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采用高屈曲度假体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23例27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组),同期35例41膝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后稳定组)。高屈曲度组:男2例3膝,女21例24膝;年龄(64.3±5.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3±3.9。骨性关节炎20例2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病程(5.3±5.6)年。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4±7.9)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为(49.4±6.9)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7.6±8.3)°,膝关节活动度为(103.5±7.7)°。后稳定组:男3例3膝,女32例38膝;年龄(65.1±5.9)岁。BMI为27.1±4.1。骨性关节炎33例3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2膝。病程(5.1±4.9)年。HSS评分为(60.1±10.4)分;WOMAC评分为(47.9±7.2)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8.4±9.7)°,膝关节活动度为(105.9±1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血管及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32.8个月。两组术后3、12、24个月的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内有5例发生膝前痛,其中高屈曲度组1例,后稳定组4例,发生率分别为3.70%及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关节力线正常,无髌骨低位。结论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及临床功能评分与普通后稳定假体无明显差异,但膝前痛发生率较小。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1.3±2.9)岁(范围57~67岁);右肩7例,左肩3例;7例患肩为主力侧。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4.0±13.5)个月(范围1~48个月),2例有外伤史,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时行MR检查,评估阔筋膜补片桥接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转归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可重建水平力偶,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年ASES评分为(92.2±3.5)分(范围88.3~98.3分)、UCLA评分为(31.6±2.0)分(范围28~3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2±5.4)分(范围78~93分),均较术前[分别为(32.7±16.2)分(范围15~75分)、(9.8±4.9)分(范围6~23分)、(32.4±15.7)分(范围14~72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4,P=0.000;t=12.111,P=0.000;t=8.948,P=0.0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6±0.5)分(范围0~1分),较术前的(6.4±1.3)分(范围3~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6,P=0.000)。术后2年MRI显示9例患者阔筋膜补片同肩袖残端愈合良好,1例发生再撕裂并出现补片吸收现象。10例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力弱(3~4级)。结论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自体阔筋膜补片通过桥接可以与肩袖组织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