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西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大学人才引进基金 广西科技厅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饥饿对太平洋鲑生长、机体组成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2010年 实验研究了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 spp.)经8—32d饥饿后对其生长、体组成与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90尾初始重约为217g的太平洋鲑鱼放养于0.25m3的水族箱中0—32d,水温为(17.0±2.9)℃。实验分5组,分别为对照组(饥饿0d)、实验1组(饥饿8d)、实验2组(饥饿16d)、实验3组(饥饿24d)、实验4组(饥饿32d)。每组3个平行,每箱6尾鱼。结果表明:饥饿期间,太平洋鲑鱼存活率均为100%,相对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86x(R2=0.9177),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肠系膜脂肪是太平洋鲑鱼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其直线回归方程y=-0.0719x±4.11(R2=0.9732);饥饿初期太平洋鲑鱼主要消耗肝脏糖原和脂肪、部分肠系膜脂肪和少许肌肉中脂肪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低;饥饿后期主要以消耗肠系膜脂肪、部分肌肉脂肪和少量蛋白质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高;血浆中脂肪分解酶和白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波动(P<0.05),表明脂肪代谢活跃,免疫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太平洋鲑鱼能够有效地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 罗波 冯健 蒋步国 潘燕云 庞卫 赵华林关键词:生理 生化 饥饿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2009年 潘艳云 冯健 杜卫萍 蒋步国 罗波 庞卫关键词:含肉率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草鱼幼鱼实用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草粉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011年 实验旨在评估苜蓿草粉作为草鱼饲料的潜在蛋白原料的可能性。360尾草鱼幼鱼[(8.72±0.34)g]分成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平行组,每组20尾鱼,养殖于250 L循环水族箱中。试验日粮1、2、3、4、5添加2.5%、5%、10%、15%和20%苜蓿草粉,分别占日粮总蛋白的1.75%、3.50%、7.0%、10.5%和14%。对照组日粮以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作为对照蛋白源。所有日粮为等蛋白质(粗蛋白28.5%)和等能量(15.92 mJ/kg)。实验期为56d,实验各组鱼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死亡。2.5%和5%苜蓿草粉日粮组(试验日粮1、2)鱼较对照组鱼生长性能与饲料效益有所提高,10%组(试验日粮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15%和20%日粮组(试验日粮4、5)鱼较对照组鱼显著性下降(P<0.05)。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在草鱼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7.8%,最多可以添加到10%。 赵华林 钟鸣 冯健 罗波 赵海祥关键词:草鱼 苜蓿 投饲频率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胃排空、生长效益及体组成影响 被引量:25 2011年 应用鱼类胃排空与养殖实验方法,研究了瓦氏黄颡鱼幼鱼的不同投饲频率对其胃排空、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其胃排空的最佳数学模型描述为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投喂后36h和40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瓦氏黄颡鱼幼鱼在投饲频率为1天3次、1天2次和2天2次时其生长率和摄食量显著高于投饲频率为1天1次或2天1次时(P<0.05);而在投饲频率为1天1次、2天2次和2天1次时其饲料效益率显著高于投饲频率为1天3次或1天2次时(P<0.05)。随着投饲频率降低,投饲频率对鱼体营养成分均无明显影响(P>0.05)。各投饲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肝脏结构正常。5.9—31.8g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最佳投饲频率为2天2次,它较1天1次和2天1次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较1天3次、1天2次明显提高了饲料效益。 覃志彪 赵海祥 赵华林 冯健 钟鸣 罗波关键词:瓦氏黄颡鱼 胃排空 体组成 酪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血液循环和组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草鱼前肠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方法,进行酪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对草鱼血液循环和组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注酶解酪蛋白(CSP)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中总肽量为19430.82μv/μl,灌注游离氨基酸(FAA)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中总肽量为16033.00μv/μ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同时前者的大多数肽段肽量也高于后者,2组血浆中某些肽段肽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CSP与FAA组草鱼肠道、肝脏、背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d)分别为96.84和72.25,98.64和81.65,65.38和46.59,CSP组草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AA组(P<0.05或P<0.05)。草鱼血浆中总肽量和某些肽段肽量分别与草鱼肠道、肝胰脏和背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实验表明,肠道对酪蛋白小肽的迅速吸收和进入血液循环中的某些小肽可能是促进草鱼组织蛋白合成的重要因素。 