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智
- 作品数:30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常规磁共振和FLAIR技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技术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设备: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2)病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
- 高幼奇李明智陈小华
- 文献传递
- 探讨3.0MRI T1-map成像技术在肩关节上盂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3.0 MRI未注入造影剂T1-map成像技术评估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患者组(男/女=21:12;年龄22-92岁,平均56.2岁)和33名健康对照组(男/女=20:13;年龄17-80岁,平均52.1岁),两组均采用Siemens超导MR扫描仪(3.0T)进行肩关节MRI常规扫描及T1-map成像。对两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map彩图色阶变化的观察,并测量T1值,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在T1-map上呈均匀的浅绿色区域。病例组中有33例肩关节上盂唇在T1-map出现斑片状黄色、红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955.2±55.7)ms,病例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1767.5±111.3)ms,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map成像技术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诊断是可行的,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桂绍高万芳李明智严婷黄婷曾炳亮
- 关键词:肩关节
-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 10 %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15例 (30侧 ) ,以眦耳线为基线 ,用高分辨率CT扫描 ,获得间隔为 1 0 0mm ,厚度为 1 0 0mm的CT图像 ,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 ,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 ,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 1 0 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 ,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 颞骨横断CT扫描 ,有 18~ 2 2个层面 ,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 10层 (右侧 )和第 11层 (左侧 ) ,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 0 92mm和左侧 0 90mm ,龛深平均为右侧 1 89mm和左侧 2 0 4mm ,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 2 10mm和左侧 2 39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
- 段菊如罗红强鲁纯纠魏江平李明智熊俊平
- 关键词:CT检查解剖学耳外科
-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S)波谱特征。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 28例,除行SE T1WI,TES T2WI,FLA1R扫描外,还作了1H-MRS检查。MRS检测分析NAA、Cho、Cr、MI 4种代谢物的谱线下积分面积,并计算其与Cr的比值,着重探讨其在病灶、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变化。结果NAA在病灶中央、病灶附近与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Mi以及Cho/Cr和Mi/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与病灶、病灶附近的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MRS检测对MS还可提供更多生化代谢状态的有用信息。
- 李明智桂绍高刘大仁高幼奇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
- 耳横断高分辨率CT中表盘定位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耳颞区高分辩率体层摄影术(HRCT)横断扫描图像上表盘定位的可行性,为耳颞区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定位方法。方法:30例无耳部病变的成人以眦耳线(CML)为基线,用GE Hispeed NX/i Sys#CT扫描,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在扫描图像上套用表盘,逐一对颞骨内各主要结构进行定位。结果:利用表盘法对外半规管上部、外半规管、锤砧关节、鼓岬和圆窗龛等5个横断层面内的面神经、中耳及内耳的各重要结构进行了定位。结论:耳颞区HRCT扫描图像用表盘法定位,其方法简单实用,在耳科的教学与科研、耳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钟斌段菊如张博魏江平李明智鲁纯纠熊俊平
- 关键词:表盘断层解剖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磁共振波谱代谢物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磁共振波谱代谢物比值(9Cho+3Cr)/4Ci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寻找到(9Cho+3Cr)/4Ci比值对于中央叶与外周带前列腺癌病灶诊断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波谱分析结果,分析(9Cho+3Cr)/4Ci比值对中央带及外周带前列腺癌诊断的参考值。结果前列腺癌中央带及外周带代谢物比值有显著差异(P<0.001);中央叶与外周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和0.948。当中央叶(9Cho+3Cr)/4Ci的比值为1.63时,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为91.7%和92.5%;当外周带(9Cho+3Cr)/4Ci的比值取0.73时,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3.3%和99.1%。结论(9Cho+3Cr)/4Ci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并且(9Cho+3Cr)/4Ci在外周带中的价值优于中央带。
- 桂绍高聂思李博雅严婷汪超雄李明智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 面神经颞骨内段在横断薄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面神经膝状神经节(GG)多位于外半规管层面。(2)匙突多与锤砧关节位于同一层面。(3)锥隆起多位于鼓岬层面。结论: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GG,面神经迷路段三者在外半规管层面内呈倒“V”字型排列;面神经垂直段位于面神经隐窝深面,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鼓岬层面内从内向外呈“ω”字型排列。
- 段菊如林敏熊俊平李明智魏江平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面神经断层解剖CT火棉胶
- 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对脑半卵圆中心代谢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大小对患侧半卵圆中心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28例临床和MRI确诊为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急性(6~48 h)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半卵圆中心脑梗死患者10例(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志愿者20名(正常对照组)均进行1H-MRS检测,测量患侧及健侧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ROI)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比值,所用序列为点解析波谱序列。采用Efilm workstation影像软件处理MRI,测量并计算梗死灶体积。根据脑梗死灶体积大小再将病例组分为0.5~7.9cm3、8~15.9 cm3和16~24 cm3亚组,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病例组(双侧)、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半卵圆中心ROI:NAA/Cr、Cho/Cr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侧ROI:0.5~7.9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8~15.9 cm3组和16~24 cm3亚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24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0.5~7.9 cm3亚组和8~15.9 cm3亚组低,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灶体积为0.5~24 cm3时,病例组患侧半卵圆中心ROI损伤随梗死灶面积增大而加重;其中16~24 cm3亚组半卵圆中心ROI的损伤最为严重。
- 高幼奇漆琼瑶李明智胡国柱黄刚曹文锋张昆南吴晓牧
- 关键词:病灶体积急性脑梗死质子磁共振波谱N-乙酰天冬氨酸
- 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对后鼓室及其邻近结构的定位(英文)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受扫描层面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很难准确、清晰地观察颞骨内的细微结构,而应用薄层断面与高分辨率CT图像相结合,可精确辨认耳内各微小结构。目的:实验拟解决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对后鼓室及其邻近结构的定位方法,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变化提供解剖学佐证。设计、时间及地点: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对照观察,实验于2004-07/2007-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研究室和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完成。材料:外观无异常的经100g/L甲醛固定的成人颅脑标本15例(30侧),由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GEHi-speedNx/iSysCT设备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供。方法:以眦耳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主要观察指标:标本切片与高分辨率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0.05)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0.14)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2±0.15)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3±1.24)mm、(15.87±1.14)mm和(21.84±2.43)mm。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结合耳颞区薄层断面标本可对后鼓室内的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等结构进行定位。
- 段菊如罗淑贞魏江平李明智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后鼓室
- 磁共振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06年
-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I)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DC值(0.001 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 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 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陈小华刘大仁李明智髙幼奇
- 关键词: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磁共振多发性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