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志 作品数:203 被引量:91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运用MitraClip术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一例 被引量:13 2012年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导致的。外科手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其寿命,但对功能性MR特别是缺血性MR效果较差。 葛均波 潘文志 周达新 潘翠珍 罗红 王伟民 陈纪言 张大东 李新明 霍勇关键词:导管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叶 瓣膜修复 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比心脏性猝死(SCD)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生存与适当治疗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于本院行ICD或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植入术的患者,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ICD保存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数据,对比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间生存与ICD适当治疗,并寻找ICD术后生存和ICD适当治疗的预测因素。结果入选124例患者,一级预防组63例,二级预防组61例,中位随访时间300天。共有12例患者死亡(9.6%),其中一级预防组7例(11.1%),二级预防组5例(8.2%),组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95)。术前log(NT-proBNP)是术后生存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HR=8.81,P=0.047)。共有24例患者接受过ICD适当治疗(19.4%),组间术后ICD适当治疗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14)。QRS波时限(QRSd)是术后ICD适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4,P=0.020)。QRSd≥120 ms的患者中二级预防组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P=0.027),QRSd<120 ms的患者中组间首次ICD适当治疗时间无差异(P=0.242)。结论因SC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在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二级预防较一级预防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术前QRSd≥120 ms的患者。 梁义秀 宿燕岗 潘文志 柏瑾 王蔚 秦胜梅 葛均波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经食管三维超声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及近期随访研究: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的对照研究 潘翠珍 舒先红 周年伟 赵维鹏 潘文志 周达新 郭克芳 葛均波经导管左心耳封堵二例 被引量:2 2014年 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经导的新技术。国际上一系列研究证实,其可降低心房颤动患:左心耳封堵术是近来研发的通过微创方法闭合左心耳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开展较晚。 周达新 潘文志 张晓春 管丽华 潘翠珍 罗红 郭克芳 葛均波关键词:左心耳 封堵术 导管 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微创方法 一种瓣膜夹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脏瓣膜反流的瓣膜夹合器,该瓣膜夹合器包括第一夹合部件、第二夹合部件以及连接部件;其中第一夹合部件具有第一夹合臂,第二夹合部件具有对应数量的第二夹合臂,所述第一夹合臂与所述第二夹合臂可通过相互靠拢并挤... 潘文志 程蕾蕾 周达新 葛均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30例;年龄(59.2±14.5)岁;透析龄(64.3±42.5)个月。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血红蛋白(Hb)、RDW、电解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素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透析前后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并计算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整组患者RDW为(15.14±1.22)%(13.0%~20.4%),中位数14.9%;241例(67.7%)患者RDW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男性患者RDW水平低于女性患者[(15.03±1.11)%比(15.33±1.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RDW与年龄(r=0.269,P<0.001)、透析龄(r=0.116,P=0.033)、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剂量(r=0.250,P<0.001)、EPO/Hb比值(r=0.214,P<0.001)、hsCRP(r=0.335,P=<0.001)及NT-proBNP(r=0.133,P=0.027)呈正相关。RDW与血清白蛋白(r=-0.241,P<0.001)、前白蛋白(r=-0.334,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RDW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RDW水平异常并不少见,且与年龄、透析龄、营养水平、炎性反应状态、心脏功能、EPO剂量及反应等多项临床指标有关。RDW对透析人群预后的预测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沈波 刘中华 邹建洲 徐少伟 徐磊 潘文志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血液透析 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 2015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例VSD患者,包括14例膜周部VSD,1例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纠治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和1例VSD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均伴有室间隔膜部瘤,在常规左心室造影并建立右侧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侧股静脉导丝轨道后,使用第1枚封堵器封堵VSD后,复查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大量残余分流,重复上述方法使用第2枚封堵器封堵残余分流,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未提示有严重并发症则释放封堵器。术后1周内监测ECG、TTE、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术后1、3、6、12个月随访ECG和TTE。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行左室造影见封堵器位置良好,轻微残余分流6例,未见三尖瓣或动脉瓣。反流加重术后1周内随访ECG见2例有一过性传导阻滞,包括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血常规有1例血小板较术前下降幅度>50%,但无明显溶血和出血,术后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在术后1周内明显改善(P=0.001,0.008及0.001)。术后1年内随访,患者心脏杂音消失,TTE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测及残余分流者逐步减少至2例,无心脏瓣膜受累,ECG提示未见新发心脏传导阻滞。结论对于特定的VSD患者使用双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术后近、中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张蕾 周达新 葛均波 管丽华 潘文志 张晓春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外科手术中、低危患者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016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热门新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既往心脏介入技术不同:既往技术首先是在病情平稳、可以行外科手术的人群中展开,再逐渐向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人群中拓展。而TAVR首先在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病情极危重患者中开展,再逐渐向外科手术风险较低、病情较平稳的人群拓展。目前,欧美瓣膜管理指南推荐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为TAVR适应证[1-2]。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一种大伤口血管缝合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伤口血管缝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管件、操作手柄、穿刺针、过桥线、缝线、接引基座和传动机构;主体管件靠近操作者一端设有操作手柄,主体管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穿设有过桥线;与过桥线相邻的靠近操作者... 周达新 潘文志 葛均波文献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循证医学证据和争议 被引量:4 2014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心脏介入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数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于外科手术禁忌或者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Edwards Sapien及CoreValve瓣膜行TAVR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瓣膜管理指南及2014美国心脏病学会瓣膜管理指南对也将外科手术禁忌或者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列为TAVR适应证。然而,对于哪种瓣膜更优、哪些人群适合TAVR仍存争议。 葛均波 潘文志关键词:循证医学 主动脉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