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
-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宿松文南词的几个源头被引量:1
- 2016年
- 文南词的源头,即是明清以来长期在各地民间广泛流传的灯会歌舞和说唱艺术。具体来说,文南词发源于这么几种艺术形式:"文曲坐唱";"摊簧";"灯戏";"丝弦锣鼓"。"文曲坐唱"和"摊簧",代表了文南词中明清俗曲在当今的延续;"灯戏"和"断丝弦锣鼓",则是民间歌舞在当代文南词艺术中的舞台化。宿松文南词一方面继承了由昆曲等演化而来的明清俗曲的曲牌、唱腔;另一方面也吸纳了一直在民间草根广泛流传的灯会歌舞。对于宿松文南词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曲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
- 陈晓
- 关键词:灯戏
- 略论《诗经·国风》曲式的构成
- 2010年
- 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国风》中的章句结构形式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归纳出《国风》中存在的三种乐句形式,即由单句歌辞独立构成的乐句、由两句在意义上密切关联的歌辞共同构成的乐句以及由基本乐句加上一个单句歌辞构成的引子或者尾声而形成的"基本乐句+引子/尾声"式的乐句。此外,笔者还分析了《国风》中的22种乐章形式,并试图寻找其间发展演变的线索。
- 陈晓邹旻
- 关键词:国风
- 古诗词艺术歌曲《葬花吟》音乐创作探究
- 2023年
- 歌曲《葬花吟》从最早的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经过钢琴伴奏的编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葬花吟》歌词文学内涵,反映了该音乐作品中作曲者和钢琴伴奏编配者的音乐创作构思。通过文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方法,可以探究出该音乐作品的古法音乐调式,音乐材料与乐段的协调,及古调式复杂化的构思创作。《葬花吟》的真实性创作与表演有机结合,实现历史文学与现代表演的统一。
- 李暮凡陈晓
- 关键词:《葬花吟》文学内涵
- 论宿松文南词与断丝弦锣鼓
- 2015年
- 文南词的源头,即是明清以来长期在各地民间广泛流传的灯会歌舞和说唱艺术。具体来说,文南词发源于这么几种艺术形式:一是"文曲坐唱",一是"摊簧",一是"灯戏",一是"丝弦锣鼓"。"文曲坐唱"和"摊簧",代表了文南词中明清俗曲在当今的延续;"灯戏"和"断丝弦锣鼓",则是民间歌舞在当代文南词艺术中的舞台化。本文探究宿松文南词与断丝弦锣鼓的历史渊源。
- 陈晓李小舒
- 关键词:灯戏
- 嵇康的诗歌与《庄子》
- 2015年
- 嵇康诗现存约20余首,其中一大半可以确定与《庄子》有关。在诗歌中如此大量地引用《庄子》,嵇康可以说是第一人。性格上刚烈直率的特点,对于政治的不满,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嵇康的悲剧人生。在面对他所极端厌恶的"时移俗易,好贵慕名"的社会,他的选择是"鉴乎古今,涤情荡欲",捐弃外累而游心自然。
- 陈晓李小舒
- 关键词:庄子玄学
- 湖北广济文曲戏的考源索流被引量:1
- 2010年
- "文曲戏"发源于湖北黄梅与广济交界的太白湖区,以太白湖区的"秧田歌"为音乐母体,不断吸纳外来曲调而成。
- 陈晓
- 关键词:源流
- 七言诗是汉代歌谣演进的结果
- 2014年
- 包含《楚辞》在内的"楚歌"和《诗经》、《汉乐府》都是可以入乐的作品。从音乐的角度而言,《楚辞》里的"兮""些""只"等语助词是不可改动的,"七言诗脱胎于楚歌‘兮’字句"的说法还值得商榷。七言诗应是包括"楚歌"在内的汉代歌谣自身演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在文本上对"兮""些""只"等语助词的简单改动。
- 陈晓
- 关键词:七言诗《楚辞》《诗经》
- 对高师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的思考被引量:3
- 2015年
- 随着高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教育的权重不断加大,如何改进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手段已成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高师"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合适专业教材等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授课方式、注重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地传统音乐资源、建设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教学策略。
- 陈晓
-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
- 《诗经·国风》曲式的构成被引量:1
- 2009年
- 将《诗经》文本与音乐曲式联系在一起,进而研究《诗经》及其时代的音乐,是研究上古音乐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本文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国风》中的章句结构形式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归纳出《国风》中存在的3种乐句形式和22种乐章形式,并试图寻找其间发展演变的线索。
- 陈晓邹旻
- 关键词:国风
- 论传统戏班供奉的“戏神”与“喜神”的区别与联系被引量:1
- 2019年
- “戏神”、“喜神”与唱戏用的道具娃娃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戏曲学界至今仍无定论。通过梳理现存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以及民间流行的有关传说,可以发现“喜神”在清代有着各式各样的身份,不能把“戏神”视为和“喜神”等同。“喜神”在清乾隆以来被北京戏班作为“戏神”的代称,原因与苏州籍“外学”宫廷承应的性质有关。道具娃娃“戏神”、“喜神”、是中华民族喜庆观念的一种反映。
- 陈晓邹旻
- 关键词:戏班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