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晓蕾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小鼠
  • 4篇细胞
  • 4篇1型糖尿病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糖尿病小鼠
  • 3篇1型糖尿病小...
  • 2篇免疫
  • 2篇节性
  • 2篇过继
  • 2篇过继转移
  • 1篇调节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依赖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邹晓蕾
  • 5篇向明
  • 4篇张程亮
  • 2篇袁思佑
  • 2篇彭佳蓓
  • 2篇曹瑜
  • 1篇汤静
  • 1篇储潼
  • 1篇蔡晓寒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过继转移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感染性免疫耐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过继转移,在T1DM模型小鼠体内建立感染性免疫耐受的方法和机制。方法在链脲佐菌素(STZ)所致1型糖尿病模型(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内采用胰岛素与IEA混合乳剂皮下注射的方式诱导免疫耐受。体外分离和纯化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另取BALB/c小鼠,通过体内腹腔注射STZ,尾静脉注射T1DM发病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DTE),诱导T1DM。同时将不同来源DC经腹腔注射入模型小鼠体内。每周测定血糖,第4周时处死动物,取胰腺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MTT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采用2次小剂量STZ加DTL联合注射的方式可在小鼠体内建立以胰腺B细胞炎性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T1DM。通过过继转移免疫耐受性DC,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高血糖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胰岛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组织结构完整;FACS显示CD4^+CD25^+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结论过继转移耐受性Dc可以在次一级T1DM模型内诱导感染性免疫耐受并防止T1DM的发生,其机制与促进体内CD4^+CD25^+T细胞亚群产生相关。
张程亮邹晓蕾袁思佑曹瑜向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1型糖尿病
人工虫草对链脲佐菌素所致小鼠1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蝙蝠蛾拟青霉人工发酵菌丝培养物,PHC)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少量多次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药物对胰腺组织、血糖、肝脏SOD、LPO含量、血清IL-2和IL-10分泌以及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低剂量PHC能明显降低糖尿病高血糖,升高血清SOD活力,降低LPO含量,且明显降低IL-2水平,抑制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低剂量PHC对STZ所致小鼠1型糖尿病有明显降糖作用,降糖机制与抑制T细胞应答或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以及清除自由基有关。
向明汤静储潼张程亮邹晓蕾
关键词:免疫抑制1型糖尿病
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过继转移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过继转移诱导1型糖尿病(IDDM)小鼠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ALB/c小鼠骨髓来源DC,测定纯度,经ip小鼠体内.随后,采用少量多次链脲佐菌素(STZ)ip的方法建立IDDM小鼠模型.每周测定血糖,第4周时处死动物,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MTT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4含量.结果:过继转移表达CD11c+的DC4wk后,小鼠的血糖可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8.32±1.05mmol/Lvs18.36±1.55mmol/L,P<0.01).与模型对照相比,过继转移DC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0.264±0.019vs0.489±0.012,P<0.05),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CD4+CD25+T细胞亚群比例上升到5.28%,而模型对照组仅1.56%.DC过继可有效抑制IL-2分泌(121±19ng/Lvs195±32ng/L,P<0.05),而提高IL-4含量(187±36ng/Lvs76±30ng/L,P<0.01).结论:过继转移髓源性DC可以诱导免疫耐受防止IDDM的发生,其机制与促进体内CD4+CD25+T细胞亚群产生,重建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
张程亮向明邹晓蕾彭佳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1型糖尿病免疫耐受调节性
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抗原所致小鼠免疫耐受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胰岛素自身抗原sc所诱导的小鼠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ip 连续5次在Balb/c小鼠体内建立IDDM模型,胰岛素(100 μg)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1:1)混合液sc 1次/wk,连续4 wk.模型建立后每周测定血糖,5 wk时处死动物,取胰腺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骨髓DC前体及脾脏T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表型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同种淋巴细胞刺激实验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结果:胰岛素sc 4 wk后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血糖,与模型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13.79± 2.71 mmol/L vs 20.98±1.43 mmol/L,P<0.05), 胰岛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组织结构完整. IDDM模型建立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CD11c表达为26.4%,DC分化异常,而正常小鼠CD11c表达为47.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刺激能力减弱,刺激指数分别为1.47± 0.01和1.32±0.01(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比例分别为1:10和1:20),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别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均小于0.01).脾脏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到1.43%,而正常小鼠为5.09%.与此相反,胰岛素自身抗原连续应用后,不仅使血糖得到控制,表达 CD11c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CD86和MHC- Ⅱ表面分子表达降低到26.6%和28.8%,刺激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弱于正常DC,但强于模型小鼠的DC,刺激指数分别为2.30±0.06(1: 10)和2.17±0.02(1:20),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数量上升到7.15%.结论:胰岛素sc可预防STZ所致小鼠IDDM的发生,自身抗原可以通过改善功能异常的树突状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化在模型小鼠体内建立免疫耐受.
向明张程亮邹晓蕾蔡晓寒彭佳蓓
关键词:自身抗原树突状细胞小鼠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IDDM)小鼠模型。方法:BALB/c小鼠小剂量连续多次ip链脲佐菌素(STZ)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4周后处死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建立T淋巴细胞系,并将不同数量T淋巴细胞过继转移到经不同方式预处理的BALB/c小鼠体内。符合高血糖诊断标准后处死动物,观察胰腺病理变化,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2次ip小剂量STZ联合3×106T细胞过继转移,或采用2次ip环磷酰胺联合2次ip STZ和1.5×106T细胞过继转移,均可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糖分别于T细胞过继转移后第20和第13天显著升高(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0.05),胰腺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严重胰岛β细胞破坏。结论:BALB/c小鼠一次性过继转移IDDM发病T淋巴细胞可成功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
邹晓蕾曹瑜袁思佑向明
关键词:T细胞免疫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