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加国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篇压气机
  • 8篇跨声速
  • 5篇跨声速压气机
  • 5篇高负荷
  • 4篇叶栅
  • 4篇径向
  • 3篇旋涡
  • 3篇旋涡结构
  • 3篇压气机失速
  • 3篇叶尖
  • 3篇射流
  • 3篇失速
  • 3篇轴流压气机
  • 3篇涡结构
  • 3篇涡流发生器
  • 3篇跨声速轴流压...
  • 2篇压气机叶栅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开槽
  • 2篇扩压

机构

  • 17篇空军工程大学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胡加国
  • 14篇王如根
  • 7篇李坤
  • 4篇郭飞飞
  • 4篇李仁康
  • 3篇何成
  • 2篇李少伟
  • 2篇甘甜
  • 2篇马彩东
  • 2篇吴培根
  • 1篇李秋实
  • 1篇李凤
  • 1篇董鑫
  • 1篇余超

传媒

  • 9篇推进技术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弹箭与制导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 1篇2016年航...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根失速先兆触发跨声速压气机失速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起始于叶根的新型压气机失速先兆,为了探索这种先兆的初始扰动特征及失速的动态发展机制,对该压气机开展全周非定常数值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在压气机进入失速的过程中,静子叶根区域首先形成堵塞区,验证了失速初始扰动起源于叶根区域。该扰动由六个轴对称分布、以45%转子转速旋转的堵塞团组成。随着失速程度的加深,静子叶根堵塞团在低叶高范围内合并为整圈的分离区,造成整个叶根区域流动的堵塞。叶根的堵塞导致气流从堵塞区上方绕行,加快了叶尖区域的流动速度,激波的增强导致叶顶泄漏涡破碎程度加剧,形成转子叶尖堵塞区并发展为旋转失速团,最终导致压气机失速。
武文倩胡加国胡加国李秋实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旋转失速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径向涡现象与失稳机理被引量:10
2014年
对NASA Rotor 37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了堵塞点到失稳点的全部工况,详细探究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附面层分离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发现:激波后的吸力面附面层中存在一条径向涡,它增强了附面层分离,使部分靠近吸力面的主流向叶尖堆积.随着工况向失稳点推进,压气机转子叶尖出现两块堵塞区,由叶尖泄漏涡与激波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压力面前端,由叶尖泄漏涡与径向附面层分离涡耦合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吸力面50%弦长后,两块堵塞区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压气机失稳.
胡加国王如根李少伟甘甜
关键词: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失稳机理
非设计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失速机制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分析工作条件改变时跨声速压气机的失速机制,讨论叶顶泄漏和附面层分离等二次流在触发流动堵塞中的作用规律,总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压气机失速机制。研究表明,当转速增大,叶顶泄漏流量增大,泄漏涡增强;在某一转速下,主流逆压梯度增大,泄漏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泄漏涡则一直增强。在低转速下,附面层的分离和潜流主要由气流攻角引起,高转速下主要由激波与附面层干涉引起,主流逆压梯度增大使分离和潜流增强。压气机失速的触发原因是叶顶通道堵塞,由泄漏涡破碎和径向潜流两个因素对应引起位于叶顶通道的压力面前缘和吸力面尾缘的两个堵塞区。在75%~105%换算转速,泄漏涡破碎引起的压力面前缘的堵塞是压气机失速的主要触发因素;换算转速小于75%或大于105%时,径向潜流引起的压力面尾缘的堵塞是主要触发因素。
胡加国王如根李坤何成宋昊林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马蹄涡吸力面分支耗散,压力面分支向相邻的吸力面发展。壁角涡与脱落涡位于叶根角区,引起流动损失和角区失速。径向涡位于激波后吸力面的分离区内,它扩大吸力面分离、引起低能流体向叶顶堆积。激波与叶尖泄漏在叶顶通道中形成3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而叶栅通道出口存在分离涡和由泄漏涡与诱导涡合成的叶顶通道涡。泄漏涡与诱导涡破碎在流道中间产生的堵塞区,分离涡造成吸力面尾缘的低速区,共同触发跨声速压气机的失稳。
王如根胡加国余超李坤
关键词: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数值模拟二次流
涡流发生器周向相对位置和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涡流发生器周向相对位置和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入口前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不同周向位置和高度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涡流发生器对风扇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涡流发生器的周向位置对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和损失的影响较大,采取方案C时可以更好地抑制角区气流分离,减少局部损失;涡流发生器高度过高会使静子压力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速区,同时也会引起静子通道内局部损失增加,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涡流发生器高度降低1%叶高时,其对吸力面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何成王如根胡加国李仁康宋昊林
关键词:涡流发生器高负荷风扇
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两级风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处开缝的流动控制方案,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缝隙高度的静子开缝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缝隙射流可阻断静子吸力面气流的径向流动,吹除缝隙出口后的低速气流,从而达到扩稳的目的,设计转速下方案A的风扇稳定工作范围扩大了7.1%;在不同工况下静子开缝对角区气流分离和流动损失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在堵塞工况下,由于静子通道内流动分离较小,开缝射流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开缝高度较低时,缝隙射流对角区分离和流动损失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开缝高度的增加对控制叶根角区气流分离有利,对控制较大叶高处吸力面的气流分离不利。
李仁康王如根何成胡加国马彩东马彩东黄丹青
关键词:高负荷风扇
跨声速压气机的边界层径向涡特性分析
对NASA Rotor37进行单通道数值研究,分析转子吸力面边界层径向涡的流动规律、影响和产生机理,并通过抽吸予以验证。研究表明,转子吸力面边界层内存在一条径向涡,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扩大吸力面边界层分离和造成近吸力面低...
胡加国李凤王如根余超
关键词:边界层分离
文献传递
插板式静态进气畸变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插板的方法模拟进气道畸变对某型发动机进行了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稳定性的数值模拟,选取了nlcor=70%、75%、82%、89%、96.7%5个工作状态。对进气道出口稳态压力畸变、周向不均匀度的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与试验结果一致稳态压力畸变。结果表明:发动机换算转速一定时,周向不均匀度随插板高度变化是非线性的,在插板高度大于30%D时,周向不均匀度开始剧增;插板高度一定时,周向不均匀度随发动机换算转速的变化也是非线性的,在换算转速为82%变化较大。
甘甜王如根李少伟胡加国
关键词:进气道
槽道出口位置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攻角范围小、吸力面流动易分离的特点,采用在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方法控制局部流动,设计了一种收敛转折型的槽道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开槽位置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正攻角工况,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有效吹除吸力面分离气流,从而增大静压升,降低总压损失,扩大稳定工作范围;对于大攻角分离情况,最佳开槽位置位于叶型中部附近。
吴培根王如根胡加国郭飞飞
关键词:高负荷扩压叶栅附面层分离
二元喷管气动喉道控制性能的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射流总温与射流通道结构对喷管喉道面积控制的影响规律,文中对二元收扩喷管的气动喉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射流总温能使喉道面积控制效率增大;对比两种采用不同射流通道的气动喷管,在低射流总压比下采用收敛型射流通道的喷管喉道面积控制效率较高,在高射流总压比下采用收扩型射流通道的喷管喉道面积控制效率较高;射流总压比增大喉道面积控制效率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归纳出射流速度增大能明显提高射流的喉道面积控制效率。
李坤王如根郭飞飞胡加国
关键词:二元喷管数值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