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伶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制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2~3次小剂量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并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中DPN造模成功的作为DPN组,DPN造模不成功但DM造模成功的作为DM组;于实验第14周后,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大鼠中DM成模24只,其中15只大鼠并发DPN,DPN成模率62.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血清NGF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PN组大鼠血清NGF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制作DPN大鼠模型,其机制与大鼠血清NGF水平降低有关。
- 屈璐候胜开高楠楠潘艳伶
-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概述被引量:3
- 2012年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方法较多,在迅速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从而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上疗效突出,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概括了近年来中医各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尤其从中医内治、外治、重症治疗几方面就各医家对该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体现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优势;同时指出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着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对作用机理和途径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性的研究等问题。并建议充分挖掘中医在手足口病重症治疗、外治和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体质等方面的潜力。
- 潘艳伶盖国忠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药
- 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PI3K-AKT通路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观察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糖通饮低、中及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其余4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糖通饮低、中及高剂量组大鼠给予糖通饮(10、20及30 mg/kg)灌胃治疗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双蒸水处理;比较各组大鼠给药前,干预2、4及8周时的体质量,比较干预前及干预8周时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干预8周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AKT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AKT及IRS-1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干预2、4及8周时,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2周和4周时,糖通饮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8周时,糖通饮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但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显著升高(P<0.01),胰腺组织AKT及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糖通饮各剂量组大鼠FBG明显降低(P<0.01),糖通饮高剂量组AKT及IRS-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糖通饮高剂量组AKT和各剂量组IRS-1蛋白的表达也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糖通饮可通过激活胰腺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中因子AKT的表达水平有关。
- 马欢高楠楠陈俞如肖瑛潘艳伶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腺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穴位埋线与糖通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TGF-β_1和IGF-1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糖通饮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STZ方法制作早期N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治疗组(中药组、穴埋组、中药+穴埋组即药埋组,每组12只),根据分组进行相应的治疗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4周;疗程结束后72 h,剪尾取血测空腹血糖(FBG),检测血清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取大鼠肾组织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结果:治疗组(中药组、穴埋组、药埋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FBG、TGF-β1、IGF-1血清水平含量显著降低(P<0.01),药埋组尤为明显;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KHI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及糖通饮能有效降低早期DN大鼠TGF-β1、IGF-1血清水平含量,是防治早期DN的有效方法。
- 管志敏柏晓辉屈璐赵大尉刘颖丁优潘艳伶
- 关键词:穴位埋线疗法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复方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降低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复方降脂汤”是我们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自拟经验方,1996年以来,我们用本方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降脂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了解其对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作用,我们对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进行降脂作用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临床观察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本院血脂正常值:TC 3.12—5.98mmol/L,TG0.34—2.00mmol/L,HDL-C>0.91mmol/L),
- 凌湘力潘艳伶谢甦郝明李祖秀吴晓黎禄永汉
-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 <正>一、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1)四肢或双下肢感觉肢端对称性麻木、触电感、疼痛及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等:(2)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潘艳伶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针刺配合西药宫腔上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内服加针刺配合西药宫腔上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宫腔灌注。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针刺配合西药宫腔上药能缓解输卵管阻塞状况、改善身体功能、减轻自觉症状、提高受孕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宫腔灌注。
- 潘艳伶刘文红王会丽赵丹青
-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 耳针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载脂蛋白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耳针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血清载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等的影响,初步探讨耳针防治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在接受耳针治疗10周后,测定其有关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载脂蛋白AI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ISI明显降低,血清载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而耳针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耳针(肝、脾、肾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 潘艳伶凌湘力
- 关键词: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耳针载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
- 芪荷地黄汤防治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芪荷地黄汤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血清载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的影响,初步探讨芪荷地黄汤防治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可行性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在接受芪荷地黄汤治疗10周后,测定其有关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及ISI明显降低,血清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含量显著升高。而芪荷地黄汤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药芪荷地黄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 潘艳伶凌湘力
- 关键词: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动物
- 复方降脂粉对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降脂粉对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结果:复方降脂粉组降低总胆固醇21-9% (P< 0.05) ,非诺贝特组降低总胆固醇22-2% (P< 0.05) 。中、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降脂粉对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凌湘力李祖秀禄永汉谢苏潘艳伶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