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上德
- 作品数:41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遗留问题看林榆剧作的示范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林榆(1920-),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资深的文化干部、戏剧工作者和剧作家。本文试图将林榆的粤剧剧本创作置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维度上来考察,思考林榆的成功之道,论述林榆剧作的若干特色,以林榆的剧作和林榆的自述相比照,以期引起粤剧界、学术界对于林榆及其剧作所具有的“粤剧史意义”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如今,粤剧的生存环境在它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年里是越来越好,人们在高度重视和期待着粤剧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质量的剧目上演。我们借由对林榆粤剧剧作的研讨,以便突显林榆剧作既与时俱进又不失粤剧“本色”的价值所在,或许对回应粤剧“怎样发展”的问题不无裨益。
- 董上德
- 关键词:雅俗之辨
- 稀见传奇《大造化》初探——兼谈岳家小将故事的衍生问题
- 2013年
- 传奇作品《大造化》,今存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稀见的关系,学术界对此传奇似乎尚欠关注。本文对作品的抄写年代、抄本面貌做了辨析,又对其故事结构做了认真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认为剧中的岳家小将故事既是民间英雄崇拜观念的产物,也是"宗法制度"背景下民间大众意欲延续英雄的家族荣耀的文学想象;并指出《大造化》的故事形态显得相当特别,它既不是纯粹的岳家小将故事,又非纯粹的婚恋故事,不按像李渔那一类戏曲作家的惯常结构手法来构思全剧,在此"不拘一格"构思的背后隐含着清代前期民间剧作家对"后岳飞时代"的某种独特认知。
- 董上德邓骏捷
- 论元杂剧的文体特点被引量:8
- 1998年
- 元杂剧是一种独特的文体。相对于诗词及散曲而言,它具有叙事性;相对于汉魏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而言,它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它是一种融合了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的文学体式。过去,人们研究元杂剧的文体特点,往往强调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一是以北曲演唱的曲牌联套体的音乐体制,一是曲词、宾白、科泛三者合一的文字构成,一是一人主唱、众人相辅的角色配置,一是模拟人物声口的代言体叙事。我们认为,以上种种,是元杂剧体式的外在特点。若从元杂剧文本的内在构成看,尚有诸种特点值得探究。本文拟就此做初步的论述。
- 董上德
- 关键词:文体特点宾白元刊本剧曲
- 雅部的衰落与“不完整的戏剧性”之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清中叶以后,雅部走向衰落,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与古代戏剧传统中的"曲本位"观念影响下出现的"不完整的戏剧性"密切相关。其极端表现是"有曲无戏",或者呈现为散文化叙事、小说化叙事,而不是内含戏剧之必备要素的完整的戏剧化叙事。而对非戏剧化叙事的过度"兼容"正反映出古人"戏剧"观念产生了偏颇形态。于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是"雅部"戏的基本事实;而缺乏广泛的影响,与其存在"不完整的戏剧性"有着极大关系。这一点不可不辨,且值得今人反思。
- 董上德
- 论叙事样式在同一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以包公“勘双钉”故事系列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编造",它必须与特定的叙事样式相适应;所"捏合"出来的故事必定被特定的叙事样式"格式化"。于是,同一个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格式化",就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叙事样式。不同叙事样式的故事尽管来自同一个"祖宗",由于编故事的人谙熟叙事样式在同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面貌,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是同一个"故事"可以生生不息的奥秘。
- 董上德
- 关键词:孳乳捏合
- 面向大众的古代学问——读“刘逸生小札系列
- 2000年
- 董上德
- 关键词:书评唐诗宋词古代文学
- “就戏论戏”与董每戡阐释剧本的着眼点
- 2023年
- 董每戡先生是中国戏剧学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就戏论戏”是他的一个核心主张,回顾中国戏剧学走过的漫长路程,要是明白曾几何时“曲学”一统天下,要是知道高明如王国维尚且与传统“曲学”拉不开距离,就可以深感董每戡的“就戏论戏”意涵丰富,具有方法论意义,且对于戏剧批评和戏剧创作均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对董每戡“就戏论戏”的意蕴及其阐释剧本的着眼点做了梳理和申论。董每戡阐释剧本的着眼点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谈论戏剧的“公约数”,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均不可忽视。
- 董上德
- 关键词:董每戡
- 从《古今谭概》的成书看“大小传统”的互补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明代学者兼民间文艺家冯梦龙是一位"穿行"于大、小传统之间的人物。其《古今谭概》是一部具有"美刺"内容的著作,并未脱离"大传统"固有的"美刺"风尚,有与"大传统"相一致之处。同时,对于具有不良因素的"大传统"的一些衍生物,又有着自身的观察角度,其思想意识不背离民间立场,也不背离读书人的良知。此乃《古今谭概》最是耐人寻味之处。就书中文体类型来看,虽有摘录体、笑话体、实录体之别,但其共通之处是各有不同程度的"笑点",各有一定的故事性,各有渠道不一的资料来源,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构成了颇合"街谈巷议"传统的话语体系,书里的文字因而颇具"小说意味"。冯梦龙作为一位十分熟悉小说文体的民间文艺家,运用其对通俗文学的丰富学养,将"古今"的故事"碎片"做了有"意味"的整合,成此别具一格的《古今谈概》,体现了大、小传统的互补关系。
- 董上德
-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
- 关剧神髓臆说被引量:6
- 1998年
- 该文提出关汉卿剧作的“神髓”一说,认为关剧的精神内蕴在于:在乱世之中,呼唤救世英豪,但“英豪”死了;英豪死了,受苦的下层百姓只能自己人救自己人;下层百姓更多的时候是有心抗争而无力自救;哪怕无力自救,也要坚决抗争。
- 董上德
- 关键词:关汉卿乱世救世自救
- 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
- 董上德
- 关键词:古代戏曲古典小说戏曲史小说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