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兰飞

作品数:2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小麦
  • 11篇霉病
  • 11篇赤霉
  • 11篇赤霉病
  • 10篇基因
  • 8篇小麦赤霉病
  • 7篇偃麦草
  • 7篇长穗偃麦草
  • 5篇抗性
  • 4篇幼穗
  • 3篇锈病
  • 3篇叶锈病
  • 3篇图位克隆
  • 3篇抗病
  • 3篇抗赤霉病
  • 3篇克隆
  • 3篇发育
  • 3篇分枝
  • 3篇LR19
  • 3篇病抗

机构

  • 2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21篇赵兰飞
  • 14篇孔令让
  • 11篇王宏伟
  • 9篇李安飞
  • 6篇马信
  • 6篇张卫东
  • 5篇高庆荣
  • 3篇王慧娜
  • 3篇王宏伟
  • 3篇高建华
  • 2篇李楠楠
  • 2篇张艳玉
  • 2篇张保雷
  • 1篇刘风珍
  • 1篇田纪春
  • 1篇茹振刚
  • 1篇张秀丽
  • 1篇郭军
  • 1篇王茂婷
  • 1篇吴世文

传媒

  • 3篇第八届全国小...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第六届全国小...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赤霉病Ⅱ型抗性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
小麦赤霉病抗源极其有限,抗性种质以II型(抗延展型)抗性为主。虽然前人对其抗病机理研究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对小麦赤霉病II型抗性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最具代表性的赤霉病II型抗...
赵兰飞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调控基因
小麦TaNF-YB6基因亚细胞定位和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以小麦山融3号为材料,克隆出基因Ta NF-YB6,其全长为435 bp,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6.06 k D,等电点为8.4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其他植物中NF-YB家族成员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与一粒小麦Tm NF-YB5同源性最高,为74.15%。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利用Real-time PCR对该基因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不受Na Cl的诱导,但受PEG6000、Me JA、SA和ABA的诱导,并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可能在小麦抵御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下游胁迫响应基因表达量检测显示,该基因可能在ABA依赖和ABA不依赖两条非生物胁迫响应途径中发挥作用,尤其在与RD20相关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万千张秀荣赵兰飞刘风珍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非生物胁迫
结合转录/代谢组学揭示生长素在小麦赤霉病抗性中的作用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的一种主要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但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机制尚未被明确阐释。本课题组利用转录组...
苏培森李雯赵金晓赵兰飞马信李安飞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转录组生长素水杨酸
文献传递
长穗偃麦草抗叶锈基因Lr19的图位克隆和基因组研究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recondita f.sp.tritici)引起的重大真菌病害,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减产25-30%。Lr19是来自于长穗偃麦草的一个...
吕忠璠徐寿珅赵兰飞葛文扬马信李安飞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LR19基因组研究图位克隆
文献传递
长穗偃麦草抗小麦赤霉病基因Fhb7的定位与应用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重大流行真菌病害,近年来已对我国小麦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长穗偃麦草作为小麦抗病基因的重要来源,具有抗逆、生长势强、对赤霉病抗性高效稳定的特点。本课题组经多年研究,首次在长穗偃麦草7E染...
赵兰飞葛文扬郭军吕忠璠徐寿珅马信李安飞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长穗偃麦草
文献传递
小麦幼穗分枝发育中乙烯调控途径研究
普通小麦中导入圆锥小麦的穗分枝性状,单穗粒数从40-70上升到80-130粒,该性状在生产上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以一对穗分枝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来自正常穗型品种“泰山008”和分枝穗型品种“分33”,BC6F4代)为材料,...
张卫东赵兰飞高庆荣高建华李达
文献传递
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抗性鉴定领域,涉及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以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的小麦叶片为检测对象,将叶片切割为叶段后在叶段中部接种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使叶片接菌,并在接种2‑3天后即可获得鉴定结果,与单花滴注法相...
孔令让赵兰飞王宏伟
文献传递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穗分枝小麦的生长锥发育及其物候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穗型4.2、2.3 d和1.4 d,说明穗分枝小麦二棱期之后有一个分枝穗轴突起形成和伸长期。本研究有利于了解穗分枝小麦生长锥的发育进程,为进一步实现小麦遗传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快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形态学基础。
赵兰飞张卫东田纪春高庆荣王正都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显微解剖
长穗偃麦草基因组解析及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应用
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 (Host) Nevisk.=Syn. Thinopyrum ponticum (Podp.) Barkworth and D. R.Dewey)是小麦远缘杂交利用最广泛...
王宏伟孙思龙葛文扬赵兰飞吕忠璠徐寿砷李学峰孔令让
关键词:长穗偃麦草基因组测序
文献传递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幼穗发育中的内源激素变化被引量:7
2013年
为探讨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该研究以BNS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为研究材料(以鲜重计),在雌雄蕊分化期(Ⅰ)到三核期(Ⅵ)之间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显示:(1)在发育过程中,不育株IAA含量(33~95ng/g)显著低于可育株(57~112ng/g);不育株ABA、GA含量分别为48~129ng/g、3~14ng/g,可育株分别为77~132ng/g、4~11ng/g,大部分时期不育株显著低于可育株。(2)在雌雄蕊分化期,幼穗不育株IAA和GA含量分别为33.85ng/g和7.13ng/g,可育株分别为50.55ng/g和11.84ng/g,不育株IAA和GA含量均显著低于可育株。(3)在幼穗发育期内,不育株IAA/ABA、IAA/GA和ABA/GA分别为0.4~1.1、4.3~15和7~20,可育株为0.5~0.9、4.3~11.5和7.3~13,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激素比例浮动较大,表现比例失调。研究表明,BNS幼穗发育中激素的比例失调是雄性不育的形成原因之一,而雌雄蕊分化期的IAA、GA的含量下降可能促进BNS雄性不育的发生。
张艳玉张卫东高庆荣张保雷李楠楠高建华王慧娜赵兰飞
关键词:小麦内源植物激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