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凯

作品数:63 被引量:4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地震
  • 14篇地震应急
  • 13篇地震灾害
  • 13篇遥感
  • 13篇震灾
  • 9篇烈度
  • 7篇GIS
  • 6篇地震烈度
  • 6篇震害
  • 6篇人口
  • 5篇灾害
  • 5篇风险评估
  • 4篇地震动
  • 3篇地震动参数
  • 3篇余震
  • 3篇震害快速评估
  • 3篇汶川地震
  • 3篇城市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后

机构

  • 61篇中国地震局兰...
  • 9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西华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63篇陈文凯
  • 23篇周中红
  • 19篇孙艳萍
  • 19篇何少林
  • 10篇张苏平
  • 8篇裴惠娟
  • 8篇李雯
  • 7篇张景发
  • 6篇陈晋
  • 3篇苏鹤军
  • 3篇韩晓明
  • 3篇姜文亮
  • 3篇张磊
  • 2篇罗毅
  • 2篇高娜
  • 2篇龚丽霞
  • 2篇石玉成
  • 2篇窦爱霞
  • 1篇吴健
  • 1篇林旭川

传媒

  • 14篇地震工程学报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4篇地震研究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震
  • 3篇灾害学
  • 3篇地壳构造与地...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华南地震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苏平陈文凯马尔曼孙艳萍周中红张元芳冯建刚马小平刘岸果
该项目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从建筑物、人口、地形地貌、活动断层、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基于GIS软件平台、风险评估基础资料和主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从提高数据精度、改进评估模型着...
关键词:
关键词:抗震救灾软件平台
面向地震应急的甘肃省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对比研究
本文采用典型地震灾害生命损失评估模型,以1966年以来甘肃省历史震例验证计算,通过实际震例研究各类模型在甘肃省的评估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震级Ms<5.5、5.5≤Ms≤6.0级地震Badal提出的以人口密度划分的生命...
李雯陈文凯周中红孙艳萍陈晋
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震中烈度人口密度
基于余震序列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可以初步判定重灾区及灾区范围,但灾区范围略小于实际调查结果;利用1.5 h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与现场调查结果比较吻合,2 h内余震序列计算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利用精定位的余震序列得到的地震烈度比常规余震序列得到的结果更精确,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精定位方法。在此次地震中,使用余震序列评估的烈度范围表现出烈度越大准确度越高的特点,使用该结果确定的重灾区范围是比较准确的。该方法丰富了现有的烈度快速评估体系,但还需深入研究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赵怀群何少林陈文凯司宏俊尹欣欣张灿
关键词:地震烈度余震地震应急
面向震害评估的遥感应用技术研究
地震发生后,利用遥感数据快速获取震害范围及损失程度存在着多种方法,地震前后影像变化检测发现震害、地震后单一影像分类提取震害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对震害图像处理提取震害信息时,图像几何纠正定位及配准方法制约着变化检...
陈文凯
关键词:遥感震害多尺度分割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被引量:16
2013年
以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1982—2006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时段(1982—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运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分析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时段间先增加后减少;从植被空间分布来看,中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低植被覆盖和中植被覆盖类型,高植被覆盖度类型所占比例最小。总体来说,从时段1(1982—1989年)到时段3(2000—2006年)研究区植被是良性发展的,虽然局部环境有一定恶化,但整体环境仍呈改善趋势。分析发现,低覆盖度植被类型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中高覆盖度类型和高覆盖度类型重心向东移动,反映了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宁夏、甘肃中部受降雨减少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近25 a植被受到了一定破坏,而中东部吴旗、志丹、安塞、延安等地及毛乌素沙地东胜附近近年来进行的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孙艳萍张晓萍刘建祥徐金鹏陈文凯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水蚀风蚀交错带黄土高原
甘肃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肃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程度随烈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烈度8度下陇南地区开始出现人口高风险区,其面积占陇南地区总面积的2%;烈度9度下有23.5%面积的区域处于地震灾害人口高风险区;烈度10度下有33.4%的区域人口受到高地震灾害风险的威胁。在行政区划上,烈度8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宕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8.18%;烈度9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宕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44.37%;烈度10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西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57.3%。利用汶川地震的实例进行了验证,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习聪望何少林王晓青吴健陈文凯
关键词:地震灾害人口风险层次分析法
GM(1,1)-Markov模型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更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受灾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数据是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一类重要的基础数据,由于数据收集的周期较长,造成GDP数据的现势性差。利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GM(1,1)-Markov模型),建立甘肃省县一级GDP增长模型,实现静态GDP基础数据在地震发生时的动态计算,使其接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数据未得到之前,本研究中得到的GDP数据可以作为应急数据库中相关基础数据更新的补充手段,或作为未来几年震害预测时的基础数据参考。
周中红何少林陈文凯张苏平
关键词: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数据更新
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李雯陈文凯周中红高娜陈晋
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损失
基于地震参数的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中国1993—2017年的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四个现行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不同模型在不同震级(M)及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当M<6.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数量级基本一致,均适用于震后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当6.0≤M<7.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差距较大,经过参数修正后的刘金龙模型评估结果相对较好;当M≥7.0时,四个模型的评价结果都不理想,需要结合震区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人工修正才能使用;(2)在地震较多的云南、四川、甘肃、新疆、西藏五个省份中,GB/T 30352-2013评估结果优于其他三个模型;在四川、云南、甘肃地区评估时需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因素的影响,不然可能会导致评估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灾害应急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亓凤娇苏鹤军陈文凯王紫荆苏浩然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震应急
甘肃地区地震烈度影响场评价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参数快速设计和显示出地震影响场,初步确定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对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和损失分布非常重要。收集、整理甘肃地区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将其与现有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生成的理论烈度图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与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研究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分布的影响。结论表明:不同震级档之间,实际与理论地震烈度分布之间规律不同;分区研究发现,除极震区外,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外圈等震线理论长短轴以及面积均大于实际,甘东南地区规律则与之相反。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的影响是明显的,海拔越高,烈度越高;山顶点处烈度高于周围地区;相对震中而言,坡度大的地方烈度衰减快,反之则烈度衰减慢。
孙艳萍陈文凯周中红张苏平何少林李少华
关键词:地形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