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福

作品数:111 被引量:48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海湾
  • 19篇渤海湾西岸
  • 18篇海岸
  • 17篇全新世
  • 15篇地质
  • 14篇海岸带
  • 14篇潮间带
  • 14篇沉积环境
  • 11篇牡蛎礁
  • 11篇海面
  • 11篇测年
  • 11篇沉积物
  • 10篇硅藻
  • 8篇地质环境
  • 8篇古环境
  • 8篇沉积速率
  • 7篇海面变化
  • 7篇贝壳堤
  • 6篇岸线
  • 5篇有孔虫

机构

  • 89篇中国地质调查...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4篇天津地质矿产...
  • 2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吉林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天津城建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地热勘查...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环境工程...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作者

  • 111篇王福
  • 73篇王宏
  • 62篇田立柱
  • 62篇商志文
  • 48篇李建芬
  • 39篇裴艳东
  • 29篇姜兴钰
  • 27篇陈永胜
  • 26篇范昌福
  • 17篇施佩歆
  • 14篇方晶
  • 12篇胡云壮
  • 8篇刘志广
  • 8篇车继英
  • 7篇齐乌云
  • 7篇李勇
  • 6篇胡克
  • 6篇肖国强
  • 5篇宋美钰
  • 5篇王中良

传媒

  • 31篇地质通报
  • 13篇地质调查与研...
  • 10篇华北地质
  • 8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中国矿业
  • 4篇中国地质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18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地区^(210)Pb、^(137)Cs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9
2006年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5组。环渤海地区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深度分布曲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理想指数衰变型、近等幅摆动型和海洋特殊动力事件影响型。根据由陆向海方向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初步划分为沿岸低沉积速率带、开放潮坪高沉积速率带及海区低沉积速率区;区域性差异则表现为渤海湾开放潮坪区上部由北(蓟运河口)向南(老狼坨子)沉积速率表现为高—低—高,辽东湾从其西侧的锦州湾向东至辽河河口的开放潮坪地区,沉积速率递减,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属于间歇式快速沉积区,莱州湾西部为高速沉积区。
王福王宏李建芬裴艳东范昌福商志文
渤海湾西北岸牡蛎礁体对区域性构造活动与水动型海面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9
2005年
渤海湾地区广泛分布的古海面标志物,为建立该地区的相对海面变化曲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过去 20年来该地区已相继建立了一些相对海面变化曲线,但在讨论影响古海面标志物高程的因素时,未将构造活动与水动型海面变化及均衡作用对高程的贡献量加以区分。文章以该地区 7个点的古海面标志物及相关层位的高程测量与年代学测定结果,经与地区性预测海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后,定量讨论了该地区海面变化(包括绝对海面变化与冰川、水均衡作用)与构造活动对古海面标志物高程的贡献;并以壳体的稳定同位素、地层记录与古地震研究资料讨论了牡蛎礁体在建礁过程中所记录的构造下沉。
范昌福王宏李建芬裴艳东王福商志文
关键词:牡蛎礁海面变化新构造稳定同位素
渤海湾西岸钻孔记录的沉积演化过程和沉积物风化强度、物源重建被引量:8
2018年
渤海湾沉积记录研究对于认识华北平原形成过程及晚新生代以来东亚季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渤海湾G4孔~5.2 Ma以来的沉积物开展了粒度、色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IA、Al/Si、Al/Na、Al/K、Ba/Sr及(La/Sm)N、(La/Yb)N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钻孔底部5.2 Ma至1.6 Ma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由中等风化向弱风化转变,反映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和东亚冬季风对华北平原产生同步影响. 1.60 Ma以来G4孔沉积物出现(La/Sm)N、(La/Yb)N明显增大, CIA、Al/Si、Al/Na、Al/K、Ba/Sr变化趋势与同期深海氧同位素、黄土CIA及87Sr/86Sr缓慢降低特征不相符的情况,指示发生了一次物源变化,可能与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有关.渤海湾钻孔剖面显示自1.60 Ma开始至0.78 Ma,黄骅坳陷被快速填平补齐,可能揭示黄河带来的大量物质对华北平原形成贡献巨大.
杨吉龙胥勤勉胡云壮袁海帆王福田立柱肖国桥
关键词:上新世风化过程地球化学
渤海湾北岸海相贝壳AMS 14C测年与“驻留时间”被引量:2
2021年
