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护理
  • 5篇介入
  • 4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介入诊疗
  • 3篇颈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术后
  • 2篇术中配
  • 2篇术中配合
  • 2篇腔内
  • 2篇腔内修复
  • 2篇腔内治疗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主动脉瘤
  • 2篇椎基底
  • 2篇椎基底动脉
  • 2篇先天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作者

  • 14篇曹文娟
  • 10篇赵玉红
  • 10篇王青
  • 9篇李炯佾
  • 8篇杨呈伟
  • 6篇张浩
  • 5篇张维明
  • 3篇孙伟
  • 3篇高金秀
  • 2篇吴文辉
  • 2篇陈军
  • 2篇袁云燕
  • 2篇胡海波
  • 2篇徐伟
  • 1篇毛露霞
  • 1篇冯沁
  • 1篇刘献成
  • 1篇崔久法
  • 1篇闫朝武
  • 1篇宋会军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介入诊疗的术中配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方法: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全过程配合,包括准备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心电图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护理记录,配合抢救等。结果:冠脉介入治疗中发生无血流4例,室颤2例,恶心头晕6例,低血糖2例;起搏器植入中1例窦性停止,1例血胸。由于术中配合默契,抢救及时都转危为安。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熟悉手术过程,备齐术中用物,密切观察病情,快速准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记录,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心脏介入诊疗术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
赵玉红王青陈军曹文娟王芳袁云燕
关键词:介入诊疗心脏护理配合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5
2008年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是常规的方法。近年来的介入治疗因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效果确定、不用输血、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5月~2007年3月经导管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心病68例,现将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赵玉红王青高金秀曹文娟陈淑英王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护理
心包内支气管囊肿一例
2015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因反复发热伴心慌、憋气10d入院,入院时即出现胸闷、憋气、精神差,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给予多巴胺静脉泵入症状缓解不明显。胸部CT提示心包囊性占位(图1~3),考虑囊肿可能性大。
孙伟李炯佾杨呈伟张浩张维明曹文娟徐依强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imary renal synovial sarcoma,PRSS)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SS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文献探讨PRSS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CT像上呈不均匀强化的囊实性肿物,大小约10.7 cm×12.3 cm×15.5 cm,肿块外缘可见出血;腰大肌受累;腹膜后未见淋巴结,双肺未发现转移病灶。超声探及右肾回声不均包块,边界略清,内中强回声和多发囊性回声区,多分隔,肿瘤内"星点"状血流信号。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Vimentin)、CD99、癌基因(Bcl-2)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阴性。术后随访出现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术8个月后死亡。结论 PR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CT在诊断肿瘤良恶性、肿瘤分期和随访方面有重要价值。
李炯佾杨呈伟崔久法王林彭国辉李秉诚孙伟张维明张浩曹文娟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学
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95例脑梗死患者在7天内行颈动脉CDFI和MSCTA检查。分别对颈动脉分叉部内-中膜厚度(IMT)/管壁厚度(CAWT)、斑块表面形态学特征、密度、体积进行分析,将病变分为管壁增厚、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结果 195例患者390处颈动脉分叉部血管纳入分析。MSCTA:正常血管71处(18.21%);CAWT增厚87处(22.31%);斑块232处(59.49%),其中稳定斑块140处(35.90%),易损斑块92处(23.59%)(包括溃疡型斑块5处)。CDFI:正常血管80处(20.51%);IMT增厚86处(22.05%);斑块224处(57.44%),其中稳定斑块136处(34.87%),易损斑块88处(22.56%)(包括溃疡型斑块4处)。MSCTA与CDFI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价的一致性为72.60%(Kappa=0.63,P<0.05)。结论 MSCTA与CDFI对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颈动脉CDFI应作为首选检查,经CDFI检查存在血管病变者应常规接受MSCTA检查。
李炯佾杨呈伟冯沁吴文辉闫朝武徐伟张浩宋会军曹文娟杨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
2004年青岛港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导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化的一种可恢复性病理改变,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引起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由于临床上缺乏独特的表现及特异性血清检查指标,故极易被忽视,具有隐蔽性。目前认为脂肪肝也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特征。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明显增加,同时心血管疾病和全死因死亡的危险也明显增加.
赵玉红王青曹文娟史秀忠杨瑛刘献成李炯佾陈军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体质指数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194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2010年
目的: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94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对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92例检查成功,成功率99.0%;2例因检查中患者头颈部活动造成CT减影后处理无法进行。结论: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为临床提供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精心的护理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曹文娟李炯佾赵玉红王青刘秀英王芳杨呈伟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护理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体会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选14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包括特殊设备仪器的连接使用;术中专用介入材料的准备;术前访视;进入导管室的护理干预;根据手术过程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制定充分完善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Carto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房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青赵玉红袁云燕高金秀曹文娟王芳
关键词:CARTO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房颤术中配合护理
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冠心病介入诊疗可引起患者躯体、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不适,是该类患者重要的应激源。台湾萧丰富先生1998年提出舒适护理理论,舒适护理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我们通过“术前访视、术中评估、术后随访”的模式,在2010年6月-8月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赵玉红曹文娟毛露霞王青王丽君高金秀刘善英王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舒适护理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16层螺旋CT减影成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CTA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行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CTA检查,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减影和三维图像后处理。图像由2名观察者对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显影情况进行评分,数据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减影和非减影的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图像的观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CTA减影血管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优良,在显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完整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A血管重建。减影图像对于显示管壁钙化效果欠佳,需结合平扫和非减影图像进行钙化斑块评估。结论:CTA减影成像技术改善了对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复杂解剖及异常管壁结构的显示,结合非减影图像,可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李炯佾杨呈伟张浩张维明曹文娟
关键词:颈动脉椎基底动脉X线计算机减影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