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婷

作品数:49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暴雨
  • 13篇降水
  • 9篇环流
  • 8篇水汽
  • 6篇暴雨过程
  • 6篇触发
  • 5篇水汽输送
  • 5篇气象
  • 5篇雷暴
  • 5篇锋生
  • 5篇大暴雨
  • 4篇阵风锋
  • 4篇中尺度
  • 4篇强降水
  • 4篇冷锋
  • 4篇MCC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台风
  • 3篇条件对称不稳...
  • 3篇评分

机构

  • 48篇陕西省气象局
  • 5篇铜川市气象局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陕西省农业遥...
  • 1篇陕西省气象学...
  • 1篇宝鸡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48篇陈小婷
  • 14篇侯建忠
  • 12篇刘瑞芳
  • 11篇赵强
  • 6篇李萍云
  • 6篇井宇
  • 5篇潘留杰
  • 5篇胡启元
  • 4篇郭大梅
  • 4篇黄少妮
  • 3篇薛春芳
  • 3篇屈丽玮
  • 3篇王建鹏
  • 3篇马晓华
  • 3篇杜莉丽
  • 3篇王楠
  • 2篇戴昌明
  • 2篇胡皓
  • 2篇刘佩佩
  • 2篇李静睿

传媒

  • 13篇陕西气象
  • 6篇干旱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2012年全...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天气尺度强迫下陕西暴雨的成因对比
2024年
选取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4—7日陕西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暴雨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5日陕北区域暴雨和7日陕西中南部暴雨,二者的环流背景差异显著;5日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高空槽、低空急流和低涡,中低层急流强且维持时间长,系统涡度大、辐合强,天气尺度强迫强;7日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短波槽和低层切变,中低层大气风速小,系统涡度小,辐合相对弱,天气尺度强迫较弱。4—5日中低层大气水汽输送强,水汽输送较气候态偏大3~4σ;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给陕北带来充沛的水汽,中低层大气存在明显低涡,大气湿斜压性强,同时低涡南侧有明显锋生,次级环流增强上升运动,水汽在低涡中心及右侧强烈辐合抬升,强降水得以维持;800~700 hPa存在条件对称不稳定,进一步增强上升运动,异常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偏强的低涡造成持续的上升运动是本阶段产生极端大暴雨的主要原因。6—7日陕西中南部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辐合强度较小,但本地可降水量大;暴雨区为暖湿大气控制,对流不稳定较强,对流有效位能大,切变线辐合抬升触发对流,降水对流性更强;本阶段强降水较为分散,但雨强大且持续时间短,与地形关系密切。
赵强赵强赵世发陈小婷陈小婷屈丽玮
关键词:暴雨低涡锋生大气不稳定度条件对称不稳定
台风登陆背景下陕西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0年7月陕西出现两次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近海台风活动对陕西区域性暴雨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造成两次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均由登陆后的台风低压环流东侧的偏南急流来实现,且以700hPa表现最为显著。前一次暴雨过程中热力条件和高层抽吸对增强上升运动和对流作用明显。后一次暴雨过程是因持续、深厚和稳定少动的河套低压自身不断发展加深的作用,加剧了上升运动发展,其上升运动区与暴雨区吻合较好。
侯建忠陈小婷刘瑞芳雷斌
关键词:气象学天气诊断分析登陆台风
西北气流控制下陕西两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陕西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有系统性降水,虽然低层转为西北气流,但500hPa陕西及其上游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时,会继续产生大范围降水或局地强降水;850hPa、700hPa的北风或西北风之间的风向或风速辐合,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近地面湿度较大,为后期大范围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500hPa低槽附近较强的上升运动,使近地层较暖的暖湿空气得以抬升,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郭大梅陈小婷刘勇
关键词:低槽水汽条件
2011年7月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利用实况高空观测、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1年7月28日陕西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槽、副热带高压、700hPa及其以下的切变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
陈小婷刘瑞芳侯建忠李萍云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水汽输送MCS
文献传递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陕西关中强对流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被引量:14
2022年
2015—2018年陕西关中出现了4次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造成局部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全球模式对短时暴雨出现了漏报。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地面加密自动站和西安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此类强对流的环境场特征和触发机制,为预报预警提供思路。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副高控制下的强对流往往与高温天气并存。对流发生时低层水汽含量大,可降水量在50 mm以上;相对于副高外围的系统性暴雨,此类天气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输送强弱决定了过程总雨量大小。此类强对流强辐合中心位于地面到800 hPa,相对于系统性暴雨辐合中心位置更低,低层的辐合主要作用是克服对流抑制,释放不稳定能量。对流发生有利的环境条件包括: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低自由对流高度、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触发机制主要是地面冷锋和低层风场辐合线,上游冷锋后的降水降温效应会加大温度梯度使冷锋增强,锋面侵入副高内部高温、高湿大气,从而触发对流;暖区对流一般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产生的冷池前沿阵风锋触发新生对流。秦岭地形对对流的移动和传播有明显影响,在关中北部新生对流南移过程中容易在秦岭北麓沿山维持,造成暴雨天气。而在秦岭北麓的地形辐合线上新生的对流系统,下山过程中由于势能向动能转化,对流系统移速加快,其出流边界触发平原地区对流发展,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更容易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
