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川
- 作品数:63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辅助化疗对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前瞻性对照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辅助化疗对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起收治的接受RNU治疗的高危UTUC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化疗组患者于根治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顺铂(GC)3周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则未行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常规影像学随访。观察化疗临床反应,并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评价辅助化疗(ACT)对UTUC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化疗组患者94例,中位年龄64岁,男37例、女57例,对照组入组患者82例,中位年龄67岁,男31例、女51例。所有化疗患者均未观察到WHO3级及以上肾功能毒性反应。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6个月和30个月(P=0.67)。ACT显著改善高危UTUC患者RNU术后OS(P=0.0397,)、CSS(P=0.0255)及PFS(P=0.0033)。分层分析显示:ACT改善淋巴结阳性UTUC患者的预后:中位OS延长9.5个月(P=0.0255)、中位CSS延长11.1个月(P=0.0197)、中位PFS延长20.5个月(P=0.0018);此外,ACT延长T3/4期UTUC患者中位OS 11.6个月(P=0.0183)、中位CSS 16.5个月(P=0.0226)、中位PFS 22.4个月(P=0.0217)。结论ACT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RNU术后高危UTUC患者具有显著改善预后的应用价值。
- 罗勇冯炳富魏德超韩毅力李明川赵佳晖林云华李青侯铸庄红雨姜永光
-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
- 大剂量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坦索罗辛治疗BPH引起LUT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4周。261例经诊断为BPH引起LUTS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晚1次(126例)或0.4mg每晚1次(135例),比较治疗前后的IPSS评分和Qmax。结果0.2mg组IPSS由治疗前的17.72±2.50降至10.21±1.95,平均下降7.59±2.74;Qmax由(8.78±3.70)ml/s升至(12.74±2.99)ml/s,平均上升(4.31±3.01)ml/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4mg组IPSS由治疗前的19.24±3.22降至11.21±3.02,平均下降8.49±3.73;Qmax由(7.74±1.97)ml/s升至(12.04±2.46)ml/s,平均上升(4.73±2.97)ml/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PS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max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按体质量≤55.0、55.1~65.0、65.1—75.0、〉75.0kg进一步分组,发现体质量65.1~75.0、〉75.0kg两组间IPSS和Qmax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质量≤65.0kg的患者而言,使用大剂量坦索罗辛对于改善BPH引起的LUTS并不能带来显著益处,但对于体质量≥65.1kg患者可建议增加坦索罗辛的剂量。
- 李青李明川姜永光刘俊敏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坦索罗辛
-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血糖及血脂水平。按照MS的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前列腺癌组(185例)和前列腺癌合并MS组(3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癌的MS组分影响因素。结果前列腺癌合并MS组与单纯前列腺癌组比较,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比值比=1. 042,95%置信区间:1. 013~1. 073,P=0. 005)、空腹血糖(比值比=1. 361,95%置信区间:1. 120~1. 655,P=0. 002)、三酰甘油(比值比=1. 934,95%置信区间:1. 100~3. 400,P=0. 022)水平升高是罹患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结论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未达到同时罹患MS的诊断标准,但是合并1~2种MS组分的患者较多。合并MS的前列腺癌患者较单纯前列腺癌患者的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升高,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需要监测的指标。
- 王永兴姜永光彭涛赵佳晖魏德超李明川
- 关键词:前列腺癌代谢综合征
-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的比较
- 2012年
- 目的比较^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与问歇性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期间,未能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74例,分为2组,43例采用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1例单纯采用近距离^125Ⅰ粒子植入,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PSA变化情况、局部进展率、无事件生存率。结果5年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危险分级低危的病例,近距放疗组无事件生存率为77.78%(7/9),内分泌治疗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为26.67%(4/15),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15);治疗一年后PSA及PSA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年后PSA比较,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后的PSA的变化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对于早期、低危的前列腺癌的治疗首选近距放疗,对于晚期、中高危患者,内分泌治疗与近距放疗效果相近,是否需要联合治疗,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
- 李青李明川王永兴姜永光刘俊敏
-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
- 局限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全雄激素阻断联合近距离治疗后的PSA变化模式与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关联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人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 罗勇韦能宝赵佳晖崔新浩李明川林云华侯铸韩毅力姜永光
- 关键词: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预后
-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人PCa细胞Du145和LNCaP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PCa转移潜能获得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TransweⅡ技术鉴定两种PCa细胞株(Du145和LNCaP)的不同转移潜能,进而应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这两种细胞株中的CAR表达差异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PCa转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Du145的体外侵袭潜能显著高于LNCaP细胞(P<0.05);同时,CAR在低转移细胞株LNCaP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细胞株Du145中表达缺失(P<0.01)。结论:CAR在转移潜能不同的PCa细胞株之间确实存在着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而这种表达差异可能在影响PCa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罗勇姜永光贺大林张林琳侯铸李明川
- 关键词:前列腺癌
- 上尿路罕见肿瘤2例的诊治体会
- 目的探讨上尿路罕见肿瘤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收治的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和原发输尿管鳞癌患者各一例的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52岁,因"血压高二十余年,发现左肾及左肾盂肿物、左肾上腺肿物1个月"入院。患...
- 林云华姜永光李明川
- 关键词:肾盂透明细胞癌输尿管鳞癌
- 文献传递
- 非那雄胺对抗栓治疗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继发血尿治疗的研究
-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抗栓治疗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继发肉眼血尿的治疗。方法:把2006.9.~2007.1.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继发肉眼血尿的患者93例分为抗栓组和对照组,抗栓组81例,平均年龄67.2岁(51~84岁),单服...
- 林云华姜永光李明川
- 关键词:非那雄胺前列腺增生血尿抗栓
- 文献传递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前停服阿司匹林的时间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除术(TURP)前停用阿司匹林的时间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至2015年间接受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停药时间分为停药7 d组(40例),停药>7 d组(42例)及对照组(术前未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三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停药7 d组、停药>7 d组与对照组三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停药7 d后行TURP手术,延长停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出血量。
- 赵佳晖侯铸罗勇李明川彭涛王永兴姜永光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阿司匹林
- 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代谢综合征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红细胞压积(HCT)、血压、甘油三脂、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癌分级和Gleason评分。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55岁),中老年组(56~75岁)和高龄组(≥76岁)。按照不同的分组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年龄分组:青年组6例(2.8%),平均年龄(54.17±1.17)岁;中老年组108例(49.5%),平均年龄(68.49±5.24)岁;高龄组104例(47.7%),平均年龄(79.88±3.08)岁。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前列腺癌分级、Gleason评分、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高龄组比较,舒张压、HCT、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与高龄组之间前列腺癌分级、Gleason评分、舒张压、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癌分级、Gleason评分、舒张压、胆固醇、PSA、HCT和前列腺体积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前列腺癌的分级、Gleason评分及PSA增加,应予以重视。
- 王永兴姜永光罗勇赵佳晖李明川林云华
- 关键词:前列腺癌代谢综合征年龄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