蒋步国 冯健 Raembek W 黄钧 罗波 潘燕云关键词:小肽 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草鱼 GnIH在陆川仔公猪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与定位 被引量:4 2015年 以30日龄健康陆川仔公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半定量RT-PC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GnIH进行观察定位,从形态学角度及分子水平为深入研究GnIH的生理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陆川猪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嗅球、脑桥、中脑、延髓和脊髓均有GnIH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但胞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GnIH mRNA在延髓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中脑,嗅球最低,其余为中等表达。GnIH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情况与GnIH mRNA的表达分布一致,进一步印证了GnIH在陆川公猪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分布。 霍孔林 胡浩 李建华 罗波 王晓晔 李珣关键词:GNIH 免疫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白藜芦醇通过脂联素调控猪骨肌肌纤维类型转化及机制研究 黄艳娜 蒋钦杨 程晓芳 兰干球 夏琴 崔悦悦 罗波 李莉 敖秋桅 严雪瑜 郭晓 猪肉品质与调控是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肌纤维类型是构成不同品种间肉质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Ⅰ型肌纤维含量高的猪肉肉质优良;Ⅱb型肌纤维含量高则肉质欠佳。提高Ⅰ型肌纤维的比例是改善猪肉质的主要途径。
该项目先以肉质优良的...关键词:关键词:白藜芦醇 基因表达 饲料添加剂 注射LHRHa对泥鳅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注射促黄体激素类似物(LHRHa)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在泥鳅繁殖季节时,孕酮(P)、睾酮(T)和雌二醇(E2)对性腺发育的作用及调节机制。实验共分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LHRHa,雌鱼0.2μg/g,雄鱼减半。注射前尾静脉采血,作为血液样本分析基础水平(0h),注射药物后分别在7、24、48、72和96h尾静脉采血。测定雌鱼睾酮、雌二醇和孕酮,雄鱼孕酮和睾酮血清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注射LHRHa,雌鱼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鱼血清睾酮和孕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h浓度较高,雌鱼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分别为(0.710±0.082)ng/mL、(9.00±0.57)ng/mL和(696.4±26.2)pg/mL,雄鱼孕酮和睾酮分别为(0.527±0.121)ng/mL和(9.62±0.62)ng/mL。实验组雌鱼孕酮变化基本规律为,基础水平(0—7h)-逐渐升至最高(7—24h)-逐渐降至基础水平(24—48h)-维持基础水平(48—96h)。实验组雌鱼睾酮和雌二醇与雄鱼孕酮和睾酮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其规律为,逐渐上升至最高(0—24h)-逐渐降至基础水平(24—72h)-维持基础水(72—96h)。24h对照组雌鱼睾酮和雌二醇显著升高,浓度分别为:睾酮(2.20±0.18)ng/mL,雌二醇(269.1±36.6)pg/mL。对照组雄鱼血清孕酮和睾酮浓度实验期间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认为:LHRHa能够刺激泥鳅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特别是睾酮的分泌,显著提高雌鱼性腺指数(GSI)。但刺激P的分泌调控能力有限,实验期间处于较低水平,诱导排卵效果差,泥鳅的性类固醇激素可能有特殊的调节机制。雌二醇和睾酮对性腺成熟有重要作用,孕酮对介导卵细胞最终成熟和排卵可能起重要作用,而雌二醇和睾酮无明显效果。 覃志彪 冯健 孙挺 何志 罗波 庞卫关键词:泥鳅 睾酮 孕酮 雌二醇 野生巴马拟缨鱼肌肉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2010年 巴马油鱼,曾用名巴马穗唇鲃(Crossocheilus bamaen-sis,Fang),学名为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 bamaensis(Fang)),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 庞卫 潘艳云 覃志彪 冯健 蒋步国 罗波关键词:生化组成 脂肪酸 营养价值 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1年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 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 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4次、2 d 3次、2 d 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1 d 4次、1 d 3次和1 d 2次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 d 4次、2 d 3次和2 d 2次时(P<0.05);投喂频率为1 d 2次、2 d 4次、2 d 3次和2 d 2次时其摄食量显著低于1 d 4次和1 d 3次时(P<0.05)。随着投喂频率降低,鱼体水分含量逐步上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其中1 d 4次、1 d 3次组鱼与2 d 2次组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投喂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7~48.0 g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 d 2次,较2 d 2次、2 d 3次和2 d 4次时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较1 d 3次、1 d 4次摄食量显著降低。2种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关键词:投喂频率 胃排空 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