赵强陈小婷陈小婷王楠
关键词:强对流阵风锋触发机制锋生
青藏高原东北侧极端暴雨的环流及前兆云型特征分析
运用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和冷平流作用等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极端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极端暴雨前,地面图上四川东部及陕南南部多为稳定少动的热低压区,对流中低层,榆中、武都和平凉一带有低涡配合,700 hPa低涡东侧偏南...
侯建忠井宇陈小婷屈丽玮
关键词:青藏高原极端暴雨气旋性环流
青藏高原东北侧MCC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从卫星云图、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和冷平流作用等方面出发,对2000—2015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该区域MCC特征,以有效提高该地区此类天气的预报、预警及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结果表明,2000—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侧MCC出现在秦岭南侧的占66%,多形成于后半夜;秦岭北侧的占34%,基本发生于傍晚至凌晨。MCC多出现在200 h Pa南亚高压反气旋的东北侧;对流层中低层,甘南、四川东部地区有低涡或切变配合;地面上,四川东部及陕南多为稳定少动的热低压控制。MCC发生时,南亚高压、低涡或切变相应东移,地面热低压北移,其北侧的冷高压同步南压明显。秦岭南侧的MCC多以对流单体发展或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形成,此类MCC北伸、东移特征明显;秦岭北侧的MCC多为冷锋云系前部暖区的对流云团发展形成,该类MCC东移特征明显。青藏高原东北侧MCC的强降水往往出现在TBB梯度最大一侧,最大小时降雨量与TBB最低时段匹配较好。
薛春芳侯建忠陈小婷井宇薛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侧MCC
“8·21”陕西中北部暴雨成因对比及预报偏差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运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C-interim高分辨率(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1—22日(简称“8·21”)陕西中北部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模式的降水量预报进行检验,重点对比陕北和关中西部环流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强降雨的不稳定机制等方面。结果表明:在陕西中部地区交汇的由高原槽带来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外围的暖空气,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700 hPa切变线为降雨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受河西地区西北路冷锋南压,陕北以冷锋后部的稳定性降水为主,而关中为冷锋触发的对流降水。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弱,本地水汽含量大,关中西部比湿垂直梯度大,有利于对流增强、雨强增大。暴雨发生前,关中西部中低层存在显著的对流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较大,弱冷空气触发关中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暴雨,而陕北为中性层结,不稳定能量弱,中低层有条件对称不稳定,其造成较强的斜升气流,产生大到暴雨。冷暖空气交汇在关中产生锋生,是该地区产生对流暴雨的触发机制。模式对于大尺度降水预报偏强,而对于对流降水预报偏弱。
赵强王楠陈小婷高星星
关键词:暴雨锋生大气稳定度条件对称不稳定
近海台风活动与陕西秋淋天气先兆性特征分析及试报
2024年
通过对1970年以来陕西偏强秋淋天气与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特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存在一定的先兆性,发现移过西太平洋125°E以西的目标台风活动对陕西秋淋天气的影响作用明显。结果表明:在陕西秋淋偏强的年份,台风活动为陕西秋淋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同期台风路径以西行或西北行路径为主,而台风登陆位置影响着陕西秋淋天气主要出现的地区。利用近海台风的先兆性特征,陕西秋淋的年代变化特征和不同周期等特征,对2017—2022年陕西秋淋降水进行预测、预判的试报,结果较为理想,该方法可为陕西预判秋淋偏强年份的预报提供一种客观的气候预测方法和依据。
杜莉丽毛明策毛明策徐嘉陈小婷侯建忠
关键词:近海台风环流分析
陕西省风的时空分布及ERA5风资料检验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17-2019年陕西省9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近地面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ERA5再分析资料10 m风速产品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年平均风速陕北、关中北部及东部、商洛较大,汉江河谷及关中平原西部风速较小;大多数站点春季风速最大,秋季风速最小,4月风速最大,10月风速最小,8月风速存在次高点;白天风速明显大于夜间,最大风速一般出现在14-16时,最小风速多出现在20-21时前后和日出前后;夏季最大风速出现时间较其他季节提早2 h左右,前半夜风速明显大于后半夜。大部分站点有接近相反的两个主导风向,风速随季节有明显变化,陕北主导风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ERA5再分析资料10 m风速产品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相比能够反映风场最基本的时空分布特征,风力日较差和标准差较站点观测偏小,连续性、均匀化特征明显;最大风速以及白天风速开始增大的时间较站点观测偏晚1 h左右;ERA510 m风速产品在陕北地区偏大,关中、陕南地区偏小,关中地区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小,相关系数高,代表性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陈小婷李培荣冯典王丹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