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升

作品数:21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电针
  • 5篇受体
  • 4篇针刺
  • 4篇颈段
  • 4篇扶突穴
  • 3篇生殖
  • 3篇生殖内分泌
  • 3篇生殖内分泌功...
  • 3篇细胞
  • 3篇内分泌
  • 3篇内分泌功能
  • 3篇颈段脊髓
  • 3篇基因
  • 3篇分泌
  • 3篇分泌功能
  • 2篇蛋白
  • 2篇电刺激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针刺镇痛

机构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1篇杨永升
  • 14篇乔丽娜
  • 13篇谭连红
  • 8篇刘俊岭
  • 6篇王少军
  • 6篇陈淑萍
  • 6篇王俊英
  • 5篇高永辉
  • 5篇杨娇娇
  • 4篇高巧玲
  • 2篇朱兵
  • 2篇吉长福
  • 2篇张永臣
  • 2篇杨海龙
  • 1篇朱江
  • 1篇周胜红
  • 1篇张建梁
  • 1篇陈忠
  • 1篇方继良
  • 1篇王朝辉

传媒

  • 10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2010国际...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2009年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效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从基因表达方面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包括:①抗炎及镇痛,②抗肿瘤,③改善脑缺血和心肌损伤,④抗衰老;其次从蛋白质组学方面介绍了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本文还对目前针灸作用机制的基因和蛋白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王少军谭连红杨永升
关键词:针灸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从“耳脑-肝脾”相关探讨耳甲电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2023年
从传统医学理论出发,将耳与脑、肝脾相联系,提出“耳脑-肝脾”相关的理论。再通过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对应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认识到耳与脑、肝脾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从耳治疗FD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迷走神经刺激疗法——耳甲电针(Auricular Concha Eletro-Acupuncture,ACEA),能通过脑神的调节,调节肝脾气血,起到疏肝解郁、健脾理气的作用,进而治疗FD。从现代医学来说,这与其中枢调节相应脑功能区活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感知,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以及降低中枢、外周炎症有关。在“耳脑-肝脾”相关的基础上探讨耳甲电针在FD中的应用,将更好地理解耳穴刺激在调节脑神、调节肝脾气血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理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罗屹马跃姜天童谭超仁杨永升方继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情绪
电针对雌激素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针刺对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效应。方法:以去卵巢SD大鼠为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关元组、雌激素组(0.5 mg/kg)、针刺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0.25 mg/kg)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蛋白耦联受体54(GPR54)、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iss)-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雌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下丘脑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雌激素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RH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增高(P<0.05)。关元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P>0.05),CRH mRNA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有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小剂量雌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王少军谭连红杨永升乔丽娜
关键词:去卵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
耳穴经皮电刺激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频率与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多次小剂量重复注射制备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耳甲腔内耳穴"心""肺""皮质下"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6周。用长时程视频系统监测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用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 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癫痫自发频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频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经皮电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下调海马内促炎细胞因子IL-6,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乔丽娜杨海龙谭连红杨娇娇高巧玲周胜红张永臣杨永升
关键词:颞叶癫痫胶质细胞炎性因子
耳穴区经皮电刺激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大鼠耳迷走神经支配的"心""肺""皮质下"耳穴区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6周。用长时程视频监测动物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采用免疫荧光与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IL-1β、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有反复自发的癫痫发作,模型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随时间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TNF-α免疫活性增强,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与TNF-α蛋白的免疫活性降低,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经皮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颞叶癫痫大鼠反复自发的癫痫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蛋白的免疫反应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即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癫痫效应可能与其海马内的抗炎作用有关。
杨海龙乔丽娜谭连红杨娇娇陈忠张永臣杨永升
关键词:颞叶癫痫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选穴配穴研究概况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选穴配穴分析优选腧穴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现代文献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h和医学文集,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选穴规律和配伍特点。结果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应用广泛效果突出,且在选穴配伍方面有律可循,主要以百会、神门和三阴交为主。结论近年来因针灸在治疗原发性失眠方面以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为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文章就腧穴的应用、配伍及效应加以综述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出思路与依据。
高巧玲杨娇娇王朝辉杨永升
关键词:针灸失眠配穴
针刺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经脉、穴位特异性研究
目的:通过针刺激活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相关神经元的研究,探讨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最有效部位、奇穴、经穴及经脉。方法:用雌性生殖龄SD大鼠。通过模拟性刺激及反馈性调节作用在体研究下丘脑GnRH相关神经元。并...
王少军朱兵任晓暄谭连红杨永升
文献传递
电针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背根节内卫星胶质细胞活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沿大鼠颈正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并反复分离刺激,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检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颈(C)2-C 6DRGs内SGC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onnexin 43(Cx 43)免疫荧光强度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Cx 43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热痛阈均较模型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显著延长(P<0.05)。DRGs内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后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表达水平和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扶突组IL-1β、TNF-α与合谷-内关组IL-6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除IL-1β、TNF-αmRNA外,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 2-C 6DRGs内SGCs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弱SGCs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乔丽娜谭连红杨娇娇高巧玲朱江荣培晶朱兵杨永升刘俊岭
关键词:切口痛针刺镇痛促炎细胞因子
电针扶突等穴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镇痛反应及脊髓BDNF、GDN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大鼠切口痛的镇痛效应及神经节段机制。方法以SD雄性成年大鼠为模型,模仿甲状腺手术作为急性切口痛模型。实验设扶突穴组、关元+合谷穴组、阳陵泉+三阴交穴组三个不同神经节段的治疗组。通过Real-time...
王少军刘峻岭谭连红杨永升
关键词:电针镇痛效应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骨与软骨破坏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aVNS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taVNS组,每组各12只。通过在大鼠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非完全佐剂混合而成的乳剂制备CIA模型。taVNS组大鼠予以双侧耳甲区穴位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28 d。观测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AI);通过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的软骨损毁情况;TRAP染色法检测大鼠关节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情况;X线和Micro-CT影像学法观察大鼠的骨侵蚀表现,并计算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IA大鼠呈现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AI显著升高(P<0.05),taVNS组大鼠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基质丢失,软骨层变簿,软骨明显损毁,关节内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踝关节骨质丢失、骨的三维结构破坏,BS/BV显著升高(P<0.01),骨侵蚀明显加重;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和MMP-13表达量及RANKL/OPG显著升高(P<0.01,P<0.05),OP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层较完整,软骨损毁有所缓解;关节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BS/BV明显降低(P<0.01),骨质丢失及骨结构破坏等骨侵蚀症状明显缓解;踝关节滑膜中MMP-1、MMP-3、MMP-13的表达水平及RANKL/OPG显著降低(P<0.05,P<0.01),OP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aVNS可有效缓解CIA大鼠的骨与软骨破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taVNS减少了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滑膜内MMP-1、MMP-3、MMP-13表达水平及RANKL/OPG有关。
阎琪琪孙诗月谭连红史亦南乔丽娜杨永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