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龙
- 作品数:65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EZH_2和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EZH2和PTEN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胰腺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制备胰腺癌模型(A,B组),B组成模1周后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SA)1μg,A,B组3~5个月内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EZH2和PTEN的表达。结果(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癌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和A,B,2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2)A,B组胰腺导管腺癌EZH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相应非癌胰腺组织(P〈0.01);A组+B组胰腺导管癌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但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PTEN表达阳性率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阳性表达和/或PTEN阴性表达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胰腺导管癌中EZH2与PTEN表达呈明显不一致性(P=0.045);C组正常胰腺EZH2表达均阴性而PTEN表达均阳性。2例纤维肉瘤EZH2和PTEN表达均阴性。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EZH2基因的激活及PTEN基因的失活在大鼠胰腺癌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 李清龙杨乐平苗雄鹰杨竹林
- 关键词:胰腺肿瘤PTEN抑癌基因
-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微血管和淋巴管计数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微血管(MV)和淋巴管计数(LV),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在胆囊腺癌中相互关系。【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TAM、MV和LV染色均为SP免疫组化法,高倍光镜下随机计数10个视野。【结果】胆囊腺癌TAM、MV和LV计数明显地高于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P<0.01);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组织未侵犯病例TAM、MV和LV计数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胆囊腺癌中TAM计数与MV和LV计数均存在高度密切正相关(TAM与MV,r=0.65,P<0.01;TAM与LV,r=0.58,P<0.01;MV与LV,r=0.32,P<0.05)。【结论】TAM,MV和LV计数可能是反映胆囊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或侵袭潜力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TAM浸润可能与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有关。
- 李清龙杨竹林杨晓静罗鑫付汐苗雄鹰
-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淋巴管生成免疫组织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胆管癌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绝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不可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质量低,生存周期短,传统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大,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胆管癌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方法优势明显。近年来,ERCP介导的PDT治疗胆管癌的研究在国外逐渐兴起。其可有效缓解胆管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望成为治疗胆管癌的新手段。
- 王昆鹏熊力熊力刘锴黄云鹏杨鑫李清龙李清龙陈伟文宇
- 关键词:胆管癌光动力疗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目前,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HCC的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HCC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C抗肿瘤疫苗、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疗法、DC免疫治疗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光动力疗法等以DC为基础的方式已成为HCC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将对近几年基于树突状细胞的HC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舒常发刘锐李清龙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疗法树突细胞
- SD大鼠胰腺癌模型及其化学趋化因子mRNA表达与MC计数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SD大鼠胰腺内建立胰腺癌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胰腺导管癌和非癌胰腺组织IL-8,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mast cell,MC)计数的关系。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即DMBA组、TSA干预组和对照组,喂养3-5月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常规石蜡切片行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3种mRNA原位杂交染色及M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模型组(A组)3-5月癌症发生率为48.7%(18/37)。B组3-5月癌症发生率为33.3%(12/36)。A组肿块直径明显大于B组(P=0.022),A组和B组纤维肉瘤均发生胰腺外转移。部分A和B组非癌胰腺组织可看到中-重度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胰腺外主要脏器未见肿瘤发生及其他病变。②除B组胰腺导管癌MCP-1 mRNA阳性率与非癌组织无统计学差异外,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3种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1),C组均呈阴性表达;A组胰腺导管癌3种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③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MC计数明显高于非癌组织和C组(P<0.05);A组胰腺导管癌MC计数明显高于B组(P<0.05);A和B组中3-4月组胰腺导管癌MC计数明显低于5月组(P<0.01)。④3种化学趋化因子mRNA阳性胰腺癌MC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其评分值与MC计数呈密切正相关(rIL-8=0.42,rMCP-1=0.48,rMIP-1α=0.55,P值均<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大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发生和生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和MC浸润有关;3种化学趋化因子和MC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较密切关系。
- 杨乐平杨竹林邓星辉范文涛李清龙
- 关键词:二甲基苯并蒽曲古霉素肥大细胞原位杂交
- 胰腺癌大鼠RAD51和MAX的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SD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和C-Myc相关因子X(MAX)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SA)1μg,模型组和干预组于第3~5个月处死,对照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RAD51和MAX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模型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其中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干预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其中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模型组肿块最大径均值大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胰腺和模型组、干预组2组胰腺外肝、胆、胃、肠、肾及肺等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干预组及模型组或干预组胰腺导管腺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组别的非癌胰腺组织(P<0.01);但MAX表达阳性率则相反(P<0.01);RAD51阳性表达和(或)MAX阴性表达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对照组胰腺RAD51均阴性表达而MAX均阳性表达,2例纤维肉瘤RAD51和MAX均阴性表达;RAD51和MAX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分化程度和肿块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RAD51过表达和(或)MAX失表达可能在DMBA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杨乐平谭兴国杨竹林李清龙苗雄鹰
- 关键词:胰腺肿瘤动物模型
- 胆红素的光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黄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血液胆红素升高所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不仅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原发病,而且过高的胆红素还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重者导致死亡。临床上可早期应用光学方法在人群中进行无创筛查,对筛查阳性患者再进行血液检查进行诊断,从而增加黄疸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现概率。本文就近几年胆红素的光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付笛张子建徐亭晚邓小峰陈丹刑扬姚兴旺李雅湘苗雄鹰李清龙文宇熊力
- 关键词:胆红素光学检测
- TNF-α在实验性胰腺癌模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实验性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血清AMS和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直接置入SD大鼠胰腺被膜下实质内建立胰腺癌模型组(A)组,在制模过程中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TSA)定为干预组(B)组,A,B组于3~5个月内处死。手术对照组(C组)除未置入DMBA外,余同A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及HE染色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血清AMS含量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NF-α含量由ELISA法测定。结果(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癌。1例为纤维肉瘤。B组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癌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及A,B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2)A,B组大鼠血清AMS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但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中的胰腺癌组和非癌胰腺组大鼠血清AMS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胰腺癌亚组和非癌胰腺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干预胰腺癌的生长;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血清AMS和TNF-α含量有明显升高,TNF-α可能在胰腺癌发生中发挥作用。
- 柳兴其杨竹林邓星辉李清龙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坏死因子Α淀粉酶疾病模型
- 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2 0例慢性肝病 ( 7例CPH、8例CAH、5例LC)和 39例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34例 ,胆管细胞性肝癌 5例 )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 正常肝组织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小于 3%。在慢性肝病中 ,CAH( 7/ 8)和LC( 5/ 5)组织中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CPH( 3/ 7) (P <0 0 5) ,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强级表达明显增高 ,且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CNA检测可作为慢性肝病发展或向恶性转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对预测肝癌的发生及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意义 ,并有且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 李清龙杨竹林李永国
- 关键词:肝疾病肝脏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解剖性与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肝胆管结石目前仍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术后残石率高,易复发,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实践证明,肝叶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的13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解剖性与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 文宇苗雄鹰胡继雄刘国利黄生福李清龙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切除治疗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术后残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