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长光
- 作品数:51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辩证法的人文关怀被引量:3
- 2007年
- 辩证法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普遍适用于一切领域的“科学”方法,而是如何使真、善、美统一起来的“哲学”方法。辩证思维不是与人的价值态度无关的中性思维,在辩证思维的背后蕴涵着哲学所特有的人文关怀。
- 竭长光
- 关键词:辩证法人文关怀思维方式
- 论“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
- 2021年
- 一、“自然辩证法”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的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矛盾”理论深受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视。关于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矛盾”概念,贺麟先生曾指出:“矛盾就是统一体分裂为二和对立物之合而为一。”
- 竭长光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相互作用黑格尔辩证法对立统一体
- 论“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被引量:1
- 2021年
-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批判性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自然辩证法"认为只有从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的相互作用"出发才能把握诸如宇宙、有机生命等"自因"性的事物。同样,正是基于"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恩格斯批判了"热寂说"、杜林的"原始状态"论等具有"他因论""外因论"性质的错误观点。忽视或未能充分把握"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的相互作用"思想是"不一致论""不相容论"等曲解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 竭长光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 辩证思维视域下的德育与德育的辩证本性——超越“内发论”与“外铄论”在直观思维中的背反被引量:4
- 2010年
- 德育的本性是辩证的。德育既是一个教育者主动地引导、模塑德育对象的过程,又是一个德育对象自我"觉解"与内化的过程。德育中的"内发"论与"外铄"论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把握德育的辩证本性需要超越直观思维,转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辩证思维。
- 竭长光
- 关键词:德育辩证思维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
- 2024年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当前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众所周知,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现实性”强调社会科学旨在回答现实问题、把握现实特点、揭示现实趋势。
- 竭长光倪海军
- 关键词:学术体系方法论自觉现实性
- 论“以人为本”的民生底蕴被引量:2
- 2010年
-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作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就要将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 竭长光张澍军
-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生
- 略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
- 2009年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只有超越素朴实在论立场,从"后主客关系"的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真正揭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
- 张澍军竭长光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之我见——对某些“实践→主体性”模式的当代反思被引量:1
- 2007年
- 历史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应遵循这一原则。笔者认为,某些"实践→主体性"模式对主体性问题的理解似有偏离这一原则之嫌。
- 竭长光张澍军
- 关键词:主体性历史性
-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被引量:2
- 2018年
-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具有所谓"主体主义"的特点,而且强调"实践的优先性和本原性",本文将这种解读概括为"主体→客体"范式。由于这种解读具有排斥"自然辩证法"、缺失唯物主义原则等缺点,因而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肢解"和曲解。同时,本文将国内主流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概括为"现实事物—矛盾"范式,认为由于这种研究强调"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等基本观点,因而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为了让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坚持和弘扬"现实事物—矛盾"范式,抵制和取代"主体→客体"范式。
- 竭长光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 2024年
-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 竭长光倪海军
- 关键词:形而上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