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共50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解剖资料,同时比较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临床资料显示在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6.73±21.34)ml和(133.5±21.23)ml,术后排气时间为(3.09±0.46)d和(5.01±1.00)d,术后住院天数为(6.84±1.03)d和(11.72±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靠、微创的手术方式,相比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在不同级别医院开展。
- 杨世斌肖隆斌李明哲黎文峰何裕隆
-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传统开腹手术
- 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3种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 069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年龄≤44岁、45~59岁、≥60岁分为青年(517例)、中年(886例)、老年(1 666例)3组,收集并比较病理特点和随访预后资料。结果性别、家族史、是否有腹水、肿瘤位置、脏器是否切除、T分期、Duke’s分期、组织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与青、中、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发生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中年、老年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4%和75%、71%和65%、57%。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均有不同,年青患者多为低分化,Duke’s分期多为C期、印戒细胞癌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年龄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充分加强青年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郭东义杨世斌黎文峰肖隆斌李明哲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青年临床病理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直肠癌手术自主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背景及目的:周围神经损伤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外对于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主要集中在有髓神经纤维(如坐骨神经、尺神经)的研究,对于无髓神经(植物神经)的组织工程修复,尚未见相关的报道,本实验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分别...
- 宋新明何裕隆李明哲张漓陈志辉蔡世荣陈创奇黄奕华詹文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神经自主神经
- 低位直肠癌两种不同根治方式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和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50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等。结果 307例患者接受保肛手术治疗,196例接受Miles手术。Miles手术组中分化差肿瘤以及Dukes分期较晚肿瘤的比例高于保肛手术组。术后总体局部复发率为4.2%(21/503),其中保肛手术组为4.9%(15/307),Miles手术组为3.1%(6/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率为9.9%(50/5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Miles手术组术后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69.0%,56.8%,保肛手术组为92.0%,76.4%,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复发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与Miles术基本相当,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应当成为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具体术式应根据病变位置、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 宋新明陈志辉陈仕才李明哲陈创奇马晋平蔡世荣詹文华何裕隆
-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MILES术
- 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330例行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核心量表3.0版(QLQ—c30)和结直肠癌患者专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1.0版(QLQ—CR38)进行术后生存质量回顾性调查,对生存质量得分按不同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到204份有效量表。无造口患者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M50=91.67,U=2668.5,P=0.026)、社会功能(M50=83.33,U=2095.5,P〈0.001)、经济困难(M50=0,U:2240.5,P〈0.001)、身体形象(M50=88.89,U=2507.0,P=0.013)4个方面的生存质量要好于有造口患者,而造口患者仅在便秘症状领域得分占优(M5。=14.29,U=2376.0,P=0.001)。按手术方式分组的分析结果与造口分组结果基本契合。有并发症患者在气促(M5。=0,U=1505.0,P〈0.001)、胃肠症状(M50=6.67,U=1766.0,P=0.034)和经济困难(M50=33.33,U=1795.5,P=0.044)等症状领域以及情绪功能(M50=83.33,U=1608.5,P=0.009)、认知功能(M50=66.67,U=1612.5,P=0.010)和身体形象(M50=66.67,U=1617.0,P=0.012)等功能领域受损较无并发症患者严重。生存质量得分随术后时间推移逐渐改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口与术后时间是影响最多领域的变量,经济困难领域的生存质量与造口及并发症呈负相关,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的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不同领域的生存质量有影响。
- 李欣欣宋新明陈志辉李明哲陈冬连徐英詹文华何裕隆
-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造口术生活质量
-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的效果,为解决直肠癌手术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所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备用。制作比格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10mm缺损模型,分3组予以修复。A组:将BMSCs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移植于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段;B组:仅将胶原蛋白海绵移植于PLGA导管中桥接神经缺损段;C组: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移植段神经通过大体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电镜扫描、轴突计数等方法评价各组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PLGA导管基本吸收,各组再生神经均能通过缺损区长至神经远端,A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结构与C组相近,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PLGA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用于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效果好,与自体神经移植效果相当。
- 李明哲宋新明张漓陈志辉何裕隆黄奕华蔡世荣詹文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周围神经
- 能够自体腹膜联合骨髓干细胞修复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索自体腹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桥接体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s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s为生理盐水...
- 宋新明张漓李明哲陈仕才陈志辉何裕隆蔡世荣黄奕华詹文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体腹膜联合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材,标本切片行HE染色和神经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选定数据进行测量。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生神经纤维总数[(1742±185)根比(1131±262)根,P〈0.01]、密度[(168±14)根/10^4μm^2比(124±17)根/10μm^2,P〈0.01]、直径[3.83±0.22)μm比(3.28±0.41)μm,P〈0.05]、面积百分比(0.32±O.07比0.21±0.0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结论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生长好,方法可行,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 宋新明张漓李明哲陈志辉何裕隆蔡世荣黄奕华詹文华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盆腔自主神经
- 胃癌同时合并腹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D2根治手术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9月-2009年9月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及胃癌无腹水1 12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状况。结果胃癌同时合并腹水与卵巢瘤、盆底结节、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腹膜种植、肝转移、BORRMANN分型、脏器侵犯、CEA〉5μg/L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WHO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底结节(P=0.005)、腹膜种植(P=0.000)及脏器侵犯(P=0.000)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关系最密切。胃癌同时合并腹水行D2根治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达45%、34%、26%,未行D2根治术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只有17%、5%、1%(P=0.000、0.000、0.000)。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是胃癌晚期事件,胃癌同时合并腹水预后比无腹水的患者差;胃癌合并腹水推荐行标准的D2根治术,可改善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远近期生存率。
- 杨世斌许峰峰肖隆斌吴文辉黎文峰李明哲
- 关键词:胃癌腹水临床病理D2根治术预后
- 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 评价肠系膜下动脉低位或高位结扎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2009年12月1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肠系膜下动脉低位或高位结扎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手术死亡率影响的文献.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7篇,其中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5年生存率比较,合并值OR=0.87(95% CI:0.76~0.98,P=0.02);手术死亡率合并值(OR)=1.26(95% CI:0.92~1.72,P=0.15).结论 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的手术死亡率并不高于低位结扎,但可能提高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
- 陈仕才宋新明陈志辉李明哲何裕隆詹文华
-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术乙状结肠肿瘤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