分为:华南—江淮型和长江中下游型;相关和周期分析表明,300 hPa和400 hPa高原南部地区、500 hPa高原北部地区视热源与华南—江淮降水型之间相关显著,3个区域视热源均与华南降水呈负相关,且与江淮降水呈正相关;200 hPa高原偏北地区、500 hPa高原东部地区视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呈负相关,而500 hPa高原西部地区视热源则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以上春季高原不同高度关键区域的视热源可为预报夏季降水提供重要判据;从视热源与各个降水中心的相关特征可见,春季高原上空视热源加热场结构会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南北位置的分布情况。由春至夏高原加热的"气泵"作用,使得由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水汽输送经高原东部地区后,折向东输送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加热偏强时,水汽向北输送分量加强,雨带偏北,降水"南少北多",反之亦然。
孟莹莹苗峻峰徐祥德施晓晖
关键词:降水降水型视热源MORLET小波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