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建

作品数:10 被引量:6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辽东栎
  • 4篇海拔
  • 4篇海拔梯度
  • 3篇植物
  • 2篇栎林
  • 2篇物种
  • 2篇辽东栎林
  • 1篇对植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多度
  • 1篇多样性
  • 1篇养分
  • 1篇叶形
  • 1篇叶形态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物种
  • 1篇植物物种多样...
  • 1篇生活史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祁建
  • 9篇马克明
  • 7篇张育新
  • 6篇冯云
  • 3篇张洁瑜
  • 1篇黄勇
  • 1篇冯宗炜
  • 1篇高俊峰
  • 1篇傅伯杰
  • 1篇徐宪立
  • 1篇刘宪春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栎叶属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研究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也为预测植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独特的野外试验条件。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liao...
祁建
关键词:辽东栎
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被引量:26
2009年
种群生活史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分析种群演替动态规律、判定种群分布规律和预测种群演化过程及变化趋势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三个方面分析了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种群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物种生物学因素是影响辽东栎种群生存力最主要因素,辽东栎种群静态生命表中生命期望值逐渐降低反映出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辽东栎种群各个径级的个体都属于聚集分布。辽东栎实生苗和萌生苗共存是辽东栎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和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辽东栎种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辽东栎种群的这种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随着辽东栎种群发育整个群落将趋于进展演替,最终形成稳定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顶极群落结构。
冯云马克明张育新祁建
关键词:生活史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存活曲线
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分析被引量:38
2009年
多尺度分析物种多样性格局能够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信息。利用物种多样性的加法分配法则分析了样方-坡位-坡面等级尺度系统辽东栎林植物物种多样性(gamma多样性)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在各尺度上的分配关系。结果表明以物种丰富度为指标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最大贡献来自坡面尺度,表明坡面尺度是维持辽东栎林物种多样性的有效尺度;而对Simpson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的最大贡献则来自样方内,这决定于群落物种优势度和稀有度格局;各尺度间beta多样性组分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能是环境异质性和扩散作用的综合结果。各尺度间Shannon多样性对总体多样性的贡献大于Simpson多样性的贡献是偶见种在各尺度间分配的结果。物种多样性分配的加法法则为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多尺度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是检验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有效方法。
张育新马克明祁建冯云张洁瑜
北京东灵山地区农耕干扰和环境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于北京东灵山地区,选取10条样带、94个样方、15个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东灵山地区人为干扰(如农耕)及其造成的环境条件变化对植物α多样性的影响.(1)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归入4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撂荒地、灌丛和林地)中;(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尤其是海拔梯度与多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起决定性作用;(3)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都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依次为:林地>农田>撂荒地>灌丛,且草本层对植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
高俊峰马克明祁建冯云冯宗炜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环境梯度
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93
2006年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控制水土流失成为迫切需要,有许多水土流失控制措施,而生物措施尤其植被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根据前人的研究,从斑块、坡面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斑块尺度植被对降雨和径流侵蚀能量具有很大的减弱或消除作用,可以改变植株底部的土壤性质,改善其结构,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增加入渗能力,从而减轻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植被类型、植被的不同层次结构,不同植被的形态结构具有不同的土壤侵蚀控制作用。坡面尺度主要从坡位、坡度、坡向对植被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水土流失过程和格局的影响以及裸地-植被镶嵌格局、植被的条带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和反映水土流失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更多是从植被恢复及其水土流失效应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格局设计提供了极其有用的信息。流域/区域尺度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更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多从一定气候条件控制的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及其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方面进行的。由于大尺度监测非常困难,研究多从遥感监测、GIS集成和模型模拟方面开展,是流域、区域等大尺度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有力支持。前人的研究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大量参考信息,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归纳,希望能够对植被和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徐宪立马克明傅伯杰刘宪春黄勇祁建
关键词:植被水土流失
北京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被引量:88
2009年
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阐明辽东栎种群海拔梯度分布特点,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调查10条样带,研究种群大小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异。种群的平均胸径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两段式的分布特征,海拔1480m为两段分布的分界点,在每一段内随海拔增加平均胸径也增加,这反映了海拔梯度上种群的不同发育历史。种群密度、种群的聚集程度、种群的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都与平均胸径分布相似,种群密度和聚集程度与平均胸径为负相关系,其分布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总体上,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还是比较稳定的。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是种群发育历史、物种特性、环境、干扰等因素在海拔梯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张育新马克明祁建冯云张洁瑜
关键词:海拔梯度
北京东灵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沿海拔梯度的物种多度分布被引量:31
2007年
多度格局对理解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随机分配模型RAM、优势优先模型DPM),分乔、灌、草3层分别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乔木层,沿海拔梯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能很好地反映物种多度格局变异的模型有由RAM、NPM向DPM过渡的趋势;NPM和BSM均能较好地模拟灌木层的绝大多数海拔段,但NPM的效果更好;草本层以BSM的模拟效果最好。生态位模型可以反映出辽东栎林乔木层物种多度分布沿海拔存在的明显变异,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度分布沿海拔梯度无明显变化或很难由生态位模型反映出来,是否引入新的模型方法,如中性模型、近中性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冯云马克明张育新祁建张洁瑜
关键词:海拔梯度辽东栎
辽东栎林不同层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的DCCA分析被引量:51
2008年
为研究北京东灵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不同层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东灵山辽东栎林进行了植物群落学调查。沿海拔梯度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调查119个样方,同时调查了每个样方的环境因子如海拔、坡度和坡位。物种数据采用二元属性数据,对非数值环境因子进行赋值。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结果表明:DCCA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环境的海拔的梯度变化,第二轴基本上反映了坡位的梯度变化。同时发现辽东栎林大多数植物分布在低海拔区域。乔木层的物种分布比较均匀。草本层的物种分布重叠率是最大的,说明草本植物的生境相似性很高。低海拔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要高于高海拔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发现海拔是影响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冯云马克明张育新祁建
关键词:DCCA
北京东灵山不同坡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属性的比较被引量:136
2008年
植物在山地环境中生存不仅受到海拔等大尺度地形因子的影响,坡位等小尺度地形因子也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不同坡位上光照、温度、土壤养分和水分等均会影响到植物的资源利用策略。为比较不同坡位对辽东栎资源利用策略的影响,在北京东灵山海拔1000~1800m的辽东栎分布范围内针对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3个重要的叶属性进行了研究。ANOVA统计分析发现,地形和土壤养分及水分等环境因子在不同坡位上出现变化,但只有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在叶属性中,干物质含量在上坡位最高,下坡位最低,在坡位间差异极显著。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坡位间均成反比关系,在上坡位比叶面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比叶面积与叶氮含量仅在上坡位成反比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坡位对辽东栎的叶属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上坡位的影响最大。
祁建马克明张育新
关键词:坡位辽东栎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特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128
2007年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研究了叶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形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辽东栎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曲线变化形式。在海拔约1400m处,气孔密度最小而气孔长度和叶面积最大;气孔密度和长度成反比;叶长宽比没有明显变化;叶绿素(a+b)含量和单位干重叶氮、磷和钾含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有较弱的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含量和坡位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磷含量与坡度关系显著,但叶养分与土壤养分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地形和土壤养分与气孔密度、长度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关系均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上坡位与中、下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上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辽东栎大部分叶特性在其海拔分布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并且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变化形式不同,海拔1400m左右是辽东栎叶形态特征变化最显著的范围。这些叶特征的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不明显。
祁建马克明张育新
关键词:土壤养分叶形态生态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