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彬
-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负压值的封闭式引流对猪背软组织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不同负压值对猪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猪皮肤软组织创伤感染创面模型,创面样本共40例,分别给予1-40编号,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样本。对照组(常规换药)和-25,-20,-15,-10 kPa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的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标本进行细菌计数,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SD治疗组)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1),分泌物少,未见明显黄白色组织,肉芽新鲜,伤口明显缩小,无伤口周围组织水肿,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结论:采用不同负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减少创面分泌物,抑制绿脓杆菌增殖生长,刺激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阿玛德蔡林朱晓彬余国荣陶圣祥
-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绿脓杆菌创面愈合
- 用于预测、诊断或监测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tsRNA、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预测、诊断或监测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tsRNA、试剂盒及其应用,本申请通过实验发现tsRNA在脓毒血症AKI的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发现,tsRNA作为脓毒血症AKI的标志物,灵敏度达到85...
- 肖潇朱晓彬郭莎戴硕
- 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侵袭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法检测MG-63细胞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MG-63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9)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后,MG-63迁移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浓度在0,10,20,40μmol/L时穿过的MG-63细胞数分别为225.5±5.5、127.5±2.5、97.5±3.5、82.5±4.2个,MG-63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丹参酮ⅡA处理明显降低MMP-2及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与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 张翼魏任雄朱晓彬蔡林金伟胡昊
- 关键词:骨肉瘤金属基质蛋白酶迁移
- 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在8例尸体骨盆标本上造模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分别行TOS术式固定、骶髂螺钉固定、改良钉棒系统固定,检测1000 N载荷下骨盆刚度、骨折分离移位距离及局部应变改变.结果 骨盆标本骨折模型采用各种不同固定方式,经生物力学测试,改良钉棒系统在载荷1000 N下刚度(224.3±18.3)N/mm及骨折分离移位距离(1.98±0.24)mm,明显优于骶髂螺钉固定(169.10±17.60)、(8.08±0.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OS(233.20±12.90)、(1.62±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钉棒系统是一种生物力学性能较好的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新方法.
- 金伟蔡林胡昊张翼平安松栾夏刚朱晓彬王冶
- 关键词:骨盆骨折椎弓根钉棒生物力学
- 钛缆改良张力带加环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钛缆改良张力带加环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8.7岁(18—75岁);左膝15例,右膝21例。骨折AO分型:34-C2型11例,34-C3型25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16例,男7例,女9例;采用钛缆改良张力带加环扎术治疗。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采用钛缆普通张力带加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12、48周膝关节主动屈曲最大度数及术后4、12、48周膝关节Bostman评分。结果36例患者出院后获平均12.3个月(12,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改良组患者术后1、2、4、12和48周膝关节主动屈曲最大度数(73.6°±4.2°、87.8。±4.2°、115.4°±4.7°、128.6°±3.5°、136.4°±2.5°)均较对照组患者(65.5°±4.1°、79.4°±4.0°、99.9°±5.0°、119.2°±5.4°、129.8°±4.4°)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4、12和48周膝关节Bostman评分[(25.4±1.0)、(27.2±1.1)、(28.1±0.7)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23.5±1.2)、(25.8±0.9)、(27.7±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与钛缆普通张力带加环扎方法比较,钛缆改良张力带加环扎能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 吴强王欣朱晓彬陈思锋
-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
- 骨肉瘤MG-63细胞中差异性miRNAs表达及验证分析
- 骨肉瘤(Oseteosarcoma)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根本方法;microRNA(miRNA)在基因表达的调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与骨肉...
- 胡蔡林张翼任朱晓彬金伟邓洲铭
- 关键词:骨肉瘤MG-63细胞基因表达
- 骨肉瘤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为分子免疫学方法治疗骨肉瘤提供基础。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MG-63、SAOS-2及15例骨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结果HeLa细胞hTERT表达率最高,为95.16%±3.83%;MG-63、SAOS-2、U2-OS细胞系中hTERT阳性率分别为8.75%±1.31%、5.26%±1.22%、2.33%±0.83%;骨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阳性率26.7%(4/15)。结论hTERT在骨肉瘤的表达率相对较低,仍需用新的研究方法寻找其他分子免疫学治疗骨肉瘤的靶点。
- 魏任雄张翼胡昊朱晓彬栾夏刚蔡林
- 关键词:骨肉瘤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分子免疫
- 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侵袭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
- 蔡林张翼魏任雄朱晓彬金伟胡昊
- 一种可定位注射骨水泥的髓内钉系统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定位注射骨水泥的髓内钉系统及其应用,属于髓内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髓内钉,密封螺丝与内壁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与注骨水泥孔构成注射单元,其力学强度高,实现了骨水泥的可定位注射。且注射过程中密封良好,避免了骨...
- 朱晓彬蔡林肖潇戴硕陈哲肖凌飞
- 骨肉瘤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 2011年
- 目的对骨肉瘤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探讨hTER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分别定性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MG-63、SAOS-2及15例骨肉瘤组织中hTERT的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WB)定量检测上述细胞株及7例骨肉瘤组织中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显示,HeLa细胞hTERT表达率最高(95.16%);MG-63、SAOS-2、U2-OS细胞系中hTERT阳性率分别为8.75%、5.26%、2.33%;骨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阳性率26.7%(4/15)。蛋白印迹法显示,Hela、MG-63及两个骨肉瘤样本(OS1和OS2)有hTERT表达,U2-OS及SAOS-2中几乎没有hTERT表达。结论 hTERT在骨肉瘤中表达很低,可能无法成为骨肉瘤的临床治疗靶点。
- 张翼魏任雄蔡林胡昊朱晓彬栾夏刚
- 关键词:骨肉瘤端粒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