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锐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化学
  • 3篇海洋卡盾藻
  • 2篇电极
  • 2篇毒素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溶血毒素
  • 2篇卤虫
  • 2篇纳米硒
  • 2篇急性毒性
  • 2篇急性毒性试验
  • 1篇电化学免疫传...
  • 1篇电化学特性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液相
  • 1篇乙肝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王锐
  • 5篇白燕
  • 3篇江天久
  • 2篇江涛
  • 2篇郑文杰
  • 2篇吴霓
  • 1篇周俊
  • 1篇戴小锋
  • 1篇梁志红
  • 1篇刘仲明
  • 1篇荣凤霞
  • 1篇刘莺
  • 1篇张文
  • 1篇沈萍萍
  • 1篇梁敏思
  • 1篇黄莉莉
  • 1篇徐艳红
  • 1篇秦碧殷
  • 1篇刘薇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合成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洋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lls/mL藻液48h后,死亡率达到83%;对数生长后期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73%;衰亡期含藻培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33%.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对数生长期,10 d)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24 h半致死浓度(LD50)为1.92×104cells/mL,而除藻过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3.34×104cells/mL.卤虫在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3.75×104cells/mL时,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17.3 h.
徐艳红江涛沈萍萍王锐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卤虫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和分离被引量:10
2008年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观察了溶血毒素对红细胞的溶血过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藻细胞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400W,4℃下处理15min;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提取的毒素对血红细胞膜具破坏作用;海洋卡盾藻合成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组分,其中1种可能为为脂类,3种为糖脂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鱼毒性赤潮生物毒素的研究。
张文江天久王锐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
纳米硒/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011年
经混酸纯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纳米硒(Nano-Se0)制备纳米硒/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ano-Se0/MWCNTs,简称1),其结构经IR,TEM和SEM表征。以Fe(CN)46-/3-为探针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考察了1的电化学性能。
荣凤霞周俊刘薇王锐白燕
关键词:碳纳米管纳米硒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能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活性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Hong Kong strain,CMHK)在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条件下的溶血活性特征.根据海洋卡盾藻的生长曲线,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毒性的测定;采用不同营养元素结构的培养基对CMHK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活性的测定;采用对数生长初期(5 d)、对数期末期(13 d)、稳定期(15 d)和衰亡期(17 d)的CMHK藻液对卤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培养5 d时对数生长初期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活性最强,达到1.80×10-7HU/cell,此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生长时期CMHK单位体积藻细胞的溶血活性与生长曲线基本吻合,对数生长末期最强,达到5.32 HU/L;Fe限制虽然能够显著抑制藻细胞的生长,但藻细胞的溶血活性明显增强,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活性达到8.37×10-7 HU/cell,为正常培养条件下溶血活性值(1.33×10-7 HU/cell)的6.3倍.另外,N限制可使藻细胞的溶血活性值达到6.67×10-7HU/cell;Mn和P限制也能够导致藻细胞溶血活性增强.不同生长期的CMHK对卤虫的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数生长末期的CMHK藻液对卤虫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藻密度为4.0×104cells/mL的藻液48 h后,死亡率达到77%,而对数生长初期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20%.
江涛王锐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溶血活性卤虫营养盐限制急性毒性试验
硒代蛋氨酸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库仑法研究了硒代蛋氨酸(SeMet)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当SeMet不存在时,铜离子在-132和71mV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Ⅴ,Ⅵ).当铜离子与SeMet共存时,配合物在14,128,271,-194mV有4个峰(峰Ⅰ,Ⅱ,Ⅲ,Ⅳ).扫描电位从600mV到-600mV时,Cu(Ⅱ)-(SeMet)2配合物在14mV时被还原为Cu(I)-SeMet配合物;Cu(Ⅰ)-SeMet配合物在-194mV被还原为Cu(0)和SeMet.由-600mV回扫时,还原产物被逐次氧化为Cu(Ⅰ)-SeMet配合物(128mV)和Cu(Ⅱ)-(SeMet)2配合物(271mV).同时发现Cu(Ⅰ)-SeMet配合物在电位-100mV至200mV间是稳定的,Cu(Ⅰ)的氧化还原过程被观察到.此外,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得二元Cu-SeMet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1和K2)分别为2.24×107和2.24×106.最后,推测Cu-SeMet配合物的结构为:在pH3.9时,铜离子通过Cu—Se和Cu—OCO键与SeMet发生配位作用;在生理条件时,铜离子通过Cu—N和Cu—OCO键与SeMet发生配位作用.
王锐白燕梁志红刘莺黄莉莉郑文杰
关键词:铜离子电化学特性配位结构毛细管电泳
一种液相中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得到的纳米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相中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得到的纳米硒。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常温常压下,将硒源加入到还原剂溶液中,混匀静置,即可得到纳米硒。制备过程不需要任何模板,也不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当改变硒源与还原剂的配比时,将分别得...
白燕王锐郑文杰
文献传递
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从师能力和科研素质被引量:1
2009年
参与实验课教学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研究生助教与主讲教师的关系和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注重研究生与主讲教师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实施岗前培训和课后总结等措施是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生不仅培养了从师素质,而且提高了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为科研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锐秦碧殷梁敏思白燕
关键词:教学实践从师能力
基于巯基自组装膜的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被引量:2
2009年
研制了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检测对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半胱胺,戊二醛进行醛基化,最后通过竞争组装在自组装膜上同时固定乙肝表面抗体和硫堇,在PBS底液中以硫堇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还原峰电流的下降[ΔIp(%)]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丙肝阳性对照血清对其无干扰,ΔIp随HBsAg的质量浓度(ρ)的增加而增大.HBsAg的质量浓度在0.85×10-2~5.12×10-2μg/mL时,线性方程为ΔIp=5.19+1.56×ρ,相关系数为0.9815;HBsAg的质量浓度在0.32~1.28μg/mL时,线性方程为ΔIp=17.05+0.075×ρ,相关系数为0.9906.并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探索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王锐戴小锋白燕刘仲明
关键词:自组装膜金电极乙肝表面抗原免疫传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