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芬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准噶尔荒漠3种短命植物气体交换特征的日变化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mis)的气体交换特征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旱麦草和卷果涩芥的净光合速率(简称Pn,后同)的日变化呈“双峰”型,14:00(采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后同)左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四齿芥Pn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与前两者的第一峰值出现时刻相同。3种植物蒸腾速率(简称E,后同)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但不同植物的峰谷值出现时刻不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四齿芥呈“单峰”型,东方旱麦草和卷果涩芥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8:00~10:00之间,后两者第二峰值分别出现在16:00和18:00。②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3种短命植物的光合“午休”,东方旱麦草和卷果涩芥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而四齿芥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③卷果涩芥和四齿芥两种十字花科草本日平均Pn、E和WUE均高于禾本科东方旱麦草,尤其卷果涩芥是一种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率的物种。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Pn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对E影响最显著的因子3种植物各不相同。
- 袁素芬唐海萍
- 关键词:短命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44
- 2006年
- 对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2004年7个地下水监测断面和19个植被样地的实测监测资料分析得出灌木生物量在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在分析中分别选取了3个指标:灌木总生物量、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的生物量。研究发现在纵向和横向上3项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形式变化。在纵向上分别对3项指标在距离河道0~200m和200—400m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灌木在距离河道200~400m样地内分布占到总量近70%;横向上灌木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河道450m的样地内。总体来看,对于两个优势物种,由于两个物种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对于异质性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导致分布状况也各异。多枝柽柳有较广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下游的各个环境梯度上,而刚毛柽柳对水盐条件的要求较高,仅分布在其中个别断面。影响灌木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当地下水埋深小于5m时,柽柳处于良好生长状态;当地下水埋深大于6m后,柽柳的生长受到抑制,开始朝衰败方向发展。浅层土壤含水对于植物吸收利用水分而言意义不大,同时由于优势种柽柳具有独特的抗盐和适盐机制,该区的盐分对柽柳的生长也不构成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灌木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袁素芬陈亚宁李卫红刘加珍孟丽红张丽华
-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 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08年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距平曲线和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泾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60—1999(1971—200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用简单气候偏差指数计算了逐年的降水量变差;同时用变异系数计算了14个站点1960—1999(1971—2000)年的降水量年际变差。结果表明:近40年来14个站点的年均温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增温0.7℃略高,年平均增温率为0.0225℃/a;年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但是波动幅度和变异系数都在增加,降水量年际间偏差呈现先减少后又增加的趋势。年内气候变化的趋势变化表现为:冬季温度升高;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比有显著增加趋势,而秋季降水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减少。最后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泾河流域近40年来气候出现的这种暖干化趋势对流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可为相关部门调整农业结构、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等决策提供指导。
- 袁素芬唐海萍
- 关键词:降水气温泾河流域
- 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被引量:9
- 2006年
-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生物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梭梭自然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研究表明,梭梭群落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没有明显的生长变化,只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但是绿色同化速率快。梭梭地上生物量中,多年生枝条比例最多占地上生物量的60%,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物量较少,一般占30%以下。5月份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比较缓慢,地上生物量42 052.197g/m^2;7~8月份达到高峰76 457.18~92 922.598g/m^2,这是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最旺盛、最有活力的时期;进入9月份随光合作用的下降生物量也下降至86 794.669g/m^2;10月份生物量迅速下降11月接近零,准备冬眠,脱落大部分枝条被并入非同化系统。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其地上现存量季节动态呈二次抛物线方程y=a+bx+cx^2形式;梭梭绿色同化系统(AS)和非同化系统(UAS)的现存量集中分布于地面8~60cm和20~90cm的范围内,属典型的中繁型群落。梭梭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萌发、生长、脱落有密切的关系。
- 再努拉.热和木都拉陈亚宁艾里西尔.库尔班李卫红袁素芬
- 关键词:生物量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短命植物--狭果鹤虱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准噶尔盆地荒漠区典型短命植物---狭果鹤虱(Lappulasemiglabra)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光强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狭果鹤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中后期均是双峰型,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则是单峰型,属于非蒸腾午休型,生长中期净光合速率为生长后期的2倍;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1,羧化效率为0.0541,与暖温带其他植物相比,狭果鹤虱对低光强和低摩尔分数的CO2有较高的利用率.
