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星

作品数:1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神话
  • 2篇约伯
  • 2篇神话观
  • 2篇神话历史
  • 2篇四重证据法
  • 2篇替罪羊
  • 2篇互动
  • 2篇话语
  • 2篇浮士德
  • 2篇《浮士德》
  • 1篇多点民族志
  • 1篇新书发布
  • 1篇心理学
  • 1篇星占
  • 1篇叙事
  • 1篇学人
  • 1篇烟云
  • 1篇宇宙观
  • 1篇欲望
  • 1篇原始主义

机构

  • 9篇漳州师范学院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陈金星

传媒

  • 4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写文化》与当代民族志写作被引量:3
2016年
《写文化》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对民族志修辞性的关注,这体现了当代人类学的"文学转向"。通过梳理当代民族志的新近进展,可以发现当代民族志存在着多种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写文化》之后,"多点民族志"、女性主义民族志、数字民族志等民族志分支蓬勃发展。"多点民族志"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展现了人或事物的文化变迁。以《女性写文化》为代表,当代人类学界全面反思性别本质主义,并建构女性主义民族志的经典谱系。超媒体、数字视频、社交网站、博客等新媒体则为数字时代的"写文化"提供了新的民族志形式与研究手段。
陈金星
关键词:多点民族志
接受、反思与融合:林语堂与西方文化
2016年
林语堂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20世纪20年代,他赞成"欧化的中国"之说,并热心译介西方文化著作。欧战时期,他对战争的文化根源作了深刻反思,他的物质主义批判、强权政治批判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有界别之主张至今仍有针砭时弊之效。写于战后的小说《唐人街》与《奇岛》体现了他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敏感与不懈追求。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与西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个案,林语堂如何接受、反思与融合西方文化值得细细回味。
陈金星
关键词:西方文化《唐人街》
“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综述
2014年
2014年1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主编叶舒宪介绍"神话学文库"的来龙去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文库"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并针对"神话学文库"的下一步出版计划提出了建议,譬如坚持翻译国际神话学经典著作和最新著作,增加本土神话研究著作的比重。
陈金星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
《浮士德》之原型批评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根纳普理论,发现《浮士德》潜藏着"通过仪式"原型,并结合荣格"阴影""自性""阿尼玛"等概念,挖掘《浮士德》的艺术魅力。《浮士德》的心理学内涵在于浮士德之路即是追寻人的完整自性之路,魔鬼即是人的阴影,人要学会同化和控制阴影。海伦等形象是浮士德的阿尼玛,起着内心导师作用。
陈金星
关键词:通过仪式《浮士德》
勒内·基拉尔神话观的理论脉络被引量:1
2014年
勒内·基拉尔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基拉尔神话观的理论基石是"摹仿欲望"说与"替罪羊机制"说。基拉尔批评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并在反思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神话观。基拉尔认为,神话根植于真实的暴力,其叙事视角是迫害者的视角,而《圣经》则"解神话",谴责暴力,提供的是受害者的视角。基拉尔的神话观为神话起源与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释框架,但同时也需注意到基拉尔的理论限度。
陈金星
关键词:暴力替罪羊神话
“物”无达诂:物象的理解与阐释——《物的意义》撷微被引量:1
2013年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提倡把物质文化看作一种存在着多种读法的文本,这有其现代阐释学背景。在《物的意义》中,伊恩·霍德认为可以从情境、结构、行为者能动性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物的意义。在中国本土物象的理解和阐释上,在调和科学实证和人文阐释矛盾这一话题上,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可以与四重证据法互为对话。
陈金星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
现代心灵中的神话——兼评“神话与现代性”视域中的荣格神话观
2013年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陈金星
关键词:神话诺斯替主义原始主义
体认神话与历史叙事的再诠释——《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
2012年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陈金星
关键词:史学
林语堂与西方“北京形象”话语的互动
2016年
自13世纪以来,西方"北京形象"在"理想化"与"妖魔化"之间不断变迁。林语堂笔下的"北京形象"打破了西方"北京形象"话语霸权,解构了神秘的或带有恶意的"北京形象"。《京华烟云》描摹了北京的历史大事、精神气质、风景名胜、文化观念以及民俗生活,塑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动人的北平"形象。在《京华烟云》的基础上,《辉煌的北京》进一步展现了北京古老的辉煌、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及其精美的艺术,展现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北京形象。
陈金星
关键词:《京华烟云》
《吾国吾民》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互动被引量:3
2006年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谱系有着明显的联系与区别。针对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例如“黄祸说”以及中国妇女形象等问题,林语堂在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时作了修改;同时,林语堂也借鉴了西方“中国形象”的合理成分,这一借鉴隐含了现代性的观照。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建构策略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陈金星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话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