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卿

作品数:35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糖尿
  • 23篇糖尿病
  • 10篇病患
  • 8篇糖尿病患者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硫辛酸
  • 5篇血糖
  • 5篇细胞
  • 4篇带状疱疹
  • 4篇胰岛
  • 4篇神经源
  • 4篇神经源性膀胱
  • 4篇糖耐量
  • 4篇糖耐量异常
  • 4篇疱疹
  • 4篇疗效
  • 4篇激光

机构

  • 3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广州滋得洛夫...

作者

  • 35篇郭玉卿
  • 22篇刘璠
  • 21篇周慧敏
  • 15篇王丽娜
  • 15篇杨爱格
  • 14篇康岩
  • 10篇董闪闪
  • 8篇张洁
  • 6篇贾新菊
  • 5篇韩旭
  • 4篇徐丽梅
  • 4篇张苏瑞
  • 4篇吕晓静
  • 4篇毛俊涛
  • 4篇牛莉娅
  • 2篇冯红云
  • 1篇张趁儒
  • 1篇秘玉静
  • 1篇李志杰
  • 1篇张晓飞

传媒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3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析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2月,研究目标为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的差异性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予以沙格列汀+阿卡波糖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分别为(6.81±1.62)mmol/L、(10.03±4.13)mmol/L、(7.28±0.94)%、(26.63±1.25)kg/m^2、(9.96±1.24)m IU/L、(38.24±19.36)%,对照组分别为(8.93±2.21)mmol/L、(14.29±5.38)mmol/L、(8.05±1.33)%、(28.31±1.52)kg/m^2、(9.01±1.27)m IU/L、(45.97±18.55)%,(t=5.451 4、4.424 7、3.331 8、6.011 7、3.765 8、2.027 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2.24%,(χ~2=3.953 0,P=0.046 7)。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极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作为首选措施。
郭玉卿刘璠王丽娜杨爱格
关键词:沙格列汀阿卡波糖临床疗效
抗氧化剂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B组(3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C组(18例)仅给予甲钻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膀胱初尿意容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B、C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均有效,其中硫辛酸疗效显著。
王丽娜郭玉卿康岩周慧敏刘璠
关键词:抗氧化剂醛糖还原酶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及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120例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A组(53例),结果异常者按糖尿病病史分为两组,B组≤5年(32例),C组>5年(35例)。B、C组患者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RUV)及做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B组RUV、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膀胱初尿意容量(FS)较A组增加,最大尿流率(MFR)减少,C组与B组比较RUV、FS增加,MFR、Pdet减少;B组与C组治疗后RUV、FS均较治疗前减少,MFR增加,Pdet B组治疗后减少,C组治疗后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症状阳性率37.5%,经治疗总有效率100%。C组症状阳性率85.7%,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起病隐袭,应早期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残余尿检查;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效显著。
王丽娜周慧敏康岩郭玉卿刘璠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膀胱残余尿量Α-硫辛酸
更昔洛韦、维生素B_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Hz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Hz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关键词:更昔洛韦维生素B1氦氖激光带状疱疹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IL-6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FBG、2hPG、HbA1c、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BG、2hPG、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HbA1c逐步降低(P均<0.05),FINS显著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
刘璠郭玉卿周慧敏杨爱格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
糖耐量异常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杨爱格刘璠周慧敏郭玉卿吕晓静冯红云韩旭
对IGT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性别、年龄、体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和IGT患者骨密度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对IGT患者短期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骨密度的变化及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PI3K在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LY294002的干预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PI3K在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OP)中的作用及LY294002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75只清洁级近交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T2DM OP模型组(M组)和LY294002干预组(IN组)。M组和IN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T2DM大鼠模型,两组大鼠均采用手术摘除卵巢的方式制作OP大鼠模型。IN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注射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的LYP294002。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1、AKT-2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组大鼠PI3K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IN组显著低于NS组(P<0.05),M组显著高于IN组(P<0.05);M组大鼠AK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IN组显著低于NS组(P<0.05),M组显著高于IN组(P<0.05);M组大鼠AKT-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IN组显著低于NS组和M组(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在T2DM大鼠OP大骨骼肌的活性降低,LY294002会进一步降低T2DM大鼠OP大骨骼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
郭玉卿王丽娜刘璠杨爱格董闪闪康岩张趁茹周慧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PI3KLY294002
绝经后糖耐量异常女性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糖耐量异常(IGT)女性骨密度(BMD)的变化及血脂水平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糖耐量异常女性,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和非骨质疏松组(B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及腰椎L1~4的骨密度,分析血脂与骨密度的关系,并对骨密度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腰椎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LDL-C、Lp(a)均高于B组( P <0.05);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龄影响因素后,A组LDL-C( r =-0.220, P =0.020)、Lp(a)( r =-0.351, P =0.001)浓度与腰椎BMD均存在负相关,而TC、TG、HDL-C与腰椎BMD无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绝经年龄(T=-0.315, P =0.015)、LDL-C(T=-0.199, P =0.005)、Lp(a)(T=-0.301, P =0.005)分别与腰椎BMD独立相关,而TC、TG、HDL-C与骨密度无独立相关性。结论绝经后糖耐量异常女性的LDL-C、Lp( a)与腰椎的BMD存在负相关,而TG、TC、HDL-C与腰椎BMD无相关。
杨爱格吕晓静刘璠韩旭郭玉卿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骨质疏松骨密度血脂绝经后
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应用硫辛酸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探讨硫辛酸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8例和微量组60例,微量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降糖、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治疗)和硫辛酸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一个疗程),每组30例。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血脂、肾功能、UAER、血VEGF等指标,以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尿肌酐比(UPCR)表达尿PCX水平,分析UPCR和血VEGF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微量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微量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PCR、血VEGF及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UAER、血VEGF和MDA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SOD和GSH-Px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或P<0.01)。UPCR与UAER、MDA、VEGF正相关,与SOD、GSH-Px负相关(P<0.01)。血VEGF与UPCR、UAER、MDA正相关,与SOD、GSH-Px负相关(P<0.01)。治疗后,硫辛酸组患者UAER、UPCR、血VEGF及MDA降低,且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SOD和GSH-Px增高,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可能通过减少尿PCX排泄,下调血浆VEGF的表达,对早期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董闪闪刘璠郭玉卿张洁杨爱格周慧敏张趁茹
关键词:硫辛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足细胞标志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带状疱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