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胜
- 作品数:62 被引量:2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墨西哥湾南部晚侏罗纪主力烃源岩的形成条件被引量:12
- 2010年
- 通过对墨西哥湾不同时代可采储量的分布特征和油源对比资料的分析认为,晚侏罗纪烃源岩是墨西哥湾南部最主要的烃源岩。资料显示,晚侏罗纪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是稳定的构造和沉积条件以及超咸的还原环境,其中,"世界顶级"的晚侏罗纪提塘阶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超咸的碳酸盐岩和/或蒸发岩沉积环境,属半深海还原环境,有机质以藻类为主,推测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可能与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藻类勃发有关。
- 龚建明文丽李慧君王文娟杨传胜
- 关键词:还原环境晚侏罗纪烃源岩
- 东海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甲烷渗漏发育的孔隙水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1
- 2015年
- 甲烷渗漏及相伴随的甲烷厌氧氧化活动(AOM)能造成孔隙水中多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异常.本研究开展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两个站位孔隙水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两个孔存在甲烷渗漏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孔相对比,甲烷渗漏A孔和C孔孔隙水存在随深度增加硫酸盐浓度线性梯度亏损、甲烷浓度显著增加和硫化氢浓度增加、总碱度浓度增加等特征,上述异常高值特征指示了两个研究站位A孔与C孔甲烷厌氧氧化的发育,基于硫酸盐浓度线性梯度亏损,利用硫酸盐浓度外推法识别甲烷-硫酸盐界面(SMI)深度分别为4.9和5.4mbsf,该较浅的SMI分布和线性的硫酸盐浓度亏损指示了下伏地层中较强的甲烷通量和强烈的甲烷厌氧氧化.
- 李清蔡峰梁杰邵和宾董刚王丰杨传胜胡高伟
- 关键词:甲烷渗漏孔隙水冲绳海槽
- 东海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4
- 2021年
- 0引言油气成藏模式是对形成油气藏的地质要素、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联的单一模型或者多要素复合模型的总结,通常以形成油气藏的静态地质要素为基础,以油气藏形成的动态过程或其动态演化关系为主线开展研究,最终预测油气藏位置或勘探方向。
- 杨长清孙晶孙晶杨艳秋杨传胜
- 关键词:地质要素油气藏形成油气成藏模式东海盆地成藏过程
- 墨西哥湾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深入了解墨西哥湾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况、水合物储层特征以及资源评价,借助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概念,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散失均衡体系。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供应、流体运移、聚集成藏及水合物散失均衡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散失均衡体系应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
- 杨传胜李刚龚建明
- 关键词:流体运移成藏系统
-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识别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根据近几年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主要从构造特征、地震反射特征、接触关系和地震层速度等4个方面对东海陆架盆地进行了中生界的识别。分析表明:中生界的断裂不发育,而火成岩较发育是区别于新生界的首要特征;中生界地震反射特征与新生界相比,其连续性变差、能量降低、频率降低;中生界与新生界的接触关系主要有2类: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中生界与新生界的层速度差较大。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具有南厚北薄的特征,呈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
- 杨艳秋杨传胜李刚杨长清
-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
-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弱低频”反射的二维地震调查技术
- 2020年
- 0引言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海域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叠合改造型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层位主要针对新生界。因中生界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发育且后期改造强烈,其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即地震反射能量弱、频率低、连续性差(简称“弱低频”反射),严重制约了东海中生界油气的进一步调查。
- 杨长清杨传胜杨艳秋孙晶颜中辉闫海洋张世阳施剑杨睿
-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二维地震地震反射地震资料品质含油气盆地
-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区陆域中生界对比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了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在对现有的钻井资料、地震剖面和重磁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区陆域的中生界岩相组合和地层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研究认为:陆域中生界分布广,但发育不均,沉积类型多样,火山活动频繁;海域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呈现"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征。海陆中生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陆域中生界受火山活动影响较大,以陆相火山岩沉积为主,而海域中生界受火山活动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为受海侵影响的湖相沉积。因此,由陆到海,中生界岩性变细、颜色变暗,海域的生烃潜力可能优于陆域。
- 蒋玉波龚建明曹志敏李刚杨长清杨传胜
- 关键词:地层对比中生界
- 东海洋陆过渡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
- 2020年
-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板块碰撞、俯冲、弧后拉张等影响,完整保留了该时期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丰富的洋陆过渡带地质信息。基于近10年来获取的陆域实测资料、海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前人中、新生界研究成果,运用海-陆对比等方法,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域为研究区,梳理了毗邻陆域中、新生界构造变形,识别出4大区域不整合面、划分了4大主要构造层,总结了区内6个构造岩浆期发育及5大区域断裂展布。同时,重新梳理了海域中、新生界地层格架,细化出5类构造样式与12种构造组合,分析了断裂、火成岩,其中断裂主要沿NE−NNE、NW向展布,兼有少量沿EW向发育的小规模断裂,岩浆岩多期次活动,主要为燕山期与喜山期。结合数值模拟,认为慢速拉伸模式较为符合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板片俯冲造成的局部含水地幔熔融可能为区内岩浆岩的主要成因,详细划分了区内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
- 杨传胜杨长清杨长清孙晶杨艳秋王建强
-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东海陆架盆地
- 东海洋陆过渡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机制
- <正>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涵盖典型活动陆缘俯冲带和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为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动力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国际地学前沿研究问题之一(李三忠等,2013;Li et al....
- 杨传胜李三忠杨长清杨艳秋李刚
- 文献传递
- 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基础领域;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实验平台和固定实验平台,旋转实验平台上设置砂箱、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影像记录系统,以模拟被碰撞板块地层及记录...
- 杨传胜杨长清梁杰李清廖晶尚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