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胜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01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 2011年
- 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就是语言尽可能贴近生活,尽可能贴近作家的个性,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家独特的个性色彩,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节奏感。散文的节奏美主要不是由于其押韵造成的,是靠"情韵"的创造和"反复"的巧妙运用来解决。散文的语言美还表现在绘画美和色彩美。
- 王金胜
- 关键词:现代散文语言艺术节奏
- 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以《红高粱家族》及中短篇小说为中心被引量:7
- 2005年
- 莫言的小说继承并新创了民间传奇的文体、艺术表现手法与创作型模 ,他以传奇化的形式叙奇记异 ,存蓄情感 ,传达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生存。
- 王金胜
- 关键词:莫言小说传奇叙事资源美学特征
- “崇高”的解构与重构——莫言文学与中国现代经典崇高美学传统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新时期"普泛性的"反崇高"文化语境中,莫言文学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崇高美学品格。在反思经典崇高美学的基础上,莫言重构着属己的崇高话语。一方面,其作品以不同的侧重和形式,承续着经典阳刚美学的某些精神断片和美学气质;另一方面,基于个体文化立场及其对现实的感应,莫言又以独特的入思路径对经典崇高话语进行省思、解构和重构。莫言文学中诸种取向和风格相异的崇高话语犬牙交错,并在历史的变动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含混性与暧昧性。
- 王金胜
- 关键词:崇高现代文学传统新时期文学
- 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被引量:3
- 2024年
-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经由《雪山大地》中风俗的描述方式,可见新时代中国文学蕴含的历史意识及叙事美学的嬗变。
- 王金胜
- 关键词:民族文化认同叙事美学民族记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民族风俗
- 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论“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被引量:1
- 2010年
- 形式和语言在"先锋小说"中具有先在的重要性,但二者又都被放置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突出其"现实"内涵和指涉功能。因此,"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感觉化、直觉化和不确定性特征,既反驳了此前小说对本质论叙事的注重,又通过对整体性现实、理性主体、总体性意义和形而上中心的颠覆与解构,而最终完成了对"新时期"人的主体性话语的内在消解。亦即,从语言的意识形态角度看,它既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后续推进,是"人的主体性"倡导的组成部分,又是对"新启蒙"和"人的主体性"的瓦解。在"先锋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渺小及其存在的非正当性,"自我"也就在符号能指链的滑动中无限延宕,并随着意义的弥散而成为一个不断分离、裂变的角色,我们无法从"先锋小说"中看到文学的精神力量和作家的人文主义激情。
- 王金胜
- 陈忠实文学年谱(2010—2016)
- 2020年
- 2010年68岁【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1月13日,写成言论《我们没有史诗,是思想缺乏力度》。在思考中国为何缺乏如《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史诗品格的长篇小说时,陈忠实认为"主要在于思想的软弱,缺乏穿透历史和现实纷繁烟云的力度"。他进一步阐明了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说到思想,似乎是一个容易敏感的词汇。
- 王金胜
- 关键词:《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史诗品格报告文学言论
- 历史、叙事与现实主义——论关仁山《白洋淀上》被引量:2
- 2023年
- 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是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内容。如何理解“中国总体性”,如何建构“中国”叙事的总体性精神和美学品格,是新时代中国作家面对的重要课题。关仁山的《白洋淀上》将在“白洋淀/新区”这一典型环境中发生的历史巨变作为表现内容,通过新时代“新人”成长故事的讲述,揭示了人/历史的成长及其“中国”内涵。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历史和传统在新时代中国的“再发现”与重生,并将其置于古/今的深远脉络和中/外的开阔视野中,以史诗性宏大叙事建构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总体性美学。小说艺术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构建和生长过程,揭示了其资源借助、独特内涵,是理解“新时代中国”形象建构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关系,以及中国现实主义之意涵、功能和形态的典型文本。
- 王金胜
- 关键词:叙事成长小说
- 文学风景与文化政治——以《雪山大地》《花灯调》为例
- 2024年
- 小说中的文学风景既是作家个人的思想、精神和心性、才华的表现,又与时代、历史有着复杂深隐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风景是一种文化政治实践。风景的发现和建构,紧密关联着话语主体的观视机制。《雪山大地》《花灯调》以“类荒野”景观展示了新时代乡土意涵。两部小说以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处理自然与历史之关系,赋予文学风景以不同的形态和内涵。小说借助民族、国家视角,以政治化、历史化的方式组织和生产文学风景,使之具有了独特的美学和政治伦理价值。
- 王金胜
- 关键词:文学风景文化政治
- 现实主义视域中的政治性写作——以张平近年小说创作为话题被引量:1
- 2021年
- 张平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议题、指向和现实主义精神、风格。《生死守护》《重新生活》等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认和辨析,塑造现实感与历史感。小说借助现实主义的现代性历史哲学,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建构历史总体性,显示出矛盾又统一的精神与美学质地。张平近年小说从侧面切入反腐主题,在生活与政治、政治与美学、人性与人民性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独到的思考和艺术表现。在现实主义论域中考察张平的政治性写作,对于理解其小说和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美学资源和精神结构,具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方面的建设性意义。
- 王金胜
- 关键词:现实主义历史意识人民性
- 上海:历史叙事与本土性建构——重读王安忆《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被引量:1
- 2014年
- "本土"既是全球化话语霸权的产物,是第三世界作家进入国际文化流通市场的地方性标识,也是置身全球化语境的中国作家突破西方主流文化编码的重要依据。王安忆上海历史叙事以空间化的叙史方式与本土化的民间叙史立场,鲜明地体现着其本土性建构的意图。王安忆"本土上海"建构中的文化认同焦虑,既是作家个体文化心理认同困境的体现,也表征着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作家本土性建构的困境。
- 王金胜段晓琳
- 关键词:本土性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