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江平

作品数:140 被引量:35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哲学宗教
  • 40篇政治法律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9篇主义
  • 37篇唯物
  • 35篇唯物主义
  • 32篇历史唯物主义
  • 32篇马克思主义
  • 22篇文化
  • 19篇意识形态
  • 16篇社会主义
  • 15篇社会
  • 12篇哲学
  • 11篇政治
  • 11篇中国式现代化
  • 11篇传统文化
  • 9篇人民
  • 7篇视阈
  • 7篇自信
  • 7篇文化自信
  • 7篇西方马克思主...
  • 6篇优秀传统文化
  • 5篇审视

机构

  • 131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华侨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134篇沈江平
  • 2篇臧峰宇
  • 1篇孟桢
  • 1篇何菊仙
  • 1篇董璐璐
  • 1篇郝立新
  • 1篇亓娇
  • 1篇秦睿

传媒

  • 7篇东南学术
  • 7篇教学与研究
  • 7篇云南社会科学
  • 5篇理论视野
  • 5篇中国高校社会...
  • 4篇前线
  • 4篇马克思主义研...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行政学院...
  • 4篇理论探索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江海学刊
  • 3篇人文杂志
  • 3篇学术研究
  • 3篇中共福建省委...
  • 3篇马克思主义理...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学习与探索

年份

  • 16篇2024
  • 13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意识形态存在的三重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从人类发展现实来看,意识形态并没有走向终结,它依然行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解可能更多的是纠结于科学与虚假之分,事实上,现实的发展迫使我们用更为开阔的视野来考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拓展,把每个国家(不同制度)都纳入到这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之中。经济发展促使观念的不断调整和更新,制度差异下政策措施的趋同并不意味着作为表征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趋同,更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的消解。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转移,将意识形态扩展至包括阶级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过程,揭示出上层建筑和社会个体之间的统治、对立乃至争夺的动态关系。谁掌握了大众,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意识形态的现实走向也符合这种理论作用的实质。当然,日常化、微观化的转变并不是意识形态与过去决裂,只是意识形态作用的延伸和深化。
沈江平
关键词:审美叙事意识形态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文化被引量:3
2018年
共享文化理念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墨颇多的共享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文化上的反映。共享文化的创建融贯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社会进程之中。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映现,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趣,共享文化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共享文化与经济、政治联系密切,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理念的最集中体现。
沈江平
关键词:共享文化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
历程·成就·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与人的发展变迁被引量:1
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人的发展准备阶段(1949-1956)、人的发展探索阶段(1956-1978)、人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1981)、人的发展加速阶段(1989-2012)和人的发展深化阶段(2012-)。在这五个历史阶段的接力发展下,中国实现了人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人的发展层次不断深化,人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人的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人的发展事业之所以取得了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方法论,即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的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坚持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障人的发展权利,坚持以繁荣先进文化为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发展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坚持以完善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坚持以实现绿色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推进中国特色的人权建设。
沈江平侯耀文
关键词:自由全面发展民主制度人权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立德树人中的角色与担当被引量:1
2020年
人才素质是丰富多维的,而哲学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方面。哲学素质不仅影响专业素质的水平,而且影响专业知识运用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仅重视才能而且重视德能。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键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基于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的特性,它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中介功能;二是基于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特质,它为人类提供塑造社会理想和信仰的人文教化功能。
沈江平
关键词:哲学素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化功能立德树人
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需要澄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2024年
当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仍然存在三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其一,概念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处理“现代性”概念的问题:“现代性”的出场同“现代”和“现代化”概念具有密切联系,并不天然表征资本主义的历史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圆融“现代性”对于建构和捍卫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二,意义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实践总结还是思想指引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践总结同作为思想指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彰显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应然或实然的理解。澄清实践总结和思想指引的关系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支撑。其三,主体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主体是什么的问题:辨明“中国”作为比较型行动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行动主体,以及“中国人民”作为目标型行动主体及其各自承担的不同的角色定位,对于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动群体、受动群体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凸显比较优势、何以推进、何以化被动为主动、何以回应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提出的对主体发展的期望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沈江平丁耀鹏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指引
文化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被引量:3
2017年
历史唯物主义身后各种解读、误读、补充甚至重建不断。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了反驳"经济决定论",凸显文化实践的"文化批判"理论,开启了以"文化转向"为研究旨趣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真如"经济决定论"者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者所言,文化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缺失一环?答案是否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蕴含着文化要素,这是理论时至今日得以存在和立足的基础。笔者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潮中"文化转向"的得失,发掘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向度,进而诠释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中文化要素提供理论依据。
沈江平
关键词:文化经济决定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重建”思潮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被引量:4
2014年
历史唯物主义重构是当代一个颇为响亮的口号。自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来,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试图重建、重构之,结果却是惊人地相似。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半遮半掩"、哈贝马斯"明目张胆"、后现代语境中的"立体重建"到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中心",历史唯物主义一而再被改写、解构、重建。但我们并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已经结束的变革,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学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的伟大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没有结束的变革。
沈江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背离
被遗忘在附录中的异化思想——解读马克思《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被引量:2
2019年
当前学界对《穆勒评注》的争议很大,争论主要围绕《穆勒评注》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关系。《穆勒评注》与《第一手稿》的顺序、内容之争论,终究归于交往异化和劳动异化二者内在的关联性,应从马克思整体思想历程中把握这一时期思想变化,在逻辑性中探寻交往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关联性。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马克思将视野放置在现实历史进程上,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一种新的从现实出发的理论逻辑。从思想逻辑和现实逻辑出发,马克思开始探索自己的研究道路。哲学和经济学两条路径相互补充和完善,不同视角求得统一,孕育了马克思的总体性批判方法,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沈江平张婧
关键词:劳动异化交往异化人本学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阐析
2024年
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审视和解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进程的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具有总体性思维,运用总体性方法,以总体性视野全面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无疑都是一个极具总体性内涵和意蕴的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的总体性、全体人富裕的总体性、全球发展的总体性和文明建构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充分彰显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人与人、中国与世界、本国文明与他国文明之间的协调、系统性发展。其总体性意蕴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法引领和智力支撑,也为后发展国家追求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思想启示和实践参考。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意蕴,持续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
沈江平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被引量:5
2019年
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叙事离不开改革开放和主要矛盾两个视角。改革开放不应成为解读中国历史进步的切割线,而是联接历史叙事的纽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整个历史叙事中。立足于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在这种历史叙事中才得以展现其重要意蕴。质言之,包含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与改革开放诠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叙事尤其是改革开放、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叙事有机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叙事中。文章选择两个重要历史叙事节点力图深刻揭示改革开放的发生、展开和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建构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叙事书写范式。
沈江平
关键词:历史叙事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