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良杰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雪峰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基础
  • 1篇哲学视野
  • 1篇拯救
  • 1篇认识论
  • 1篇散文
  • 1篇散文诗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思想
  • 1篇生存论
  • 1篇实践论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文化
  • 1篇重审
  • 1篇主体性
  • 1篇主体性美学
  • 1篇逍遥
  • 1篇文本
  • 1篇文本建构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赵良杰
  • 2篇张婷
  • 1篇吴兴明
  • 1篇杨清发
  • 1篇李竹梅

传媒

  • 2篇文艺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理性化抑或理性压抑的历史?——重审阿多诺对韦伯音乐社会学思想的批判被引量:1
2017年
韦伯将西方音乐史视为不断理性化的历史,并通过音乐视角对西方文明及其现代性转型进行诊断;阿多诺则力图揭示西方音乐理性化历程中的裂隙及其所具有的压抑功能。基于此,阿多诺对韦伯音乐社会学新康德主义立场展开批判,认定其从合理化角度对西方音乐发展历程的勾勒是“非历史”的,其音乐理想和标准是将现代才产生的标准永恒化和超验化的结果。但是,阿多诺对韦伯批判的实质,却是对整个现代性规范价值的拒绝,对作为现代性分化基础之经济原则的片面理解,也将现代审美的感性解放潜能曲解为认知功能。
赵良杰李竹梅
关键词:理性化否定辩证法
现代品质的追求与文体构建的实践——吴雪峰散文诗创作特色及意义解读
2009年
在文学边缘化的消费社会里,散文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更是处于一种备受冷落的尴尬境遇。吴雪峰二十几年的创作正是在散文诗呈现出一片荒芜的这一背景中进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散文诗中现代品质的追求和长篇散文诗的文体建构这两个方面的解读,得出其散文诗创作的生成方向和独特风格的形成对于散文诗这一文体不断走向成熟完善的贡献及意义。
杨清发赵良杰
关键词:散文诗文本建构
反思“主体性”美学——关于20世纪80年代美学演进的另一种陈述
2015年
迄今为止,"主体性"美学仍然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主导范式。本文以此为线索,即以"主体性"美学的兴起与沉落为逻辑线索,简要勾勒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的演进历程,并对这一思想历程的后果作一基本反思。中国当代美学的三种基本样式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误解了启蒙主体性的完整内涵,主体性原则要么被等同于工具理性,要么被等同于感性生命解放的生命主体性,失却了主体性建立社会规范、确立现代社会基本秩序的主体间性内涵,这是此后中国当代美学走向后现代审美主义立场的基本原因,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深切的反省。
张婷赵良杰
关键词:认识论实践论存在论主体性《手稿》
价值现象学的迷失——评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的思想视野被引量:2
2014年
《拯救与逍遥》1(以下简称《拯》。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饱含诗情的文字模糊了其锐利的思想锋芒,因此有必要对其审理中西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思想视野进行重新审查。刘小枫宣称:"中西方的文化精神传统都陷入精神的晦暗黑夜,都需要经历价值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或一个意义的重新解释才能重生。"(第21页)那么,何谓价值现象学?它与《拯》认信基督的价值立场有何关系?
赵良杰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迷失文化精神中西文化先验还原
主体哲学视野下的消费社会——对波德里亚《物体系》哲学基础的反省被引量:3
2013年
消费社会的到来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与现代性分化体制迥然不同的社会样态:由于文化向基础领域的渗透,以合理化为特征的现代性分化各领域出现了解分化现象。消费社会的体制背景、物序结构、个体生存状况乃至杰姆逊所言的"文化逻辑",都与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前消费社会)非常不同①。在当前学术思想领域,尽管有关消费社会解分化现象的著述很多,但真正具有理论穿透力的研究还很少,波德里亚的《物体系》及一系列著作在现今消费社会理论中仍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物体系》的论述逻辑非常绵密。遗憾的是,该书乃至整个波氏思想的哲学基础在国内学界一直没有得到较为清晰的清理。我们认为,《物体系》在哲学视野上的基本缺陷导致其对整个消费社会基本性质的判断有严重失误,而此失误直接关涉到我们对消费社会合法性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对此,我们有必要审慎对待。
赵良杰
关键词:消费社会哲学基础波德里亚哲学视野分化现象反省
我们应该如何反思现代性?——论余虹的精神空间
2012年
余虹一生的核心问题是寻找"精神性存在的踪迹",这一问题在余虹前后期思想中表现不同。如果说余虹前期思路是通过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创造性解读来构建一种生存论诗学,那么,余虹后期的思路更深地渗入"生活世界",而显明了一种现代性批判的眼光和针对性。将余虹先生所揭示出来的思想道路往前推进,或许是我们今天纪念这位思者的最好理由。
吴兴明张婷赵良杰
关键词:生存论现代性批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