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小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订正
  • 3篇站网
  • 3篇均匀化
  • 3篇EOF分析
  • 2篇站网密度
  • 2篇正交函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资料
  • 2篇气温
  • 2篇经验正交函数
  • 2篇分析方法
  • 1篇低涡
  • 1篇冬春
  • 1篇冬季气温
  • 1篇冬季气温异常
  • 1篇中国气温
  • 1篇台风
  • 1篇特大暴雨
  • 1篇年代际
  • 1篇气温异常

机构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教育部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作者

  • 12篇罗小莉
  • 9篇王盘兴
  • 8篇谢瑶瑶
  • 7篇李丽平
  • 5篇周国华
  • 1篇陈秋蓉
  • 1篇赵秀芳
  • 1篇罗小莉
  • 1篇张雅玲

传媒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160站资料的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特征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我国160站站域面积和近60年月平均表面气温资料,求得1951—2008年我国年、季节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四季表面气温异常中冬季异常方差最强,它对四季总异常的方差贡献为47.7%,远高于春、秋季(23.4%,17.2%)和夏季(11.7%)。线性增温在年、季序列中均显著,年序列最强,夏季最弱;全国平均表面气温线性增温的年值为1.4℃/58 a,冬季(2.3℃/58 a)明显高于夏季(0.6℃/58a)。年代际变化在年和冬、夏季序列中的方差贡献显著,年值(59.3%)明显高于冬、夏季值;年和冬季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夏季从9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该文提供的年、季节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序列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周国华王盘兴罗小莉谢瑶瑶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的一种方案及应用被引量:14
2011年
定义了中国160站站网不均匀性的两个度量参数—站域面积和站网密度。在给定球冠区面积S0=50×104km2下求得了它们的值,并论证了其合理性。用它们构造了第一类权重函数,将该权重函数应用于中国160站站网1、4、7、10月气温的全国气候平均值及均方差值的计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同时,构造了第二类权重函数,并应用于气温距平场时间序列的订正,对订正前、后的距平场序列进行EOF(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s)分析,论证了订正后的结果优于订正前。
王盘兴罗小莉李丽平周国华谢瑶瑶
关键词:站网密度EOF分析
2009年冬春之交长江中下游异常连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14日至3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此次过程的异常环流特征为:(1)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和维持,欧亚地区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冬季风偏强和冷空气活动频繁;(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产生降水;(3)切变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摆动,降水得以维持。另外,副高与南槽的西进和东退、北跳和南撤与四次降水过程完全吻合。这为认识这次过程成因及预测同类过程提供了参考。
罗小莉王盘兴李丽平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连阴雨环流异常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士晨间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年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士晨间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儿童血液肿瘤科2021年5-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晨间床旁交接班交接内容的不完整率、平均交接班时间、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程度及患儿和家属对护士晨间床旁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晨间床旁交接班交接内容不完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晨间护士床旁交接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晨间床旁交接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士晨间床旁交接班质量,减少晨间床旁交接班时间,提升患儿和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陈秋蓉张雅玲张雅玲赵秀芳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及其效果验证被引量:1
2013年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advanc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SVD)方法,是对经过空间均匀化订正的格、站点网资料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根据奇异向量与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的关系,给出了格、站点网资料SVD方法中均匀化订正的方法,进而得到了改进的奇异值分解(ASVD)方法。将ASVD方法、SVD方法用于中国60a(1951—2010年)160站冬季气温、降水同期相关系数矩阵C的分析,结果表明:ASVD方法的前4个主要模态的模方拟合率和累积模方拟合率均明显高于SVD方法;ASVD方法前两个奇异向量典型场图上高绝对值区与C模方图上高值区的关系明显较SVD方法合理。由此论证了SVD方法中资料均匀化订正的必要性,验证了实际分析中ASVD方法的效果。
谢瑶瑶王盘兴李丽平周国华罗小莉
站网均匀化订正对中国夏季气温EOF分析的改进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中国160站站网上1960~2010年夏季(6~8月)气温距平场序列进行了站网均匀化订正,对订正前、后的气温距平场序列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前3个典型场高绝对值区均衡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夏季气温均方差场高值区位置基本一致;订正前的前3个特征向量高绝对值区主要位于95°E以东区域,与均方差场的高值区差异大;故订正后气温距平场序列EOF分析的空间特征更为合理。(2)订正前后资料的第一时间系数存在显著相关,但订正后前2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分量、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明显增大;故订正使有价值的异常信息集中于最主要的模态。(3)订正后资料EOF分析前2个典型场和时间系数中的线性分量可以给出中国最近51年夏季主要强增暖区、降温区的分布;其年代际分量与分析期间中国强年代际变化分布区域的一致性也优于订正前的EOF分析结果。上述结果证明,站网均匀化订正明显改进了中国夏季气温异常的EOF分析结果。
罗小莉李丽平王盘兴周国华谢瑶瑶
改进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及其效果验证
改进的经验正交函数(AEOF)分析方法,是对经过空间均匀化订正的格、站点网资料的EOF分析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站点网气候资料的AEOF与EOF分析方法的关系,给出了验证其分析效果的方案.将AEOF、EOF分析方法用于中国...
罗小莉李丽平王盘兴周国华谢瑶瑶
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
文献传递
中国气温和降水序列年代际分量的显著性检验被引量:12
2011年
对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序列中的年代际异常分量显著性作了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测站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测站降水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与地域有一定联系。2)气温、降水序列中年代际变化分量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数测站气温序列年代际分量显著,只有少数测站降水序列的年代际分量显著。3)因为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季气温和降水序列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特别是降水序列的非正态性严重,建议对它们的统计显著性检验采用Monte Carlo方法。
谢瑶瑶李丽平王盘兴罗小莉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及应用研究
站点网上的气候资料直接来源于气象观测,它是大气环流和气候分析的基础。测站网地理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要素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依据球面几何知识,定义了度量站网不均匀性的两个参数——站网密度mi和站域面积di,...
罗小莉
关键词:站网密度
文献传递
“尤特”超强台风残留低涡引发的广西特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0°×1.0°再分析资料、欧洲高分辨率(0.75°×0.75°)再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第11号超强台风"尤特"(1311号)残留低涡在广西和湖南一带的复杂移动路径及其长时间维持与复苏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陆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高压形成合围态势,热带辐合带北抬加强,是造成"尤特"残留低涡在华南西部缓慢移动、运动路径先北移后南落的环流背景;(2)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季风急流与"尤特"残留低涡长时间联结,有利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补充到"尤特"残留低涡中,是造成其长时间维持的原因;(3)"尤特"残留低涡后期向南移动过程中,与季风急流(季风涌)相遇获得潜热能,是造成残留低涡复苏并促使降水增幅的原因;(4)分析雷达回波可知,在"尤特"残留低涡东南侧,风暴单体呈螺旋带状并形成列车效应。
陈见赖珍权罗小莉翟丽萍黄荣成
关键词:特大暴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