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新建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肺动脉
  • 5篇室间隔
  • 5篇室间隔缺损
  • 5篇缺损
  • 5篇流出道
  • 5篇间隔缺损
  • 5篇矫治
  • 5篇合并室间隔缺...
  • 5篇肺动脉闭锁
  • 4篇心室
  • 4篇心室流出道
  • 4篇右心
  • 4篇右心室
  • 4篇右心室流出道
  • 4篇流出道重建
  • 3篇心脏
  • 3篇右心室流出道...
  • 2篇动脉重建
  • 2篇心功能

机构

  • 7篇广东省心血管...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闫新建
  • 7篇岑坚正
  • 7篇许刚
  • 7篇温树生
  • 7篇庄建
  • 7篇陈寄梅
  • 4篇李佳妮
  • 2篇彭继海
  • 1篇丁以群
  • 1篇范小平
  • 1篇黄劲松
  • 1篇李贺智
  • 1篇张洪宇
  • 1篇周成斌
  • 1篇刘晓冰

传媒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右心功能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对右心系统的中、远期影响。方法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31例PA/VSD患儿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期间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综合评估右心功能;评估肺动脉、三尖瓣反流情况并判断其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随访期间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加重,三尖瓣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正相关(P=0.016);肺动脉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性(P〉0.05)。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PA/VSD行肺动脉下拉重建RVOT后右心功能普遍降低,但属于轻一中度异常。三尖瓣反流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剧,此类患儿需密切随访。
闫新建庄建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李佳妮
关键词:心脏缺损肺动脉闭锁右心功能
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单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0岁(56.60±63.92)个月,均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12.19%)。随访4.00个月至10.75年(3.00±2.35)年。随访期间失访3例(7.31%),二期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无吻合口狭窄,随访期间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增长;10例出现心包卷重度狭窄,5例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肺动脉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增加,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长短无相关关系。结论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早期效果良好,心包卷无远期生长能力,再次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张洪宇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肺动脉下拉和心包卷两种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术式,为选择更佳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手术方式提供帮助。方法2002年6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66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年龄14天~22岁零8个月。根据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组31例,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2组35例,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并比较两种术式早期死亡比例、中远期再次狭窄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1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9.7%,3/31),2组早期死亡5例(14.3%,5/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术后中远期吻合口合并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发生率1组(22.2%)低于2组(55.6%),P=0.01。1组术后中远期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直径均明显增长(P〈0.05);2组术后中远期右肺动脉直径明显增长,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发育(P〉0.05)。Kaplan—Meier法计算远期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肺动脉下拉和心包卷均是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可行术式;前者吻合口具有自然生长发育能力,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后者。
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冷冻象鼻支架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冷冻象鼻支架植入术是国际常用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冷冻象鼻支架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术后降主动脉的重塑、术后并发症以及再次干预治疗的时机进行讨论。
陈广田梁秋儿王超杰闫新建彭继海黄劲松范小平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扩大象鼻支架覆盖范围后脊髓损伤风险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扩大冷冻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覆盖范围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20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术后复查胸部X线片或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影诊断确定的FET成像最低点对应的胸椎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低于第8胸椎水平的为Th9组,高于或等于第8胸椎水平为Th8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照1∶2比例匹配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资料。总结并分析PSM后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PSM前纳入患者573例,其中Th9组58例、Th8组515例。PSM后纳入患者174例,其中Th9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91±9.92)岁]、Th8组116例[男9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01±9.53)岁]。PSM后两组术后脊髓损伤共有8例,其中Th8组5例(4.31%)、Th9组3例(5.17%,P=0.738)。Th8组2例术后暂时性轻瘫,对症治疗后自行恢复;1例患者术后截瘫行脑脊液引流,3 d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术中支架覆盖范围未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风险,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来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进行验证。
陈广田闫新建梁秋儿王超杰彭继海何杰范小平周成斌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脊髓损伤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 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无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闫新建庄建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温树生许刚李贺智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右心功能
"二段法"肺动脉重建矫治婴幼儿右肺动脉缺如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婴幼儿右侧肺动脉缺如(ARPA)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婴幼儿ARPA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4月,3例右侧肺动脉缺如患儿接受外科诊疗,均为男性,手术时间分别为出生后33天、85天和20个月,3例均行心脏增强CT扫描,其中1例行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3例患儿均于非体外循环下,探查解剖出闭锁动脉导管,继而采用"二段法"重建右肺动脉(RPA)。术后随访其肺动脉血流、肺动脉高压进展及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儿心脏CT三维重建均于无名动脉根部见异常"憩室"或"芽迹",术中探查其为闭锁动脉导管的一端,另一端则连接肺门血管;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可明确显示患侧肺血管分布及发育。重建RPA后肺动脉高压即刻缓解。术后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100%),早期复查1例出现右肺动脉血栓,予以肝素持续抗凝后血栓消失,2例右肺动脉血流持续通畅。3例患儿目前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规律抗凝。结论:ARPA可诊断、可治疗。婴幼儿期行"二段法"肺动脉重建效果良好。术前CT三维重建见异常"憩室"或"芽迹"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目前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闫新建庄建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
关键词:婴幼儿外科治疗
心包卷重建右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单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
目的 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返流情况.方法 2002年1 1月~ 2013年9月,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
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右室流出道重建
肺动脉重建矫治婴幼儿孤立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明确婴幼儿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pulmonary artery,UAPA)行肺动脉重建后肺动脉压变化、“新”肺动脉狭窄及再次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19日—2021年4月15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肺动脉重建术UAPA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其肺动脉压变化、“新”肺动脉狭窄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纳入5例患儿,其中男4例、女1例,手术年龄为13 d~2.7岁。5例患儿均行心脏增强CT扫描,其中2例行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肺动脉直接测压提示5例患儿均存在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31.3±16.0)mm Hg;肺动脉重建术中即时肺动脉压下降至(16.8±4.2)mm Hg。平均随访(18.9±4.7)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儿均存活;1例患儿出现“新”肺动脉狭窄而再次手术。结论肺动脉重建矫治婴幼儿UAPA可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术后需密切随访“新”肺动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再次行肺动脉成形术。
闫新建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崔虎军刘晓冰庄建
关键词:肺动脉重建单侧肺动脉缺如先天性心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