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飞
- 作品数:27 被引量:2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附6例报告)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11月,对6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最大径5.3~17.2 cm,平均8.9 cm,位于上极1例,中上极1例,下极4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于脾门处游离并切断脾脏上极或下极血管,沿缺血线行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5~325 min,平均230.8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中位出血量150 ml。脾窝引流管放置时间3~6 d,平均4 d。未发生胰腺损伤、胰漏、出血、脾窝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6 d,平均4.8 d。6例随访2~57个月,中位时间5.5月,无囊肿复发。结论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脾脏良性肿物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部分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创伤小。
- 李智飞修典荣蒋斌马朝来李磊原春辉张志鹏张玲福
- 关键词:腹腔镜
- 甲状腺结节中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因素分析: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意义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2128例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PTC 807例(37.9%),良性结节1321例(62.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性别、病理诊断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等因素与PT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与良性结节组相比,PTC组年龄更小[中位数43(四分位数33,53)岁vs.51(39,59)岁,P=0.000],合并CLT的比率更高[27.1%(219/807)vs.12.7(168/1321),P=0.000],TGAb阳性比率更高[26.6%(215/807)vs.13.7%(181/1321),P=0.000],TPOAb阳性比率更高[26.0%(210/807)vs.18.8%(249/1321),P=0.000],血清TSH水平更高[1.67(1.11,2.37)m IU/L vs.1.42(0.91,2.12)m IU/L,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LT(OR=1.843,95%CI:1.375~2.471,P=0.000)及TGAb阳性(60~99 U/ml组OR=2.005,95%CI:1.237~3.249,P=0.005;≥500 U/ml组OR=2.146,95%CI:1.281~3.594,P=0.004)与PTC发生风险独立相关,而TPOAb阳性与PTC发生风险未见独立相关;此外,PTC的发生风险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结论甲状腺结节合并CLT、TGAb阳性及TSH水平升高与PTC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 林玉晶肖文华洪天配高洪伟李智飞梅放陶立元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激素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险因素和诊治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 原春辉修典荣蒋斌李智飞李磊陶明宋世兵张同琳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胆道吻合口微创性
- 参与减重与代谢外科多学科诊疗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探索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开展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过程中,住院医师参与减重与代谢外科MDT对其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从受访者背景、患者获益、医生获益和受访住院医师对MDT的认可度4个方面设计问卷,对2023年2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入胃肠外科轮转并参与管理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的48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参与MDT频次将住院医师分为两组(<5次组和≥5次组),5名上级医师对其评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8名住院医师均完成问卷调查,受访住院医师只有16名(33.33%)接触过减重与代谢外科相关知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通过参加MDT能够提高专业能力(42名,87.50%)和专业英语水平(30名,62.50%)。参与MDT≥5次组22名,参与MDT<5次组26名,在内科知识[(7.42±1.09)分vs.(5.16±1.28)分]、麻醉和重症医学知识[(7.11±0.85)分vs.(4.93±0.99)分]、围手术期管理[(7.08±0.67)分vs.(4.97±1.21)分]、腹腔镜操作能力[(6.43±0.83)分vs.(4.99±0.65)分]和普外专业知识方面[(6.46±0.86)分vs.(5.87±0.51)分],参与MDT≥5次组明显优于<5次组(均P<0.05)。结论参加减重与代谢外科MDT能够帮助住院医师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对提高减重与代谢外科人员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 陶明魏娜李竟麟李智飞
- 关键词:住院医师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 2021年
- 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进行手术。悬吊肝脏,简单探查后,患者内脏沉积脂肪较多。从胃角切迹对应胃大弯,紧贴胃壁大弯侧离断大网膜。向下游离至距幽门上方3cm处(使用5cm缝线比对);继续沿胃大弯向头侧游离,贴胃壁切断胃短血管,显露HIS角,打开HIS角处腹膜,游离(或部分切除)食管胃结合部前方脂肪垫,以清晰显露胃食管结合处左侧缘。经口置入F36粗胃管(Bougie管)至幽门(或通过幽门),将Bougie管推向小弯侧,自幽门上4~5 cm处,依次使用切割闭合器沿Bougie管垂直离断大弯侧大部分胃组织,直至胃食管结合部左侧缘外0.5~1 cm处。近幽门侧组织较厚,使用了3排不等高的钉仓。由于胃底体存在与饱腹感相关的压力感受器与分泌胃肠激素的腺体,充分少胃组织的容量积经量全切除胃底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在腔镜下使用倒刺线连续浆肌层加缝包埋残端,使得切缘处充分浆膜化。可见减少切缘出血及最大程度上减少吻合口漏,这一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 李智飞陶明
- 关键词:肥胖症
- 胰头肿物局部切除后胰肠吻合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
- 目的 探讨胰头局部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修补胰腺创面在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3年5月间所行11例施行胰头局部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修补胰腺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
- 原春辉修典荣马朝来蒋斌李磊李智飞张同琳
-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89例生存率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术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以来我院89例接受肝移植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1.2%、68.5%、5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PHC的有效方法,肿瘤直径>5cm、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肿瘤TNM分期高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 原春辉修典荣蒋斌李智飞李磊王昌明宋世兵张同琳
- 关键词:肝移植原发性肝癌
- 腹腔镜部分脾与全脾切除术治疗脾良性占位性病变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55例因脾良性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部分脾切除和全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部分脾切除术的患者年龄小于全脾切除组(t=-2.833,P=0.006),占位平均直径大于行全脾切除患者(t=2.279,P=0.027)。全脾切除组术后第4天血小板水平高于部分脾切除组(t=2.324,P=0.024),术后30d内出现血小板增高症的患者多于部分脾切除组(χ^2=8.213,P=0.004)。结论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与腹腔镜全脾切除相比,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的机会。因此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陈亚希修典荣原春辉马朝来蒋斌李磊李智飞
- 关键词:脾肿瘤腹腔镜
- 间歇充气装置和低分子肝素预防消化系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消化系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08年1~8月60例因消化系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因未完成术后检查或治疗等依从性不好的因素,造成无法判断效果而剔除7例,最终入组53例:20例无预防措施(对照组)、15例术中和术后使用IPC(IPC组)及18例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LMWH组)。术前和术后3~10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DVT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IPC组、LMWH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0.0%(6/20)、20.0%(3/15)和5.6%(1/1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4.165,P=0.125),LMW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isher’s检验,P=0.061)。10例发生血栓患者中超重、血栓栓塞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3例未发生血栓患者(χ2=5.106,P=0.024;χ2=5.106,P=0.024)。发生血栓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小板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患者(t=2.676,P=0.000;t=2.203,P=0.032;t=3.040,P=0.004),术后第3天D-D也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者(Z=-2.355,P=0.018),其余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LMWH组P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7),INR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5),3组间手术前后血小板、APTT、FIB、D-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一使用IPC和LMWH未能减少消化系肿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但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减少消化系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的趋势,超重和血栓栓塞病史可能是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
- 李智飞修典荣付卫李磊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间歇充气装置低分子肝素高凝状态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13~66岁,平均34.3岁。结果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18例。8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肠吻合,1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胃吻合,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4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转移加行肝中叶切除);其中16例为经腹腔镜手术。3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免疫组化显示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β-连环蛋白、CD56、CD10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3例,突触素阳性6例,嗜铬粒素A阳性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S-100阳性6例。33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选择适当患者行胰腺远端切除或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 原春辉修典荣石雪迎马朝来李智飞陶明贾易木熊京伟张同琳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