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翱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4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南朝“贡瓷”考——兼论早期“官窑”问题被引量:9
- 2012年
- "贡瓷"及与其相关的"官窑"制度是中国古代瓷业生产中的重要学术问题。文物考古界一般认为,中国的"贡瓷"制度开始于唐代,烧制优质"贡瓷"的"官窑"制度则始于晚唐或宋代。然而,近年来在湖南湘阴窑和南京发现的"太官"、"供奉"、"上府"铭瓷器标本证实,"贡瓷"制度最迟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湘阴窑址出土的刻有多种瓷业工人姓氏及"官"款的窑具资料可能还把中国烧制"贡瓷"的"官窑"制度开始的时间提前到南朝或隋代。
- 贺云翱
- 关键词:官窑
- 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南京独龙阜东出土的南朝石塔构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南朝石塔构件,构件上雕刻的仿木结构高浮雕图案生动反映了南朝时期方形木塔的结构特点,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及约同一时期韩国、日本境内的木塔形态、结构和文化源流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 贺云翱
- “比较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学者的“利器”之七被引量:1
- 2014年
- "考古学是对一群(assemblage)古物古迹的研究,脱离了比较。
- 贺云翱
- 关键词:考古学利器学者柴尔德
- 南京铁心桥杨吴宣懿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被引量:4
- 2012年
-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铁心桥发掘了一座墓葬,在释读墓志志盖和志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并梳理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可推定其墓主应即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宣懿皇后。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二座杨吴皇室成员的墓葬,尽管其墓志的作者以及刻工皆为一时名家,但墓葬规模狭小、随葬品较为粗陋,所谓礼葬较为勉强,可以反映其时南唐政权的艰难处境。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杨吴乃至南唐史的诸多阙遗。
- 邵磊贺云翱
- 关键词:谥号
-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被引量:1
- 2016年
- 有关"六朝都城"建业及建康的研究成果,一直只能依靠文献进行,其主要原因是"六朝都城"遗址基本上都被叠压在现代南京城的地下,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以田野工作为特征的"六朝都城考古",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大规模考古发掘始于南京老虎桥工地对六朝"台城"的考古探索。近20年来,"六朝都城考古"收获巨大,不仅发现了都城中心区和石头城、确认了"西州城"的位置、发现了佛教寺庙遗存及礼制建筑遗存,还出土了大量可以揭示六朝都城文化内涵的珍贵遗物,如瓦当、陶瓷器等。这些成果对今后六朝都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有着重要的参考性作用。
- 贺云翱
- 关键词:考古发掘手工业
-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论丛》评介
- 2005年
- 贺云翱
- 关键词:文物考古青年学者考古学博物馆
- 三至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南朝铜器的科技考古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西亚地区的响铜技术何时传入中国及东亚列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经对江苏句容、江都及南京出土的南朝铜器作科技考古研究,发现最迟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来自西亚的新型的响铜技术已经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立足,此后可能相继传入韩国(百济),并进而到达日本地区。过去,响铜及黄铜(输石)技术的考古学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在日本受到重视.但中国考古界则鲜有研究。新发现的这批南朝响铜器及黄铜制品时研究3-6世纪时期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响铜和黄铜(输石)工艺的传播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 贺云翱翟忠华夏根林冈村秀典广川守向井佑介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根系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5000年中国文明未曾断裂的根本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中国传统文化远不止儒释道思想,它还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文献的三类文化遗产,内涵极其丰富多样,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生态、历史、科学、艺术、创新等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而是人类发展中相互依存的有机结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完全吻合,依托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已经包容吸收的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国有条件成为文化的强国。
- 贺云翱
-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建设文化遗产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
- “长江文化”与“考古学”刍议
- 2001年
- 在议论'长江文化'的时候,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不仅仅是我自己从事考古学,难免对学科有所偏爱,材料也较为熟悉,而且确实是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幸投入'长江文化'的学术探讨中以来获得了许多直接的体会。
- 贺云翱
- 关键词:题目议论考古学学科长江
- 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 基于3S技术的历史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数字复原研究——以明朝、清朝和民国老城为例
- 2013年
-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2001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南京曾分别编制过三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肯定这些版本保护规划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既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多局限于有限的历史资料和当代的历史遗存.且历史和考古资料多为文字描述.对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缺乏系统研究。只有通过对历史地理沿革的推演.以及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地图的研究.才能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赖以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加深对城市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制定出合乎南京城市地位和区域特色的建设方针。
- 周岚叶斌周岚叶斌赵伟王芙蓉刘正平王芙蓉迟有忠尹向军赵伟何流贺云翱崔蓓诸敏秋
-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保护规划明朝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