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干佐

作品数:313 被引量:2,057H指数:2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0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0篇理学
  • 76篇化学工程
  • 53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5篇表面活性
  • 134篇活性剂
  • 131篇表面活性剂
  • 60篇微乳液
  • 54篇胶束
  • 40篇离子
  • 38篇驱油
  • 28篇液晶
  • 24篇分子
  • 22篇驱油体系
  • 17篇溶致液晶
  • 17篇相互作用
  • 17篇相图
  • 17篇流变性
  • 15篇动力学
  • 15篇酸盐
  • 15篇羧酸
  • 15篇羧酸盐
  • 15篇甲基
  • 14篇油剂

机构

  • 294篇山东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3篇四川大学
  • 11篇山东师范大学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9篇聊城大学
  • 8篇中国日用化学...
  • 5篇湖南大学
  • 5篇邵阳学院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济南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国家教育部
  • 2篇福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山东轻工业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313篇李干佐
  • 50篇徐桂英
  • 38篇郑利强
  • 37篇郑立强
  • 29篇牟建海
  • 26篇毛宏志
  • 24篇刘少杰
  • 23篇李方
  • 23篇李英
  • 21篇汪汉卿
  • 17篇隋华
  • 17篇于丽
  • 16篇刘木辛
  • 16篇郝京诚
  • 16篇王正武
  • 16篇林元
  • 15篇张高勇
  • 15篇曾宪诚
  • 14篇陈文君
  • 13篇郝树萱

传媒

  • 58篇日用化学工业
  • 38篇化学学报
  • 2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6篇科学通报
  • 16篇油田化学
  • 12篇Chines...
  • 10篇日用化学品科...
  • 10篇山东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科学(B...
  • 6篇物理化学学报
  • 6篇精细化工
  • 6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应用化学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全国第八次工...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波谱学杂志
  • 2篇分子催化

年份

  • 8篇2010
  • 1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22篇2004
  • 10篇2003
  • 25篇2002
  • 32篇2001
  • 29篇2000
  • 16篇1999
  • 25篇1998
  • 23篇1997
  • 17篇1996
  • 23篇1995
  • 15篇1994
  • 5篇1993
  • 6篇1992
  • 4篇1991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M与月桂酸钠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1995年
通过PAM/月桂酸钠(R^1 COONa)混合溶液比浓粘度和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PAM大分子可与R^1COOH发生氢键缔合,而 R^1 COOH则以疏水力与R^1 COO^-缔合成二聚体、预胶束或胶束,从而使PAM大分子链上带有大量电荷,混合溶液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
徐桂英李干佐李方毛宏志刘木辛苏红梅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化学驱油
反相微乳液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的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在AOT/水/异辛烷微乳液中的多底物酶促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反相胶束中动力学反应机制与纯水中不同,并且利用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中间化合物Ⅲ在2种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
马成松李干佐沈润南沈润南李树本朱卫忠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动力学
CPDB/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溶致液晶的^2HNMR和DSC法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测定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的相平衡.在液晶区域选取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与液晶纹理相对照研究了该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体系从单一的W/O型微乳液→微乳液和层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六角状向立方状过渡晶型的三相共存→立方状→O/W型微乳液过渡.在组成固定情况下,研究了该体系液晶相结构随温度升高所发生的变化.
李干佐郝京诚郑立强李方郝树萱汪汉卿
关键词:烷基吡啶溶致液晶辛烷
由碳酸钠诱导形成的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流变学性质被引量:16
2007年
当Na2CO3浓度逐渐增加时,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在溶液中从胶束转变成蠕虫状胶束的过程.首先测量体系剪切粘度(η)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然后由动态振荡实验得到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结构松弛时间τs)等物理量.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证明NaOA(0.040~0.080mol/L)/Na2CO3(0.25~0.50mol/L)体系形成蠕虫状胶束,且蠕虫状胶束的动态粘弹性在NaOA(0.050~0.080mol/L)/Na2CO3(0.35~0.45mol/L)范围是符合Maxwell模型的线性粘弹性流体.
曹泉于丽孙立新郑利强李干佐
关键词:蠕虫状胶束流变性油酸钠
高稠原油降粘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高稠原油降粘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属油田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是油酸钠,脂肪酸烷醇酰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渗透剂,余者为水。该降粘剂的制备是在稀碱液中滴入0.6—1.2摩尔比的油酸,搅拌均匀,依次加入脂肪酸烷醇酰...
李干佐毛宏志徐桂英刘木辛李方王军荣潘帮洙沈光伟李耀广张宏昌
文献传递
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缔合体系微观结构的~2H-NMR法研究
<正>油-水-表面活性剂所构成的体系称为缔合胶体,包括胶束、微乳液、液晶和乳状液等多种结构形式。当体系中加入定量的助表面活性剂而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很低时,则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以层状、六角状或立方状等结构单元呈周期性...
郝树萱李干佐李英
文献传递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4
1996年
在阅读五十多篇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体系性质的讨论,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本文不仅阐明了近四十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概况,并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读者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李干佐隋卫平徐桂英曾宪诚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
NMR法研究胶束的增溶作用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用高分辨~1H.NMR谱研究了多种短链芳烃及其衍生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胶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基聚氧乙烯(4)醚(Brij30)非水溶液胶束中的增溶作用。得到这些不同种类的增溶物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胶束中增溶位置的详细结果。并讨论了增溶物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对深入探讨增溶机理十分有益。
林元李干佐杨博王金龙郝树萱陈方
关键词:胶束增溶核磁共振NMR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及其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及其缔合体系在药物载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药物载体中引起的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活性、渗透能力等的变化,总结了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如缔合体系相转变、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溶液浊点等)的变化.这些性质的变化,对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晋刘少杰郑利强李干佐
关键词:药物载体相互作用
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被引量:9
1998年
全氟辛酸钠(O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丙醇-油-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了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系组成,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含盐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醇总浓度,油的种类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参数的影响.并且应用红外光谱对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最后还对碳氢表面活性剂和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进行了比较.本文结果对三次采油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干佐马成松沈强郝京诚汪汉卿
关键词:中相微乳液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