- 袁素芬李薇唐海萍
- 关键词:短命植物蒸腾速率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新建防护林对林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以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克拉玛依新垦绿洲防护林(包括杨树林、沙枣林、榆树林、紫穗槐林和枸杞等)带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带内土壤表层的容重都低于土壤下层;新建林带后土壤肥力呈增加趋势,榆树林地土壤养分最高,沙枣和枸杞林地较低;不同建植林分的土壤盐分变化(增减)方式有差异;杨树林随着建成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总盐含量明显降低。
- 阿迪力.吾彼尔袁素芬赵万羽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新垦绿洲防护林土壤理化性状
- 干旱区新垦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分析——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被引量:24
- 2007年
- 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内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干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来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内绿洲防护林林带特征和现有防护林的防风效能、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背风面随着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其防风效能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防护林的生长,其防风效果也随之提高;在背风面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防风效能呈现递增的趋势,林带有叶期的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无叶期。林带较之荒漠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林带对于防护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也很显著。
- 袁素芬陈亚宁李卫红
- 关键词:干旱区新垦绿洲防护林
- 干旱胁迫条件下胡杨茎流与茎直径变化分析——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例被引量:17
- 2007年
- 应用先进的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胡杨的茎流、相关环境因子以及茎直径的日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茎流日变化表现多峰值,且夜晚仍保持一定流速;茎流变化受太阳辐射、风速和大气温度影响明显,而其它环境因子如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影响则不大;同时,日变化中,不同时段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尽相同。胡杨茎直径对植株水分状况响应灵敏,夜晚植株组织含水充足,茎直径相对较大,白天植株失水,茎直径减小;胡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茎直径日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显明显下降趋势。
- 何斌李卫红陈永金徐长春袁素芬陈亚宁
- 关键词:茎流茎直径干旱胁迫塔里木河
- 新疆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热适应性被引量:23
- 2010年
- 短命植物是一类利用短暂湿季快速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作者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从2005-2008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群落调查研究,通过25条样线201个样方的调查,并结合同时段冬春季节的气温、降水资料,探讨了短命植物对环境水热变化的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早春季节,短命植物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物种数均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2%左右;(2)从群落优势种来看,7种植物标准频度在40%以上,其中6种是短命植物,分别是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和沙滨藜(Atriplex dimorphostegia);(3)群落中短命植物萌发的个体数量与前一年冬季温度关系极为密切,较低的冬季温度更易激发其萌发,而当年群落外貌特征则更多地依赖于早春季节的降水,若早春季节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短命植物的萌发;(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年际间变化趋势与同期冬春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之,温度和降水的不同配置是引起短命植物多样性发生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 袁素芬唐海萍
- 关键词:群落外貌优势种水热因子
- 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10年
- 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冬季湿润的干草原、荒漠、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草地以及中生落叶林下,利用短暂湿季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因此生活周期很短。以往对短命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和区系方面,而对该类群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虽在各方面均有所涉及,但缺乏横向的对比和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短命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和反馈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短命植物的研究进展。短命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形态、行为以及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短命植物作为先锋植物进入环境,对土壤质地和水分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从而为新物种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短命植物对各类养分因子的"春坝"作用,促进了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短命植物具有很高的光合速率,在荒漠群落中有极高的生产量,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可能是重要的碳汇。最后,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短命植物对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短命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可以为了解短命植物这类特殊的植物类群及其环境适应性提供全面认识,以及为进一步开展的短命植物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 袁素芬唐海萍
- 关键词:短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