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军事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 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标准和方法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安全评估和等级划分。
- 上官宇先秦鱼生蒲波高志飞林超文涂仕华张兰喻华陈琨郭松周子军
- 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7
- 2008年
-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机理,以冲积土和紫色土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土壤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及养分含量;旋耕比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CA、CMB、CM和CPMI分别提高5.81%-31.76%、33.87%-39.33%、15.42%~21.56%和4.03%-21.13%。
- 刘定辉蒲波陈尚洪朱钟麟舒丽
- 关键词:秸秆还田免耕土壤养份碳库管理指数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 通过在成都平原两季稻田区2种稻田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4年定位试验,进行了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全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翻耕不覆盖处理(...
- 赵小蓉蒲波王昌桃李浩赵燮京
- 关键词:成都平原保护性耕作土壤含水率油菜产量
- 文献传递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 通过在成都平原两季稻田区2种稻田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4年定位试验,进行了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全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翻耕不覆盖处理(...
- 赵小蓉蒲波王昌桃李浩赵燮京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含水率油菜产量栽培模式
- 文献传递
- 不同农作制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5
- 2009年
-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轮作制为基础,通过在仁寿县建立18个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对4种不同农作制与4种施肥水平下各小区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氮、磷流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氮流失总量随施氮量而增加,在增量施肥+横坡种植方式下最大,为0.326kg·hm-2;氮流失总量和流失系数在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植物篱方式下最小,其流失总量为0.270kg·hm-2,流失系数为0.009%。磷流失总量和流失系数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总体上虽较为接近,但增量施肥+横坡种植方式下磷的流失总量最大,为0.020kg·hm-2;而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植物篱最小,为0.015kg·hm-2。研究表明,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和植物篱拦蓄地表径流作用明显,是遏制耕地氮、磷流失的有效途径。
- 杨皓宇赵小蓉曾祥忠蒲波王昌桃
- 关键词:坡耕地地表径流氮
-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94
- 2010年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流(15.4%—156.4%);使径流总量降低32.5%—66.6%,并极显著降低土壤侵蚀总量达96.4%—98.1%。地膜覆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壤中流和径流总深,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平均损失量达37.4kg/hm2,其中70.1%经由壤中流流失。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壤中流N损失,但能减少N流失总量达12.8%—65.1%。土壤P素损失量相对较小,仅为9.32kg/hm2,并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占流失总量的92.1%。土壤K损失量达183.3kg/hm2,其流失载体也主要是侵蚀泥沙,占96.5%。因此,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控制土壤P和K的损失。无论是秸秆还是地膜覆盖,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均能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侵蚀量及氮、磷、钾素总流失量,同时还能提高玉米产量。从简便、增产和防治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紫色土区坡耕地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平作+秸秆覆盖。
-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付登伟涂仕华蒲波
- 关键词:耕作方式紫色土养分损失
- 四川丘陵水旱轮作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且免耕覆盖处理又显著优于翻耕覆盖处理。小麦分蘖高峰期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比不覆盖处理分别高4.9%-12.8%,对土壤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覆盖处理的小麦最高茎蘖数比翻耕不覆盖增加11.4%-45.8%,由于增加了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覆盖处理比翻耕覆盖增产3.2%-18.1%,对提高小麦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 赵小蓉蒲波王昌桃赵燮京
- 关键词: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小麦产量
- 秸杆还田关键技术及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与应用
- 涂仕华刘定辉赵小蓉蒲波甘炳成朱钟麟孙锡法陈胜冯文强何树林白瑞贤秦鱼生李向东杨才辉郭其灵吴春归姜心禄赵燮京陈尚洪陈庆瑞廖鸣兰李逢雨胡仕忠吴婕周学梅郭杰贤陈跃均王乙舟雷先林刘仕刚申俐俐李仕培陈曦朱波陈道全李浩陈东明等
- 一、任务来源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稻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编号:05EFN215100253),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农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秸杆还田土壤质量
- 四川省耕地质量建设关键支撑技术
- 2009年
- 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喷量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四川是一个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匮乏的内陆农业大省,人增地减的矛盾十分突出,耕地质量不仅是四川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课题,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瓶颈。分析四川耕地质量问题,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持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对加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刘定辉蒲波
- 关键词:人均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竞争力经济持续发展耕地质量
- 秸杆还田关键技术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与应用
- 涂仕华刘定辉赵小蓉蒲波甘炳成朱钟麟孙锡法
- 针对两熟制稻田秸秆还田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急需关键技术,以农业废弃资源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基于“储粮于土”的粮食安全问题,农田生态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农民增收问题,强化了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对土...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