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宝昌

作品数:32 被引量:3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6篇股骨
  • 4篇手术
  • 4篇受体
  • 4篇外固定
  • 4篇螺钉
  • 4篇近端
  • 4篇关节
  • 4篇P2X7受体
  • 3篇入路
  • 3篇髓内
  • 3篇下肢
  • 3篇骨不连
  • 2篇定位销
  • 2篇动力髋
  • 2篇动力髋螺钉
  • 2篇动脉
  • 2篇对角线
  • 2篇血沉

机构

  • 15篇吉林大学第一...
  • 10篇吉林大学
  • 8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省中医院

作者

  • 32篇祁宝昌
  • 22篇孙大辉
  • 6篇王成学
  • 4篇张吉亭
  • 4篇秦大明
  • 4篇朱东
  • 4篇张吉亭
  • 3篇姚霁航
  • 3篇于铁成
  • 3篇鞠维娜
  • 3篇陈登山
  • 3篇于铁成
  • 2篇谭磊
  • 2篇刘韦兵
  • 2篇赵天昊
  • 2篇赵毅
  • 2篇王铁军
  • 2篇王铁军
  • 2篇乔伟松
  • 2篇谭磊

传媒

  • 1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nterTan系统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评价并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其中31例使用PFNA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各有优势。PFNA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InterTan抗旋转稳定及断端加压效果明显,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武振东王超朱东祁宝昌刘韦兵孙大辉秦大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
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与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DHS-B)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采用CCS或DHS.B治疗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54例,女48例;年龄为15~86岁;骨折类型:头下型30例,经颈型51例,基底型2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CCS组60例,DHS.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选取12具成人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n=6):A组采用3枚CCS固定,B组采用DHS.B固定,进行轴向载荷试验、水平扭转试验及轴向加压破坏试验。结果C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4±20.2)min]和切口长度[(4.1±0.6)cm]显著短于DHS.B组患者[(88.6±22.9)min、(12.1±1.2)cm】,术中出血量[(25.9±9.9)mL]显著少于DHS.B组患者[(156.7±107.1)mL】,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7.2±9.2)分]显著低于DHS.B组患者[(91.94-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为500N时,无论是股骨内侧还是外侧,A组的应变值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的股骨头下沉位移和扭角为60时的扭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大载荷【(2135±120)N】显著小于B组[(29864-98)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B固定股骨颈骨折更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良好的防旋和抗压能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较CCS具有明显优势。
骆东孙大辉姚霁航杨凯张晓猛鞠维娜祁宝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钉生物力学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比较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将8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闭合组43例和切开组40例,闭合组于C型臂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两组术后将克氏针尾部皮外部分剪短、折弯,无菌敷料包扎,屈肘位90°~110°石膏托固定4周。7d后复查,术后4周去除石膏托,开始主动功能锻炼,4~6周后去除克氏针继续肘部屈伸功能练习,随访1~42个月,按照Casstbanm方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末次随访时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切开组与闭合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6.3±10.2)、(40.5±10.3)min,术中出血量为(60.5±10.5)、(15.54±10.5)mL,切口长度分别为(9.6±2.4)、(0.5±0.5)em,住院天数分别为(7.5±1.5)、(3.5±1.5)d。两组比较,P均〈0.05。83例患者均获顺利随访,切开组与闭合组优各33、35例,良4、6例,可3、2例,优良率分别为92.5%、95.3%,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及肘内、外翻畸形,术后3个月神经症状均消失。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功能恢复均较好,但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遗留手术瘢痕的优点。
杨田野赵天昊陈登山孙大辉祁宝昌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分析(附86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髋关节骨关节病行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R)进行评价。方法对86例(98髋)髋关节骨关节病行Hardinge入路THR治疗。结果本组79例(88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为5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7.57分。本组未出现神经副损伤,术后感染、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Hardinge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安全性高、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外旋肌功能、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特殊体位、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等优点。。
祁宝昌孙大辉
关键词:髋关节骨关节病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行D-二聚体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的价值及意义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行D-二聚体(D-D)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通过对该院创伤骨科2015年1~6月入院拟行手术的408例发生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CDFI筛查及D-D检测,观察其下肢静脉有无血栓的发生、影像表现、部位、血管阻塞情况及活动度。结果 408例患者术前检出36例(8.8%)下肢静脉血栓,其中单发20例,多发16例;急性血栓24例(66.7%),亚急性血栓8例(22.2%),混合期血栓4例(11.1%)、男16例,女20例;年龄≥50岁26例,〈50岁10例;累及肌间静脉29例次,胫后静脉、腘静脉及腓静脉15例次,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11例次,所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D-D检测指标均高于正常范围,均接受抗凝溶栓、植入腔静脉滤网等治疗,术后第1个月血栓检出率为3.4%(14/408),14例均为混合期血栓,术后第2个月血栓检出率为2.0%(8/408),其中5例为混合期血栓,3例为亚急性期血栓,术后第3个月血栓检出率为1.2%(5/408),5例均为陈旧血栓,并且血栓近端无活动度,术后复查D-D值均有所下降,大部分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未见新发脑梗、心梗及肺栓塞等,总死亡率为0。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极易发生静脉血栓,行D-D检测及CDFI筛查可以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及活动度,对降低手术、麻醉以及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吴迪刘岩祁宝昌张吉亭朱颜铂孙大辉
关键词:D-二聚体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6
2017年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60岁以上女性为甚,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越来越常见,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拆。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且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骨折类型复杂以及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此类骨折一直都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
王林祥王兵赵滨刘颖张吉亭秦大明祁宝昌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体外冲击波经ATP作用于P2X7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ShockWave,ESW)经ATP作用于P2X7受体调节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于铁成赵毅祁宝昌孙大辉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P2X7受体AT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血沉、C反应蛋白浓度与下肢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折预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研究在下肢非感染骨不连当中,血沉、c反应蛋白浓度与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31例下肢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是否正常,分...
祁宝昌王铁军郑鹏孙大辉
关键词:血沉C反应蛋白骨不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首次缺血性卒中主要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也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应该更加深入认识、研究和总结TIA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3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病情况,重点研究患者脑动脉狭窄与各种临床因素、危险因素以及ABCD^2评分的关系,探讨各相关因素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 TIA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与性别、高血压、症状持续时间有相关性(P<0.05),TIA患者血管狭窄分布情况与年龄、糖尿病及ABCD^2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需要及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高度关注TIA症状持续时间,并常规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减少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王旭祁宝昌鞠维娜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狭窄ABCD^2评分
双侧锁骨骨折1例被引量:2
2013年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易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单侧锁骨骨折易见,双侧锁骨骨折临床报道不多。笔者于门诊发现不典型双侧锁骨骨折1例,具体报告如下。
贾玉庆祁宝昌董欣卢建树刘韦兵代红梅孙大辉
关键词:双侧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漏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