以渤海湾地区曹妃甸沿海全新统埋藏贝壳为研究对象,对比同一层位中不同形态贝壳的AMS;C年龄,总结贝壳形态-年龄差异及所指示的"驻留时间"。测年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同一地层中,用于测年的腹足类-单瓣壳-贝屑3种形态贝壳的年龄通常具有依次变小的特征,以校正年龄中值计算,年龄差值总体介于52~466 yr。以2倍标准偏差的校正年龄对比,不同形态贝壳的年龄部分接近。这一结果明显不同于渤海湾西岸贝壳堤中同一单层同种贝壳的闭合壳-单瓣壳-贝壳碎片的年龄逐渐变老的次序。这种贝壳形态—年龄序列的差别系沉积环境不同,搬运营力及距离差异性导致。
陈永胜李建芬杨朋王福田立柱
关键词:AMS
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前后海底冲淤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天津滨海新区2009—2010年实施了共计超过420 km;的围海造陆工程围堤建设,必然对该区的流场和侵蚀淤积产生影响。本文以2006—2009年海底地形地貌为本底,对比分析2015年海底地形地貌实测水深与浅地层剖面数据,结果显示,围海造陆外围海底冲淤与海底地形发生显著调整,呈现出北部淤积南部侵蚀的整体格局。淤积区主要分布于天津港航道防波堤以北、临港产业区,以及南港工业区南侧海域,淤积厚度可达0.9~1.3 m。侵蚀区主要分布于临港经济区至南港产业区东部的大片海域,北疆电厂东侧,以及中心渔港海挡豁口处,侵蚀量达0.4~2.0 m。原本平坦的海底在冲淤再平衡作用下,形成明显地形起伏。海底淤积区域的海底坡降显著增加,并接近强物源供给背景的河口坡降值。而侵蚀区海底被强烈冲刷改造至近乎水平。
田立柱王福王福李勇裴艳东姜兴钰李勇商志文施佩歆
关键词:围海造陆海底冲淤
基于Landsat OLI影像的河北省2019年海岸线现状被引量:7
2021年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岸线迅速向海域方向推进。本文以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目视解译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长度约715.59 km,其中自然岸线约71.29 km,人工岸线约644.30 km。自然岸线中,基岩岸线长度约为12.96 km,砂(砾)质岸线长度约58.33km,占总长度比例分别达到了1.81%、8.15%;人工岸线中,围海造陆及港口岸线长度约312.76 km,围海养殖岸线长度约171.68 km,盐田岸线长度约为10.46 km,海堤岸线长度约30.55 km,人工河口岸线约118.85 km,占总长度比例分别达到了43.71%、23.99%、1.46%、4.27%和16.61%。
汪翡翠杨朋施佩歆商志文商志文王福
关键词:海岸线围填海
津冀沿海“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与观测体系建设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滩浅海两栖船和无人艇平台移动监测、海洋水动力单指标和综合观测站、实验测试及数值模型研究等技术于一体。依托该技术,在津冀沿海建立了"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监测体系,可开展海岸带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洋水动力、侵蚀淤积等调查监测和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等提供科学数据。综合调查和观测体系体现了当前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可在全国各地海岸带调查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李勇文明征杨朋田立柱田立柱王福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调查海洋观测
渤海的风暴潮被引量:3
2019年
风暴潮是海岸带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本文以渤海为研究区,从风暴潮概况、类型划分、形成过程及成灾因素等方面对风暴潮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民众对于风暴潮的认识和灾时自救能力,降低风暴潮造成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亦可为渤海风暴潮的预测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李勇姜兴钰田立柱李建芬王福
关键词:风暴潮风暴潮灾害
弱动力浅海中的悬沙输运机制:以天津港附近海域为例被引量:18
2012年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呈典型的不对称特征,形成向岸的净输运趋势。输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是天津港附近海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其次是拉格朗日平流输运项,前者比后者高一个量级;垂向剪切作用最小。涨落潮期间流速与悬沙浓度的显著不对称是造成潮汐捕捉效应占主导的基本条件。在潮下带这种悬沙输运格局可能和潮间带发生的细颗粒沉积物捕集(堆积)作用有关。
杜家笔裴艳东高建华于欣王福范昌福王宏汪亚平
天津三河岛及其周边地区晚全新世沉积环境被引量:3
2007年
坐落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与蓟运河汇流处的三河岛及其周边潮间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了中全新世晚期以来直至现代的泥质海岸带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全取心浅孔钻探、全站仪高程测量和沉积学综合研究,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晚期以来地层及沉积环境演替过程:中全新世开放潮坪沉积了“灰色单元”砂泥质层,约在2.4 ka cal BP开始转为晚全新世盐沼环境,沉积了“黄色单元”泥质层。近百余年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重归开放潮坪环境,堆积了现代淤泥质层。该项研究成果可为了解现代地质环境,预测未来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刘志广裴艳东商志文王福田立柱范昌福车继英王宏
关键词:晚全新世盐沼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