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伟亚

作品数:78 被引量:41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地质
  • 13篇地下水
  • 11篇地下空间
  • 11篇地质环境
  • 11篇城市地质
  • 9篇淮河流域
  • 8篇城市
  • 7篇环境地质
  • 7篇基于GIS
  • 6篇矿山环境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5篇水资源
  • 5篇污染
  • 5篇江南造山带
  • 5篇GIS
  • 5篇城市地下空间
  • 4篇地下水资源
  • 4篇地质调查
  • 4篇地质环境质量

机构

  • 47篇中国地质调查...
  • 27篇南京地质矿产...
  • 13篇南京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河海大学
  • 5篇江苏省地质调...
  • 4篇河南省地质调...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2篇南京市测绘勘...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77篇葛伟亚
  • 25篇邢怀学
  • 16篇田福金
  • 15篇叶念军
  • 13篇龚建师
  • 10篇贾军元
  • 10篇常晓军
  • 9篇李君浒
  • 8篇周洁
  • 8篇李亮
  • 7篇朱春芳
  • 6篇李云
  • 6篇雷廷
  • 6篇董志高
  • 6篇周锴锷
  • 5篇姜耀辉
  • 5篇姜月华
  • 5篇李云峰
  • 4篇常晓军
  • 4篇张泰丽

传媒

  • 6篇中国地质
  • 5篇地质论评
  • 5篇华东地质
  • 4篇西部探矿工程
  • 3篇地质与勘探
  • 3篇地质通报
  • 3篇资源调查与环...
  • 2篇地下水
  • 2篇地理信息世界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城市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城市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地下水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地下水资源有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由于对地下水资...
葛伟亚
关键词: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差分MODFLOW地下水资源评价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Hg·As·Cr^(6+)赋存特征及农业用水建议被引量:2
2014年
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淮河流域内4 0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依据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As检出较多,超标严重,超标率9.76%,Hg、Cr6+检出率和超标率稍低。分析认为,Hg、As有原生成因,也有人为活动影响成因,Cr6+主要由人为活动造成。在评价研究基础上,针流域内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两种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为区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周锴锷朱春芳侯莉莉王赫生
关键词:淮河流域农业用水
北京顺义断裂活动对首都机场地裂缝影响定量研究
2023年
顺义断裂是北京平原区重要的晚更新世活动断层。首都国际机场位于顺义断裂中段,2010年以来,机场跑道地裂缝逐渐加剧,地裂缝两侧最大垂直位移差高达20 cm,已经严重影响机场安全运行。当前,顺义断裂活动对首都机场地裂缝的影响仍以定性描述为主。文章以顺义断裂几何结构、第四纪活动性以及首都机场地裂缝调查研究为基础,依据断层位错理论,定量分析了顺义断裂蠕滑活动对机场地裂缝形成的贡献,研究了1996年12月16日顺义M_(L)4.5级地震对机场地裂缝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了顺义断裂未来发生潜在强震时机场地裂缝灾害风险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在0.6 mm/a的垂直活动速率下,顺义断裂蠕滑活动46年,在机场地裂缝两侧产生的差异沉降量不超过2.5 cm,对机场地裂缝形成和发展的贡献量约占20%;顺义M_(L)4.5级地震对机场地裂缝的形成影响甚微,顺义断裂若未来发生7.0级地震,估算在断裂两盘产生的差异沉降量最大达104 cm,机场地裂缝灾害风险将增加5倍;顺义断裂上盘中、深层地下水抽采引起的地面差异沉降在机场地裂缝形成和扩展中的贡献量为70%,仍是导致机场地裂缝加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首都国际机场地裂缝灾害精准防控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此外,为深入揭示顺义断裂沿线地裂缝、地面差异沉降等缓变型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和灾害效应,建议在其关键部位实施跨断层位移或形变动态监测工作。
任雅哲丰成君戚帮申葛伟亚葛伟亚谭成轩
关键词:地裂缝首都国际机场地质灾害
淮河流域地氟病环境水文地质因素及防病方向的研究
性氟中毒病在淮河流域分布较广,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对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本文以前人工作成果为依据,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多年的数据积累,从整个淮河流域阐述了区内地氟病的分布状况、氟化物在平原...
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李君浒
关键词:淮河流域地下水地氟病
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
通过对福州市地质环境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选择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震烈度、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防污性能、地形坡度、土壤质量六个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系数,构造了福州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基于GIS理论和技术,对...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地质灾害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与治理对策
本文以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以所取水样检验结果为依据,对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淮河流域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葛伟亚叶念军龚建师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污染评价淮河流域环境地质
文献传递
江苏省地质环境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2012年
江苏省现阶段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和引发的。多年来,江苏省地质环境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时期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要根据江苏省的实际,不断深化认识,健全法制,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拓宽地质环境管理思路;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着手,构建保障社会科学发展的地质环境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改革,为江苏省现代化建设"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服务。
李君浒田福金葛伟亚常晓军邢怀学项红莉
关键词:地质环境管理
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被引量:17
2008年
矿山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将生态补偿机制引用到矿山环境保护中,本文就我国矿山环境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思路。
葛伟亚李君浒叶念军
关键词:生态补偿矿山环境矿山开发
论我国矿山环境管理与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引量:7
2006年
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现状,根据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成果,从4个方面论述了矿山环境管理对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李君浒董永观邱永泉梁晓红葛伟亚
关键词:矿山环境管理矿业可持续发展制度与技术创新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被引量:19
2022年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以三维视角从地层三维结构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成了一套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目标权重的计算、一致性检验、排序和分析。该指标体系可划分为5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相较于二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融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使评价过程中能够考虑更多的评价因子,更好地描绘地下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丰富了三维评价结果的内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三维评价应用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为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之间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为提升三维尺度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精度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邢怀学窦帆帆葛伟亚华健常晓军蔡小虎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