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樊李苗

樊李苗

作品数:3 被引量:294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强降水
  • 3篇降水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雷达
  • 1篇短时暴雨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天气
  • 1篇多普勒天气雷...
  • 1篇天气雷达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局地
  • 1篇局地强降水
  • 1篇廓线
  • 1篇环境参数
  • 1篇个例
  • 1篇个例分析
  • 1篇风廓线
  • 1篇风廓线雷达
  • 1篇暴雨

机构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 1篇杭州市气象台

作者

  • 3篇樊李苗
  • 1篇俞小鼎
  • 1篇张纪伟
  • 1篇周娟
  • 1篇杨军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浙江北部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基于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风廓线雷达及闪电定位资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24日14—20时浙江北部地区的局地短时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浙江北部地区局地强对流发生在高温高湿、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及垂直风切变较弱的环境下,地面辐合线和低层弱切变是触发强对流的主要机制。中尺度对流雨团具有后向传播的特点,强降水落区与地面辐合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廓线雷达的连续观测可部分揭示影响系统的细节特征:近地面层的冷空气活动加强了大气对流不稳定度,低层东风急流输送了水汽,对流系统承载层气流和入流层气流方向相反,导致对流系统停滞少动,产生局地暴雨。
周娟高天赤杨军樊李苗张纪伟
关键词:局地强降水风廓线雷达
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个例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利用2005-2009年20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每小时雨量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结论: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粤、桂、闽、苏、浙等省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为短...
樊李苗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个例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被引量:275
2013年
利用中国2005-2009年2 0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和2002-2011年部分探空站探空资料,研究了中国短时强降水、强冰雹、雷暴大风以及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参数特征,通过环境参数特征的对比分析,将上述四种强对流天气加以区分,并对所选取的探空数据和环境参数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T-logp图温湿曲线形态、500~700hPa和850~500hPa温差、0℃、-20℃层和平衡层高度、地面和1.5km高度的露点温度、1.5km高度温度露点差、对流有效位能和0~6km垂直风切变等区分上述四种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背景;(2)纯粹短时强降水天气(包括I、II型)与强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环境参数的区别比较显著,前者与后两者相比主要表现在较小的700~500hPa和850~500hPa温差,弱的垂直风切变,较高的0℃层、-20℃层和平衡层高度,较大的地面和地面以上1.5km处的露点温度,其中短时强降水I型(占了纯粹短时强降水的大多数)以其整层较高的相对湿度与其他类型强对流的环境背景差异最为明显;(3)混合型强天气与强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在T-logp图温湿曲线形态、对流有效位能及0~6km垂直风切变诸方面特征相似,表现为对流层中层存在明显干层、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0~6km垂直风切变,但在相对较高的平衡层高度、较高地面和地面以上1.5km处露点温度及较小的850~500hPa温差等方面与纯粹短时强降水更为接近。
樊李苗俞小鼎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环境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