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娟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密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细胞种植密度是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之一,对于细胞种植密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观察细胞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后将其按2×102,2×103,4×103,8×103,2×104,4×104/cm2种植于六孔板,每组均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诱导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计算每组细胞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比较各组的分化率。结果与结论: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诱导剂后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Nestin、NSE、GFAP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不同种植密度组出现神经元样细胞比例不同,以8×103/cm2组神经元样细胞比例最高,且神经元样存活时间最长,达7d。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与细胞接种密度有关,过高或过低细胞密度均不利分化。
- 柯俊龙许志恩李华陈静娟梁维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密度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3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三组:A组,bFGF+EGF+RA进行诱导分化;B组,BDNF+RA进行诱导分化;C组,RA诱导分化。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鉴定。结果A组诱导5d后有大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而B组可有部分NSE阳性细胞、C组细胞有少量NSE阳性细胞。结论bFGF+EGF+RA、BDNF+RA和RA均可在诱导BMSCs向神经样元细胞分化,bFGF+EGF+RA组更优于和BDNF+RA组及RA组。
- 李华许志恩陈静娟柯俊龙
-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全反式维甲酸
- 较高温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苏率及复苏后分化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温度多为37℃,有研究已证实在精原细胞中可实行较高温度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用较高温度复苏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较高复苏温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率和复苏后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后将其冻存。然后分别置于37℃、50℃水浴中复苏,通过锥虫蓝染色法比较两组复苏率。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诱导50℃水浴中复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37℃组复苏率(82.40±0.86)%、50℃组复苏率(87.10±1.08)%,两组复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0℃复苏组细胞加入诱导剂后出现典型神经元样改变,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提示50℃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37℃获得较高的复苏率,且不影响其分化能力。
- 柯俊龙许志恩李华陈静娟
- 关键词:温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
- Wnt3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
- 2010年
- 目的研究Wnt3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4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至第五代细胞接种于培养皿,进行细胞计数,描绘生长曲线,并于第1,3,5天取细胞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Wnt3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五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第1,3,5天表达增加(P<0.05)。结论Wnt3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增加,提示在此过程中,经典Wnt信号通路被激活。
- 柯俊龙许志恩李华陈静娟
- 关键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增殖