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观察组使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3.0T磁共振仪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率、两组对形态及边界现象情况及两组诊断患者中病灶大小。结果: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形态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肿块边界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联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患者,其能更好的显露微小病灶,并对多个病灶同时诊断,从而提高诊断阳性率。
- 王唯成
-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乳腺良恶性肿瘤
- 多脾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王唯成
- 关键词:多脾综合征肺呼吸音
- 多层螺旋CT对可切除性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切除性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T分期病人胸腹部转移淋巴结CT表现及分布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时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225例,女104例,年龄38~82岁,平均(55.8±9.2)岁。根据原发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将病人分为2组(pT_1及p T_(2-3))。通过观察多层螺旋CT颈胸腹部淋巴结大小、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综合判断淋巴结转移,采用Kappa检验对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及病理学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估,同时观察不同T分期病人转移淋巴结优势分布区域。结果32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中,pT_1病人51例(51/329,15.5%),pT_(2-3)病人278例(278/329,84.4%)。MSCT共发现转移淋巴结967枚,其诊断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708)。胸段食管癌病人最常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为上纵隔及胃周区域。p T_1组病人中,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最常见淋巴结转移区域为上纵隔区,位于胸中、下段最易发生胃周区域淋巴结转移,中下纵隔及腹腔区域转移较少。p T_(2-3)组中,胸上中段及下段食管癌最常见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别为上纵隔区及胃周区,而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pT_1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评估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准确性,且食管癌不同T分期病人的淋巴结转移区域有明显差别。
- 郭丹丹李睿陈天武张小明王唯成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淋巴引流
- 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T检测到的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相对强化值及综合上述2种参数等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并采用Kappa检验对MSCT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后发现,以淋巴结短径≥8 mm、相对强化值≥50 HU及短径≥5 mm且相对强化值≥30 HU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κ分别为0.809、0.764、0.786)。在不同的腹腔淋巴结分布区域,上述3种诊断标准用于肠旁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分别为0.816、0.802、0.800),用在肠系膜中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分别为0.631、0.673、0.574及0.527、0.626、0.502)。结论 MSCT可根据淋巴结大小、强化差值等参数对结肠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从而为评估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 王唯成李睿陈天武张小明郭丹丹
- 关键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观察组进行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对照组则行CT增强扫描,比较在b=200 s/mm2条件下磁共振加权成像肝硬化分级ADC值,并统计两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肝硬化Child分级越高,其ADC值越低(P<0.05),观察组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加权成像是诊断肝硬化并对肝硬化进行分级的一种有效手段。
- 王唯成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肝硬化
- 结节性脂膜炎肺内浸润一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王唯成翟昭华
- 关键词: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病例资料色素沉着咳嗽
- CT扫描与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与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40例肝癌患者CT扫描资料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AFP、CEA进行检测,分析CT扫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AFP和CEA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组。且CT扫描结果与肝硬化组相比具有一定差异。血清肿瘤标记物AFP和CEA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75.0%;CT扫描诊断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0.0%;CT扫描与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肝癌进行诊断敏感度高,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诊断进行借鉴。
- 王唯成
- 关键词:CT扫描血清肿瘤标记物肝癌检测
- 基底节区^1H-MRS检查对早期诊断轻微肝性脑病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轻微肝性脑病(mHE)基底节区1H-MRS改变对早期诊断mHE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30例行数字连接实验A(NCT-A)、数字符号实验(DST),根据结果分为肝硬化组和mHE组,其中肝硬化组12例,mHE组18例,选择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健康志愿者12例为正常对照组;行MR基底节区相同感兴趣区1H-MRS检查,测量双侧尾状核头和豆状核的Mi、Glx、Cho、NAA、Cr含量,计算Mi/Cr、Glx/Cr、Cho/Cr、NAA/Cr、Glx/M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mHE组Mi/Cr、Cho/Cr比值较正常组降低,Glx/Cr、Glx/Mi比值较正常组升高;基底节区Mi/Cr、Glx/Cr、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组和mH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节区NAA/Cr比值在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基底节区Glx/M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1H-MRS检查对临床早期诊断mHE具有重要的价值。
- 李小宝于广会王唯成
-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磁共振波谱学肝性脑病
- 结节性脂膜炎肺内浸润一例报道
- 病例: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皮下结节伴潮热 6月,咳嗽,呼吸费力2月入院。患者于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下结节,主要分布于双腋下,腰腹部、臀部伴触痛,略高出皮面,可自行消退,少有色素沉着。2
- 王唯成
- 文献传递
- 输入性与二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特征
- 2020年
- 目的探讨输入性与二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与CT特征。方法纳入四川省南充地区2020年1月21日~2月18经RT-PCR检测核酸阳性确诊的COVID-19患者25例,根据有无武汉暴露史分为A组(有暴露史,16人)和B组(无暴露史,9人)。分析纳入患者流行病学史、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和首次胸部CT影像资料。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0~7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有临床症状人数,A组15例(93.8%)、B组4例(44.4%),A组患者较B组早出现临床症状,且A组临床症状较B组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和/或小实变影。A组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分期较B组患者的分期更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武汉暴露史的输入性病例较二代感染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更明显。二代病例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及胸部CT阴性,核酸检测阳性在诊断中至关重要。
- 曹金明王唯成陈天武吴玉平李睿景春燕张小明张福洲母其文蒋炳虎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